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397.JPG

一般說到金門的城隍祭典,大多人想到的是農曆四月十二,金城後浦的迎城隍。很多人都將迎城隍誤以為是因為城隍生日,事實上,四月十二是後浦浯島城隍爺遷治的日子,真正城隍爺生日是農曆五月十七。不過或許是遷治紀念日與城隍誕辰只相差大約一個月,所以城隍誕辰當天,浯島城隍廟雖然作醮,卻不會有遶境巡安,想要在城隍誕辰看見遶境,那就要到浯島城隍的祖廟,位於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了。

今年是古地城隍爺六百廿二歲的誕辰,自然也有作醮等科儀與遶境巡安的活動。今年的隊伍中出現了一組與其他陣頭的華麗樣貌不同風格的陣頭,這個陣頭就是「小法陣」。

DSC_0196.jpg

小法陣,也被稱為小法團、法仔鼓、小法仔、小法鼓,是一種盛行於台南府城的民間藝陣。主要的成員是旗手一位,負責揮舞黑令旗;金鞭聖者一位,手執法索;鼓手四至十二位,敲打打八卦鼓;另外一至二位敲鑼或者巴鈴。

小法陣因為師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派別。天師派,俗稱黑頭仔,祖師為張府天師;普庵派,俗稱澎湖法仔,祖師為普庵祖師;閭山派,俗稱紅頭仔,主祀徐甲真人;武當法門,發源於北方水黑帝真武將軍,俗稱台南法仔;三奶派則主祀陳、林、李三奶夫人。其中以天師派與閭山派較為常見,民間稱為烏(黑)頭小法與紅頭小法,吟唱曲調不同,但咒、法大同小異。此外,紅頭小法不使用巴鈴。

DSC_0394.jpg

小法陣就是以道行高者借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道理,立法於中尊位置。再以五行八卦,誦咒鳴鼓鑼,召請上中下界使者直如郎到壇前等候小法陣所請的聖神壇前,以七星魁斗步罡踏斗共祈週天三界高真轉奏凌霄寶殿,現在民間遭遇何事,或遭逢凶神惡煞無法排解,算是人間與天界交通的媒介。

DSC_0396.jpg

當陣頭在古地城隍廟前操演時,黑令旗站在左前方,金鞭聖者站中央,其他八人分作兩排,巴鈴與鑼各在其中一列的最後方,六面鼓則是分站兩邊。

金鞭聖者是整個陣頭的靈魂人物,要對整個小法科儀有高深的經歷道行的人才能操演,站在中尊的位置。儀式進行中,他會不斷揮動把柄處雕成蛇首的法索。其他人則是演奏樂器,口中不斷吟誦咒法。

「法索」也被稱為「法鞭」、「法繩」、「淨鞭」或「鞭」,是一種法器。相傳宋朝有千年蛇妖危害地方,後來被三異姓兄弟收服,化為金鞭,輔佐法主公驅逐邪魔。而法師多崇奉法主公,因此「法索」便成為法師調營施法,驅妖避邪的重要法器。施法時,要用力揮動,發岀強勁的啪啪響聲,以威風凌厲的聲勢讓妖魔聞風而逃。

DSC_0199.jpg

「巴鈴」是烏(黑)頭小法常見的樂器,上圖左後方的小法,右手以法指操演的看起來像是甜甜圈的東西就是。使用的方法類似沙鈴,不斷的搖晃樂器,讓它發岀清脆的沙沙聲響。

DSC_0198.jpg

所謂的「小法」,就是一般人所認知中的「法師」,有的人稱為「法官」或「法仔」,「小法陣」就是由法師組成的陣頭。與一般陣頭不同的是,「小法陣」很少出現在岀巡神轎前,而是跟隨在神轎之後,因此也被稱為「後誦」或「轎後誦」,「誦」是小法陣特殊的操演方式,不同於其他藝陣強調肢體動作或陣式變換,是以誦唱的方式登場。烏(黑)頭小法與紅頭小法的誦唱方式也略有不同,一般而言,烏(黑)頭小法多以吟唱為主,紅頭小法則會有較高頻的喊聲。

這次參與古地城隍遶境的,是來自府城的震玄壇,是烏(黑)頭小法的一脈,因此幾乎以吟誦為主。

DSC_0195.jpg

這次出現在金門古地城隍繞境的小法陣總共有十人。一人手持黑令旗、一人持法索、六人持八卦鼓、一人持巴鈴、一人持鑼。灰上衣黑長褲的簡單便服造型反而在一片衣飾鮮豔的陣頭中顯得特別突出。

DSC_0478.jpg

與今年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刻意標新立異相比,這樣的陣頭雖然外型簡單,但是反而更能顯現岀傳統祭典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更與庶民的生活貼近,畢竟人們參加祭典時,所在乎的是一種心靈的祥和與對平安的祈求,而不是要看讓人眼花撩亂的表演或是秀。

當這樣攘災祈福的陣頭出現在遶境行伍中,為聚落裡的居民消災解危之時,誰會在乎陣頭的成員是否穿著華麗的衣服,跳著炫目的舞步呢?

DSC_0393.jpg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