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引,金門好風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點明秋天是一個收聚的季節,萬物至此開始積存養分,為過冬作準備。中國傳統上,過了節氣「立秋」就算秋天,也就是說每年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大約8月7日前後就是立秋,「立秋」一過,秋天算是正式叩門來到人間。

不過立秋時節,積蓄已久的暑意仍無法散盡,於是「秋老虎」以不輸炎夏的熱氣橫掃大地,所以此時真要享受秋的清涼也不容易,但以整個趨勢而言,天氣是逐漸涼爽的。現代的氣候學對「秋季」的定義就精細多了,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個定義就比較符合人的感覺及每個地方的狀況,也因此每個地方入秋的時間就有不同。

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早了,10月初的柯羅莎颱風一過,節氣都還沒走到寒露(今年是10月9日),空氣中已經瀰漫著化不去的涼意,清晨出門時,如果不多穿件薄長袖上衣,冷涼的空氣吹在身上會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溫差,體質差一點的,便容易因此招受風寒,但如果不逞強,披上外衣後再出遊,美麗的秋季風景便會如繪畫長卷般鋪陳在眼前。

金門秋天最耀眼的風景就是那一大片金黃色的高梁田了,飽滿的高梁穗在秋風吹拂下染上美麗的金黃色彩。

高梁在金門生根茁壯,與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將軍有著密切的關係,將軍曾經在《金門憶舊》一書中自述:「曾經徵求民眾意見:「不吃高粱,吃不吃大米?」反應是「不吃高粱,當然吃米。」但是籌措經常食用的大量白米,談何容易!在苦思焦慮之中,忽然想出了解決的辦法:原來金門每月至少要從臺灣買酒十萬瓶以上,若果把這筆買酒的錢改買大米,以大米換回高粱顆,再以高粱顆製成「聞香先下馬」的蘭陵酒,這樣飲高粱酒,吃大米飯,燃高粱稈,豈不一舉三得。」而這也正是金門大量種植高梁,並釀造高梁酒的典故。

雖然金門大量種植高粱的歷史不過50多年,高梁卻已經成為許多人對金門的第一印象,無論是濃烈香醇的金門高粱酒,或是秋天時富饒的高梁田風景,這兩者都是金門無法被取代的特色。高梁田已經成為金門不可或缺的景觀,也與金門原有的地景緊密結合,共同營造出金門特有的文化景觀。

金門中蘭與高坑交界處附近的高梁田中隱藏著一方「觀德橋」的石碑,曾經是官澳到金門城古官路必經之地的古橋,如今已是金門的縣定古蹟,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見證了古官路確實存在的過往。

除了歷史古蹟之外,金門高梁田附近也可以看到金門人的辟邪信仰。在金沙鎮的斗門聚落外,「水尾塔」站立在高梁田邊緣為聚落居民聚財、擋風還有止煞,可以說是一個多功能的辟邪塔。

斗門水尾塔的前方就是一大片的高梁田,一直綿延到沙美附近,如果想看到一望無際的高梁田園景象,這裡絕對是最好的觀賞點,附近還可以看到太武山的岩石肌理,讓單純的田園景象多了幾分變化,成為讓人難忘的風景。

金門最負盛名也最為人所知的辟邪信仰應該要算是風獅爺了,大大小小的風獅爺或坐或立的在聚落外圍守護,為居民抵擋外來的妖魔鬼怪。金門許多傳統聚落周圍都是高梁田,也因此風獅爺也常常與高梁田相伴出現,像是環島北路中蘭段的風獅爺碉堡、瓊林聚落東北角的風獅爺前都種植著大片的高梁,這些風獅爺所在的位置也都是金門秋天賞景的好地方。

西園的風獅爺前方也有一片不算大的高梁田,田雖不大,但在晴空下,從風獅爺旁向著高梁田望去,景色一樣美的令人難忘。好的風景需要有對的時間,還要在對的地方,秋天的金門就同時具備了這兩個要素,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風景。

除了高梁田外,秋天的金門老聚落也有好風景。

山外老城區的某個角落裏,一尊小小的風獅爺鎮守在轉角處的老宅前,守護著來往人車的平安。

我喜歡在秋日的午後到老聚落裡漫遊,老宅子採用的花崗石材在午後香檳色的光線照射下構築了金門傳統聚落無可取代的秋日光景,那種感覺像是連空氣都被染成了香檳色,人在呼吸之間便將這美麗的香檳色空氣吸入胸腔,然後在肺泡中逐漸蘊釀、發酵,最後讓人進入了微醺的狀態,沉醉在老金門的氛圍之中。

秋高氣爽,也正是登高的好時節,金門的太武山此時也最宜人。延著玉章路登高,不必擔心會像夏季時,走沒幾步路就滿身大汗,微涼的秋風自會拂去你額頭上緩緩沁出的微細汗珠,讓你舒舒服服的在山徑上縱橫來去,避免掉揮汗如雨的尷尬,更能盡情地欣賞沿途的美景,感受山林間蘊藏的無限生機。

秋天的太武山,風景是秀麗的,柔和的光線軟化了花崗岩堅硬的線條,也舒緩旅人登高時緊繃的肌肉與心情。

隨著季節來去的候鳥最能感受金門秋天的美好,北方的暑氣還沒散盡,鳥兒們便早早向南飛到金門來卡位,找一個最舒適,食物最富足的地方待著,以便讓自己度過接下來的漫長寒冬。

浦邊「葉章塔」旁的灘地邊上,一群鷸科的鳥類不知何時已經到此停留。在這個水草豐美的潮間帶上,水面上有繁密的水草提供隱蔽,水面下有豐富的食物提供溫飽,秋天的金門到底有多富饒?從這些鳥兒們略圓的身材上應該也可以看出痕跡。

金門的海是肅殺的,大大小小的戰事讓金門的海邊佈滿了防禦的工事,雷區、碉堡、軌條砦,讓金門的海邊與人拉大了距離。但是夕陽與海風聯手淡化了這股殺氣,讓金門黃昏的海邊看起來是可親的,人門也願意站在海邊遠望夕陽映照在海面的身影,然後目送太陽緩緩地消失在地平線的那一端。

隨著戰地政務的解除,金門的戰地色彩也逐漸淡薄,人們也逐漸回到金門的海邊,感受海潮的浪漫。無論金門曾有怎樣的過去,將來會變成怎樣,海潮還是一波接著一波的登上陸地後回到大海。

新安路,人來去,早潮復晚潮,明日知何處。
潮水無情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劉長卿 新安路》

只要在秋天來過金門,自然不難了解金門人對土地的依戀。金門的土地是風沙之地,氣候環境也不佳,東北季風肆虐下,作物生長不易,有人說金門人因此練就了一種宿命的性格,面對逆境時,總是默默地承受。就算在運命的安排下必須離開故土,心中卻永遠心懷故鄉,無論是否發達,總是不會忘記金門這塊土地,不斷地將僑匯回故鄉建設,以另一種方式來守護金門。我從何厝風獅爺的背後順著祂的目光望去,飽滿的高梁穗充滿了豐收的喜悅,或許就是這樣不變的守護,讓金門到現在依然能保有屬於自己的風格,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金門的空氣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純淨,金門的天空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清朗,金門的土地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富饒,金門的秋天,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風景。

秋風起,金門處處好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