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0年夏天,因緣際會地去了雲南15天,當時大陸的旅遊剛興起「家訪」行程。所謂的「家訪」就是帶人去不是觀光點的聚落,去親自體驗當地居民的真實生活。記得那一趟,除了在昆明那幾天之外,幾乎每天都在跑「寨子」,總共拍了50捲的幻燈片,現在偶而拿起片盒,都會想到在那些「寨子」裡遇到的人們。有些人是一輩子就只見過那麼一次面的,但他們臉上的笑容卻讓人永遠難忘。而有些人講的故事雖然詞藻沒有太多的修飾,卻讓人聽了之後不會忘記。

或許是這樣的經驗,讓我喜歡上了「逛聚落」這件事,出門旅行,就算只是出差,我都會找機會出去附近走走,去體驗當地的民情,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聽到當地人講故事。

這一次去烏坵,雖然行動不方便,但有機會我還是會去聚落裡走走。大坵聚落裡的人很友善,不會像有些地方對外人充滿了戒心,所以走在大坵聚落裡的感覺是輕鬆愉快的,也不會有人因為你的突然造訪而感到不悅。而且,為了讓每個人了解「大坵」這個聚落,還特地安排大家到聚落去參訪。

參訪聚落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要尊重當地人的生活」,我們是外來者,雖然對於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但也不能去打擾當地人的生活,畢竟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人,只是住在不一樣的地方,不是動物園裡專門用來觀賞的珍禽異獸。對人給予尊重,對方也會同樣的尊重你。

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感謝diedy熱情贊助的演出)

大坵聚落雖然現在的居民不多,許多古老的石屋也逐漸頹圮,但是聚落的環境卻十分整潔,聚落的主要通道上鋪設了彩色的石磚,有些地方則是鋪上了洗石子,而聚落中最明顯的就是在廣場與民宅交接的地方放了一塊黑色的立石,上面用紅漆寫上了「大坵」兩個字。

這塊石頭在我們第一天剛到時就成為大家拍照的目標,幾乎每個人都有跟這塊石頭合照,不喜歡照相的人也會拍一張空景,證明自己真的來到了烏坵,踏上了大坵的土地。


大坵聚落的平地其實並不多,高低起伏的地形讓聚落裡隨處都可以看見階梯。聚落低處的屋子大多是新建的水泥房子,這個區域的階梯也比較講究,除了洗石子的鋪面外,靠海的一面還有木製的護欄,護欄上則用當地人稱為「風螺」的空殼串起來做裝飾,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有烏坵在地的味道。

在這到階梯的最高處有一個立石,石頭的顏色也是黑色的,上面用紅漆寫了「諸事如意」四個字。本來,我們都以為這只是另外一塊立石,上面寫了字做大坵聚落的裝飾。

我們一群人隨性逛聚落,在這裡有人停下來拍照,剛好有個當地居民走過去,我們客套的對他笑了笑,他回給我們一個友善的微笑,停下腳步跟我們聊幾句。

然後,告訴我們關於這塊石頭的故事。

他看到我們有人在拍這塊石頭,笑著告訴我們,這塊石頭跟寫著「大坵」兩個字的那塊石頭是同一塊石頭。

嗯!不講真的看不出來。

「你們怎麼把石頭切開的啊?」同行者有人忍不住問了。

「沒有切啊!它本來就是裂開的啊!」當地人回覆的也直率,然後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觀光客後就去前面串門子了。

真是神奇,不用人工,大自然就把石頭切好給大坵人使用了,一塊寫上「大坵」,一塊寫上「諸事如意」,這不就代表「大坵=諸事如意」,反正本來就是寫在同一塊石頭上的字。

真是個有趣的故事,大坵與諸事如意是一體的故事,而我們只靠一個微笑就得到它了。

大坵真是個到處都有故事的好地方,大坵人也都是樂於分享的好人。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