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90-1.jpg

廟宇常常是聚落的信仰中心,許多行政事務也會藉廟宇所提供的空間及資源進行,所以在居民的心中具有崇高與重要的地位,而廟宇除了提供人們心靈的寄託之外,也多具有教化的功能,這些教化的功能常常以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在廟宇中呈現。

既然廟宇在聚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一個地方的代表性建築物,所以常常居民會盡其所可動用的資源來建築廟宇,除了建材講究之外,在建築上也會盡量裝飾,讓它看起來富麗堂皇。

「龍鳳宮」是官澳的代表性廟宇,官澳本身是個歷史悠久的聚落,又有港津之利,自然它的代表性宮廟建築會十分講究,有許多的裝飾在上面,這些裝飾除了單純的美觀之外,也往往帶有教化的意味。

DSC_0512.jpg

所謂「青嶼祖厝,官澳宮」,官澳龍鳳宮的富麗堂皇在金門古廟中無出其右,縱使曾經遭遇過廟前石獅被竊與數次的翻修,累積下來的物件仍然相當可觀。《詩經·小雅·斯幹》篇中有:「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句子,形容建築的屋頂有著像鳥高舉雙翅般的形象與五彩雉雞飛時身上斑斕的紋彩。龍鳳宮屋頂的燕尾在中脊彩瓷的襯托下的確顯現出這種美感,讓人遠望就可以感受到它「鳥革翬飛」的建築之美。

DSC_0509.JPG

從側面看龍鳳宮的屋脊,高聳的燕尾下有著色澤鮮麗的剪黏,脊塞處則是放上了瓷製的仙桃,桃子自古為長壽的象徵,屋頂的仙桃代表了人們對長壽的祈望。屋脊下的懸魚,除了灰泥的彩雲與蝙蝠塑像之外,也採用了大量的剪黏。

「剪黏」是運用灰泥加糖水等黏劑,調勻之後產生黏性,作為塑造各種形象的素胎,然後將碗片等材料剪成可以使用的材料年皆在素胎上。不同時期所採用的剪黏材料會不同,最早期的是使用瓷製的碗盤等原本的形狀加工,後來有製造剪黏專用的瓷片供匠師使用,而在1970年代開始,台灣地區的剪黏開始大量使用色澤鮮艷的壓克力片。龍鳳宮懸魚處的剪黏即使用此材料,所以應該也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DSC_0498.JPG DSC_0501-1.jpg

廟宇的拜殿或正殿大門兩側或對看牆依禮俗會設「龍虎堵」,龍鳳的龍虎堵以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為題材,而以灰泥加彩施作。雖然隨著時光的流逝,上面的施彩已經逐漸脫落,但是現存的泥塑看起來仍是十分生動。左邊的圖樣似乎是雙龍戲珠,右邊的老虎看起來雖然不是十分威猛,但是母子嬉戲的構圖讓畫面看起來添了幾分慈祥。

這兩幅泥塑主題明顯,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刻劃入微,整體畫面張力十足,看起來雙龍與虎母子似乎就要躍出牆面,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DSC_0501-2.jpg

龍虎堵下緣採用花崗石砌,工匠巧妙地將石材切割,組合成兩個連在一起的古錢,這種「連錢紋」有財富連綿的涵義,又因為是兩枚,所以又寓有「財富雙全」之意,更可以引申為「子孫繁延」的期望。不僅是當時工匠的巧作,更符合了當地居民對於財富的追求與渴望。

DSC_0503-1.jpg

「水車堵」位在屋身最上方,也就是牆上靠近屋簷處,這裡的裝飾線,常隨著屋身凹凸延伸到山牆,裡面通常裝置泥塑、剪黏、交趾陶等作品,是傳統建築上重要的裝飾空間,也是藝師發揮功力的最佳展示場所。很可惜,龍鳳宮水車堵上人物幾乎被竊一空,僅存的都是緊緊黏合在建築體上作品,但是從這些僅存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原本作品的精采程度,像是這個轉角處的文官,雖然多少已經風化,但是臉上虔敬的神情與手中捧物的恭敬神態依舊栩栩如生。

DSC_0506-1.jpg

至於這一塊水車賭,真的是「人去樓空」。從上面留下來的佈景分布,依舊可以看出當年匠師手藝的精湛與構圖的完整,想來作品整體水準應該不差。幸好這些東西是剝不下來,帶不走的,我們才能看到昔人精湛的技藝痕跡。

DSC_0487-1.jpg

基本上,龍鳳宮水車堵,無論廟裡內外幾乎都看不見人偶,所以到底上面說的是什麼故事?我們也不得而知。這一塊廟中的水車堵上只剩下彩繪的背景,紅磚砌成的鏤空牆腳,兩尊佛祖靜默地沉思冥想。

DSC_0692.JPG

龍鳳宮現存最精采的裝飾藝術,應該要算是廟裡牆面上那一幅幅精緻的水墨畫。這些水墨畫以封神演義與三國演義等為主題,出自於烈嶼「天助師」林天助之手。天助師早期的作品是直接在牆面上以墨筆作畫,大致上是先用線條勾勒輪廓後再用墨色做層次,讓畫面呈現出立體空間感,然後在留白處題字說明故事情節。這些水墨畫雖然沒有研麗的色彩,但落筆瀟灑俐落,筆法細膩,人物動作神情栩栩如生,每一幅都可以看出他精湛的繪畫功力,讓人看了駐足流連,不忍離去。

DSC_0673.JPG

這幅壁畫中,左邊是二郎神,右邊是江仙官。一般所說的「江仙官」大多是「保生大帝」的從伺神,而「二郎神」也不是媽祖或廣澤尊王的護法神,出現在這裡其實挺有趣的。這裡的二郎神跨坐在嘯天犬上面,與一般嘯天犬是蹲坐在二郎神腳邊的構圖十分不同。右邊的更好玩,江仙官是坐在兔子的身上。

中國傳統繪畫上常會有「反常合道」的例子,狗與兔子或許體積微小,正常情況下不可能讓人跨坐,但神仙行事本來就不是凡人所能理解,能坐在這些小動物身上,不正代表了這些神仙的法力高強嗎?

DSC_0686-1.jpg

金門早期的廟宇壁畫,通常是在要畫的部位用石灰石綿與糖水調成灰泥後打白色粉底,然後在將乾未乾之際,以黑墨或礦物彩料混水後畫上去,在這其間,時間的把握很重要,太濕的粉底畫不上去,太乾了也不能畫,所以畫起來特別辛苦。畫好了也不是高枕無憂,如果環境變化太大,或是建築體有水滲入,這些壁畫很容易就會連底整個脫落,因此能殘留到現在的這類壁畫直如鳳毛麟角,在金門這樣四周海水環繞的地方,壁畫的保存就更為困難,臨海的龍鳳宮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天助師的壁畫已經開始有剝落的現象。

能留下這樣精采的壁畫的金門人的福氣,在官澳龍鳳宮即將整修的現在,希望負責整修的團隊能夠認真思考如何留下這些珍貴的金門藝術之寶,而不是用漆料覆蓋了事,那樣還不如不修,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在原地保存,也許可以考慮把這些壁畫仔細地剝下來異地保存。文資法中有「古物」及「民俗及有關文物」的項目,金門目前在這兩個項目上都是空白的,也許可以從龍鳳宮的壁畫開始,讓金門的文化保存不在侷限在建築物上,也能將觸角廣泛地深入文化的其他層面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