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22146981.jpg
<圖片引用自原報導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3/17/1fe1y.html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報導:

金門縣府疏於管理 全台唯一古蹟公廁堆滿垃圾

更新日期:2009/03/03 15:36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公廁也能當古蹟嗎?金門的小西門村有一座公廁,因為有92年歷史,且設計相當別緻,被縣政府列為是縣定古蹟,也是全台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廁所;不過這項古蹟卻已荒廢多時,成了民眾放垃圾的地方。

小西門的「模範廁」是由印尼華僑吳朝坪出資興建,建於民國6年,至今已有92年的歷史,被金門縣府列為縣定古蹟,但現在卻荒蕪一片、堆滿了垃圾;金門縣小西門一位村民表示,「本來古蹟是很好的,現在弄得這麼破爛,上次文化局說要來整理,後來又沒有來整理。」

「模範廁」每個茅坑前都有一塊紅磚,上頭的編號更別有歷史意義。金門縣文化局長郭朝暉表示,「一號、二號坑是有加屋頂,可以防雨水,然後再來是陸陸續續他們有加建到22號坑,一戶人家都有一個茅坑。」

據悉,吳朝坪設置了22個廁所、22個收集池,每戶皆有一組,用來管理自家的廁所衛生和收集有機堆肥;而編號1號、2號有屋頂的廁所,吳朝坪則規劃為自用。

由於當時水肥對農家耕作非常重要,要是屎尿收集不夠,人們還會倒入豬糞、牛屎到收集池內發酵,不僅衛生,還很環保;只是古早人的智慧現在卻雜草叢生,縣府對古蹟的維護理應更加重視。(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葉建雄、郭淑靜)

來源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3/17/1fe1y.html

對於金門鄉親來說,這應該不是新聞,前幾天的金門日報中,就已經有相關的報導。 

小西門模範廁亟需整頓     2009/2/28

記者李增汪/綜合報導

金城鎮小西門「模範廁」已指定為縣定古蹟,雖然金門縣文化局也立有告示牌,籲請鄉親勿傾倒任何廢棄物,共同維護、珍惜此一文化資產。但告示歸告示,「模範廁」週遭堆置雜物及雜草叢生,可一點也不像縣定古蹟。

許多鄉親喜歡利用週休二日前往村落或古蹟景點走走、看看,但看到小西門「模範廁」這款模樣,是既難過且失望。因為他們覺得,縣定古蹟不修護保持原貌也就罷了,但週遭雜草叢生和任意被堆置雜物,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因而希望主管機關趕快著手清理週邊環境,讓縣定古蹟可以讓觀光客和鄉親更靠近欣賞它。

根據中國時報駐金特派員李金生在「金門歷史建築的故事」一書中指出,小西門「模範廁」,興建於民國六年,由小西門人吳朝枰(西元1854~1936年)所出資興建。

吳朝枰年少時在金門以討海為生,因海盜猖獗,生存不易,遂於三十多歲至印尼蘇門答臘盛產玻璃的海港「阿沙漢」,以苦力賺取生計,後改行經營菸酒生意致富,近五十歲時,返鄉興建三幢二落大厝(第一幢興建的是位於三幢中最右邊,於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落成,因屋前原有之「屎礐坑」(早期之公廁,將所收集之水肥,用於灌溉農作),有礙觀瞻、臭氣沖天,因此說服屎礐擁有人,另於村西南購地興建。一來解決自宅屋前視覺與氣味的問題;二來讓小西門的環境衛生獲得改善,備受村民肯定,因此提名「模範廁」,如今仍可在立面看到模糊的字跡。吳朝枰依照原本屎礐的使用的戶數,設置廿二間廁所,廿二座收集池,一戶分配一組,分別管理自己的廁所衛生與收集池的水肥,而吳朝枰則規劃有屋頂的為自用(編號1、2),早期水肥對農家耕作十分重要,當屎尿收集不夠時,還會將牛屎、豬糞、下雜魚等傾入收集池內發酵;另也有將海邊之爛土漿,混合鹽水倒入,當「克難肥」之用。

吳朝枰自印尼發達後,改名「吳錦章」,不僅回鄉興建宅邸,晚年寓居於廈門鼓浪嶼的兩幢洋樓,逝於民國二十五年,享年八十三歲,次年農曆四月運棺返回故里,埋葬於今小西門聚落。吳朝枰的長子(吳廷金)曾冊封為印尼「甲必丹」(kapitan),在僑界享有崇高之榮譽,目前孫子吳光權住於興建的二落大厝中。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64557

 

看來上次部隊犬的事情並沒有讓業務相關單位學乖,總以為負面的消息不會傳出金門之外。

以官方媒體的角度來看,金門日報的記者不會隱惡揚善,作到了代表縣民監督執政者的工作,關於這一點,是值得嘉許的。但是相關單位的因應作為就讓人搖頭了。

雖然金門在過去的一年(2008年)裡,沒有完成任何一件古蹟與歷史建築的指定,但是金門縣的歷史建築累積數量已是全國之冠。去年能改變思維,不在數量的增加上著墨,而是開始進行調查研究,為將來的修復與再利用作準備,從量的增加到質的改善,這當然是比指定一堆,然後放著讓它爛,最後再來個「解除指定」來的好太多了。但是問題來啦,在有限的經費中,到底哪些古蹟與歷史建築要優先修復呢?

打開金門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名單來看,知名度高的有標竿作用,拿來優先修復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可是放著市區奎閣旁邊的陳詩吟洋樓二樓樓板坍塌,卻用了大筆的銀子去修同樣是私人古蹟的郊區某個古墓,還不管風水禁忌地在墓後修了一個大停車場,這種思維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如果經費有限,與其將少數的古蹟或歷史建築修復,然後放任其他的不管。不如先思考如何先整理較多的史蹟環境,作到起碼的環境清潔與指引標誌,讓遊人或鄉親願意與方便去親近這些歷史的痕跡,相信兩者的經費並不會相差太遠,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鄉親工作機會,這樣不是也可以挽救失業率嗎?還是說,金門人靠金酒的收入就夠了,不用擔心其他地方逐漸升高的失業問題?

「小西門模範廁」的問題已經上了全國性的媒體,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這還只是縣市定古蹟而已。要是哪天記者注意到「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範圍裡的古碑前已經堆滿雜物時,恐怕就不只是地方版新聞了。

小西門模範廁的相關文章:來去金門找廁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