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06.JPG

陳禎,字應加,明朝浯洲陽翟(今金沙陽宅)人,為浯陽始祖陳達派下信房支派中巷房18世,出生年月日不詳,只知為明武宗正德10年(西元1515年)的貢生,曾任廣東長樂縣訓導。生子二人,次子陳健,正德14年(西元1519年)舉人,世宗嘉靖5年(西元1526年)進士,曾任南安、南寧知府。

父以子貴,陳禎逝世後,君恩及身,誥贈刑部主事,賜建恩榮坊,坊題「誥贈刑部員外郎」。〈泉州府志〉:「陳禎,同安人,以子健貴,贈刑部主事。」立坊時間應該是陳健升至刑部員外郎,當時陳禎已逝,約為嘉靖5年以後三至四年間。

陳禎恩榮坊,位於金門陽翟會山寺右前方空地上。

DSC_0107.JPG

牌坊從構造形式上可分為:柱出頭的沖天式牌坊、柱不出頭的牌樓式牌坊及無柱式牌坊。而陳禎恩榮坊典型的沖天式牌坊,屬於四柱三間三樓的門式石構造牌坊,由花崗石建成,是金門地區僅存的明代石造牌坊。

牌坊的整體造型以門式架構為主,平面由四根方柱一字排開而成,總高約5.07公尺,通寬約6.38公尺。三開間的正面以明間淨寬2.35公尺為最大,次間淨寬1.2公尺較小。四根柱子都呈方形截面,側身約43公分,邊柱柱身自地面起43公分以上,柱身頂11公分以下四個角刻槽,中柱刻槽至頂,以增加細瘦的修長感,左、右邊柱柱身略作束腰,以便安獵壺形柱頭,稱為毗盧頭,高約48公分至51公分。柱子前後有用來穩定柱身的夾桿石,前後牢靠地夾著石柱,夾桿石由厚19公分的塊石鑿成,外形略如單邊垂直的梯形。

柱子與柱子間有橫向構件來穩定頂部結構,明間的橫向構件由下而上分別為小額枋、大額枋與月樑,小額枋與柱交接下方,安左右成對的雀替,以便頂住額枋防止變形。大額枋作卵形截面,兩端以「人」字形收殺成矩形後卯入柱中,兩人字尖有凸線相連,使坊身分上下兩半,各成不同的凸弧面,但上弧中段前後各起突兩塊平直的座子,目的使枋頂形成較厚的座子,以便承接牌坊最明顯的牌樓亭。

牌樓亭由兩面厚實的山牆頂起四阿的廡殿屋頂構成,屋頂有厚重的屋脊,中央置葫蘆,兩端為張口銜脊,尾尖高翹的「鴟尾」,前後屋面翼角起翹,屋頂下與兩牆間安不同材質的匾額一方,額面陰刻「榮恩」二字,上著紅漆。

DSC_0119-1.jpg

陳禎恩榮坊位於金門縣金沙鎮光前村聚落東郊,座東北朝西南,方位角 236度,與會山寺的 326度恰成直角,共同擁有一片寬廣的空地,空地高於路面五階,地面已鋪築水泥,坐落於空地最南端的是供奉普庵佛祖的會山寺,牌坊右前的臺階與通往碧山的道路間有面朝陽宅來路的花崗石雕風獅爺一座,牌坊左後有較大風獅爺。右後方有明代古墓一座。

DSC_0112.jpg

陳禎恩榮坊右邊小額坊的捲草紋雀替及右上方的假箍頭與明間柱上的石獅已經缺件。而後來補上的石獅是屬於清朝風格的石獅,線條繁複,與牌坊優雅穩重的氣質不太搭配,或許應該參考已出土的文章垂世孝友傳家方上的石獅再重新放上去,讓整體風格一致。

陳禎恩榮坊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後變成金門縣定古蹟,這樣的變動並不改變它金門現存最古老牌坊的地位,它依然如過去四百多年的歲月般矗立在郊野。

造形樸實無華的牌坊,在一片蔓蕪的土丘襯托,似乎為往來的人們娓娓敘說當年陳家父子的故事。 

DSC_0112-1.jpg

基本資料:

名稱:陳禎恩榮坊
類別:古蹟
古蹟類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牌坊
公告文號:資料尚未填寫
公告日期:1988/11/11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東珩段707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資料尚未填寫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明代以前
建造者:不詳
所有權屬:公有
是否開放:否
是否收費:否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