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79.JPG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遶境巡安隊伍,依照排序表的順序,從旗牌、執事、瓜鍻開始,依序為董牌爺、文武判官、南管樂團、香燈、鄉老、道士、香擔、神駒、十音、天女散花、邑主城隍、遮陽涼傘、城隍粉閣,到隨香善信,是隊伍的第三個部份,屬於浯島城隍爺本身的陣仗。

當然,這個順序是理想狀態,常會因為觀察點與現實狀況的不同會有出入。

依照今年在昭德宮前的紀錄,鄉老與道士已經在之前先出現了。不然正常來說旗牌、執事、瓜鍻這些城隍爺的班役應該是緊接著前面的蘇府四千歲後面出現,其他的陣仗要依序出現。

嚴格說起來,長時間來沿用的迎城隍順序表其實一直都有問題,像是旗牌、執事、瓜鍻這三項到底所指何物?其實就很值得討論。

邑主城隍的前導陣仗裡只有四個拿牌子,兩個拿武器的,如果以這個順序,那這六個人代表的東西就不一樣。如果比對台灣廟會的陣仗來看,這個位置出現的多稱為「班役」,或稱為「班頭」,是仿照古代官府編制的隨從人員。而他們手中所持有的物件,可以分為「長腳牌」跟「執事」,前者是寫有主神名號以及神威顯赫、閤境平安等字樣的方牌,後者是執行事務之物,通常是仿造刑具或武器造型。所以迎城隍順序表裏的「旗牌、執事、瓜鍻」這三樣東西講的是什麼就很有趣啦。如果把「旗牌」看作是「長腳牌」,那「執事」是單指後面瓜鎚造型的「瓜鍻」了,但如此就重複了。

我不知道這個順序表示從哪裡引用出來的,最早又是誰寫的,但是「旗牌、執事、瓜鍻」這種寫法是有問題的,如果改寫成「旗牌、執事(瓜鍻)」會比較好,不然統稱為「班役」就好。

DSC_0183.JPG

在順序表中接著「旗牌、執事、瓜鍻」之後出現的是「董牌爺」,往年還有紅面長鬚的「李牌爺」,今年不知為何只見黑面無鬚的「董牌爺」出場。「董、李牌爺」在金門俗稱為「竹杯爺」,負責操弄祂們的是「董、李牌爺會」(竹杯爺會)。

「董、李牌爺」依照「四月十二迎城隍」一書的記載,是負責的城隍爺執杖刑罰的僚屬,但如果是這樣,功能就與「班役」相同,那為何會有軟架神像呢?所以祂們應該不是一般衙役,而是官僚。對照台灣廟會行伍,這個位置出現的是「捕快」,也就是「捕頭」,是負責抓拿犯人的部將。

附帶一點,「董牌爺」在某些地方寫作「董排爺」,如果祂的職司是執杖刑罰,當然是用「排」字,如果是用「牌」字,那就是捕快了,所以到底是用「排」還是「牌」,主事者最好趕快考據一下,把它統一吧!

DSC_0184.jpg

在蘇府四千歲出現在昭德宮前就已經先到位的香燈、鄉老與道士們,此時已經在昭德宮前整理好隊伍進行行禮了。

一般來說「香燈、鄉老、道士」會同時出現,其實他們是整個隊伍的重心,尤其是鄉老與道士,前者捧著城隍爺的信物,後者負責科儀,所以每逢要行禮的場合,他們都要出現。

香燈通常是由小朋友提著,會走在道士的前方,或是與道士同時出現。

鄉老與道士會提早出現,其實是一種變通,因為如果照順序來,那當他們行禮時,隊伍就要停下來,為了加快隊伍行進速度,他們只好再蘇府四千歲拜廟之後就先上陣,讓隊伍中其他不是神明的成員繼續前進,所以形成這個他們一邊行禮,隊伍一邊前進的畫面。

DSC_0189.JPG

接在董牌爺後面出現的是城隍爺最重要的幕僚,文、武判官,所以祂們是穿著正式的官服,頭帶軟翅紗帽,腰束犀角大帶。文判官身穿紅袍,眼神平和,手持生死簿與硃砂筆,武判官身穿綠袍,雙眼圓瞪,手執圓鎚,負責收押罪犯。

常常有人把祂們誤以為是城隍爺。

DSC_0191.jpg

接著出場的依序到浯島城隍爺神轎前應該是南管樂團、香燈、鄉老、道士、香擔、神駒、十音、天女散花。不過,南管樂團還沒出現,鄉老、道士、香燈提早到,所以接著文武判官出現的是「香擔」。

「香擔」看似不起眼,卻是整個隊伍中最重要的一部份,衙役肩挑神龕與香籃,香籃裡放置香爐,象徵著祖廟的分靈,是巡安行伍中最有神靈的聖物。

DSC_0194.jpg 

接著出現的是整個遶境隊伍中,屬於城隍爺的幕僚中唯一由真人扮像的「馬軍爺」。雖然說常常伴隨著「神駒」出現,但祂是有專屬職司的,負責傳達神明軍令,並不是單純的馬伕。但是不知為何,順序表上列了「神駒」卻不列「馬軍爺」?

如果以浯島城隍廟中的神像配置來看,是有設「馬軍爺」的,大概是他出現時都牽著馬,大家反而忘記他代表的是城隍幕僚之ㄧ。

如果有機會修訂順序表,這裡還是寫作「馬軍爺與神駒」比較符合整個城隍廟的編制。

DSC_0195.jpg

至於「神駒」,顧名思義,是神明的座騎,當然不是給人騎的,所以馬頭紮紅綾,鞍上背著香、金紙。

DSC_0196.jpg

接著出現的是「十音」。

十音的樂器編制包括二弦、三弦、琵琶、絃、鴨母笛、洞簫、蘇鈸、南鑼、雙磬、鉦各一,樂工有十人。但「四月十二迎城隍」一書寫的是:兩支橫笛、兩支胡琴、一隻三弦、一面蘇鈸、一面南鑼、一副雙音、一副雙鐘,有九位樂師演奏十件樂器。

但實際看到的狀況似乎兩者都不是.........

DSC_0199.JPG DSC_0200.jpg

十音可以視作浯島城隍爺專屬的樂團,只演奏給城隍爺聽,所以後面緊接著出現的就是城隍爺的神轎了。

不過順序表上應該十音與城隍爺之間還有「天女散花」....

大概天女跑去玩了......

DSC_0201.JPG

緊接著神轎出現的是最讓我敬佩的「隨香善信」,他們真的是自發性的全程跟著神轎,以虔誠的心和感恩的情一路相隨。

比較起來,那些把遶境隊伍當成化裝遊行,一路嘻鬧的人,看到這個畫面到底慚不慚愧啊?

DSC_0206.JPG

通常,隨香善信出現之後就是四境香陣了,不過今年的順序亂掉了.....

早該出現的天后宮媽祖香陣現在才出現......

DSC_0208.jpg

接著出現的應該是要在城隍爺前面的「天女散花」。

DSC_0214.jpg DSC_0216.JPG

然後該在文武判官之後就出現的南管樂團出現在這裡。

DSC_0217.JPG

城隍粉閣比隨香善信還晚出現...........

DSC_0223.JPG

為什麼東門境的境主池王爺的大旗會出現在這?

DSC_0224.jpg

然後是順序表裡沒有的腰鼓隊.........

現在知道為何我會講那個順序表根本是參考用了吧.......

終於,遶境隊伍的第三部份結束,「精采」的四境香陣要上場了。

先做個小總結:

那個不知道哪個年代寫出來的順序表,能不能拜託一下哪個單位好好確認一下,不要一直只沿用舊的,既然要發展觀光,就不要讓人家看不懂,花點錢做個整理的工作。好好請教長老,仔細閱讀文獻,訪談考證一下,確定整個隊伍到底是怎麼排列,其中又有哪些文化意涵,不然不要說申請世界遺產,想依據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像「西港刈香」(會授資籌三字第0982101168號書函)跟「基隆中元祭」(會授資籌三字第0972100852號公告)一樣被登錄為「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大概都很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