當「城隍粉閣」離開之後,屬於邑主浯島城隍本身的陣仗算是全部走完了,再來就是後浦四門境的香陣了。四門境香陣排列就是依照東西南北的順序,但是當年輪值的門境要排在最後,下一個順位的就排在第一個,以今年來說,輪值的是南門境,所以今年鄉鎮出現的順序就是以北門境領軍,再來依序是東門境、西門境,最後則由南門境壓軸。

四個門境的範圍約略與現在的四個門里相同,北門境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北門里,是四個門境中寺廟最少的一境,除了香火鼎盛的「北鎮廟」之外,目前只有金城鎮公所後的「將軍廟」與珠浦北路的「福德宮」。

每一個門境的隊伍行列其實大同小異,一開始有一面「陣旗」,「陣旗」通常都製作的相當精美,上面繡寫著所屬門境及境主神明,以北門境來說,陣旗上就寫著「北門境」及境主神明「玄天上帝」。

「陣旗」、「托燈」與「大鑼」組成香陣的第一集團,在隊伍最前方引導,「托燈」可以照亮路途,「大鑼」則以宏亮的聲響宣告隊伍的到來。「獅隊」緊接在第一集團後面,金門的「獅隊」師襲廣東,弄獅動作常需要有武術基礎才得以完成。

「獅隊」後面出現的是「軟甲太子爺」。「太子爺」就是「中壇元帥」,北門境的「軟甲太子爺」由身穿紅色T恤的「中壇元帥會」負責操弄,以年輕人為主的組織成員將太子爺舞動的相當活潑,非常受到圍觀群眾的歡迎,甚至有小女生會趁太子爺休息的時候要求合照。

同樣由「中壇元帥會」護持的還有「太子爺神輦」,一群年輕人在等待進入昭德宮廣場前的空檔交談,似乎正在討論等一下要怎麼舞動神轎比較能展現太子爺的神靈,看起來比較帥。

再來進場的「鑼鼓隊」出現時有鑲紅邊的黃色大旗相伴,這些色彩鮮明的大旗在晴朗的藍天下美麗的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鑼鼓隊」後面的旗隊是「保生大帝旗隊」,「保生大帝」也是「北鎮廟」中供奉的神靈之一,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醫術高超,傳說中不但能醫人,還可以「醫虎喉」「點龍睛」,是出身於同安的醫藥之神。

「保生大帝旗隊」後面是五部「化妝車」,「化妝車」上載的人物,泛稱為「兵將」,大多由小朋友扮演,可以隨自己的想法打扮,通常以美麗、可愛為主。

「保生大帝神輦」接在「化妝車」後出現,保生大帝曾經幫助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陳友諒手中得到天下,當兩軍在鄱陽湖交戰時,保生大帝改變風向幫助朱元璋得勝,而且曾經數次化身幫助明朝皇室,因此保生大帝在明代時是相當受到皇家重視。

「保生大帝神輦」後面出現的是「第一粉閣」,「粉閣」與「化妝車」最大的不同,在於「粉閣」有主題佈景,今年的主題是「韓江關」,車上的造景都與這個故事有關,上面小朋友的穿著打扮模仿故事中薛丁山等幾個重要角色。  

「玄天上帝」是「北鎮廟」的主祀神明,也因此祂的神旗不但體型巨大,而且特別華麗,上面繡著一條龍。這些華麗的大旗組成了「玄天上帝旗隊」,緊接著第一粉閣出場。

「玄天上帝旗隊」後面出現的是另外五部「化妝車」,然後是三面「康趙二元帥」的大旗,其中兩面是由走在最前面的小男孩舉著在隊伍前方前導。這幾個小男孩在行進間累了就會換手,在等待進入廣場時會拼命灌飲料,大熱天的,這些孩子還能全程走完,真是不容易。

「康趙二元帥」是玄天上帝駕前的神明,玄天上帝駕前有卅六元帥,其中康元帥,名妙威,是龍馬之精轉世,被玉帝封為仁聖元帥。趙元帥,名朗一,字公明,號永昶,秦朝時避居山中修道,功德圓滿,被玉帝封為神霄副將。隊伍中紅臉的是「康元帥」,黑臉的就是「趙元帥」。


在「第二鑼鼓隊」的三頂神明輦轎都是「玄天上帝」,也就是所謂的「上帝公」。北鎮廟一共有三尊玄天上帝,其中的正駕是三百多年前從湖北武當山請過來的,為了避免金身傷損,平常不輕易出廟,不過每年四月十二日,北門境的信徒一定會請包括正駕在內的三位神尊一起參與遶境慶典。  

明成祖傳說就是玄天上帝的轉世,所以即位後大修武當山宮殿,而玄天上帝的信仰也在明朝時達到最盛。

接在「眾神明輦轎」後面的依序是「第三鑼鼓隊」、「第二台粉閣」及「大旗」,大旗後面就是下一個門境-東門境的香陣了。

北門境香陣的大旗這兩年在接近昭德宮時都會有一個人接過大旗,然後把沉重的大旗用一隻手高高舉起,展現掌旗人強大的臂力,往往能得到在場觀眾不絕於耳的驚嘆與掌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