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45.JPG

雲林縣列管的老樹中,有些樹種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所以我們的行程也就鎖定了這幾棵比較特別的樹。在我們這一次西螺以西的行程裡,我們覺得非看不可的樹是口湖鄉的雞蛋花。

DSC_0219.JPG DSC_0217.JPG

DSC_0132.JPG

雞蛋花,正式的中文名稱是緬梔,台灣民間一般稱為「番花樹」,在台灣有些老樹的文獻中會登錄「香花樹」,合理的懷疑是因為「香」與「番」台語發音相近所造成的誤差,雖然說雞蛋花的花會有香氣,但是會香的花何止千種,但是稱為「番花樹」的卻僅此一種。

台灣地區目前已經登錄的雞蛋花老樹不超過20棵,這些老樹的故事也大多與荷蘭或是南洋相關,金門的雞蛋花老樹大多是鄉親落番後帶回,台灣的不是與荷蘭人相關,就是由傳教士引入。雲林口湖有兩棵雞蛋花老樹,傳說都與荷蘭人有關,不過雲林縣政府目前只登錄位於埔南村的這一棵,而這一棵樹也是我們這次行程最主要的目的。

DSC_0237-1.JPG DSC_0173.JPG

口湖鄉原名「烏麻地」,因為在很久以前,此地都是種烏麻,光復後才改名口湖。改名的原因有二種說法,一是此地四周都有魚池,且開闊如湖,所以稱口湖。另一種說法是這裡地處四湖、後湖、內湖、施厝湖等一堆以「湖」為名的聚落中,又位居這些湖的入口,故有「口湖」之稱。

DSC_0141.JPG

埔南位於口湖北側,以前往返大陸的商船可直接到達而形成聚落,稱為「寓捕頭」,日治時期取其音稱為「外埔」。當時澎湖之船隻常抵本地,約在現今興南國小附近,尚有澎湖厝之舊址,故本村又稱「澎湖厝」。口湖居民都屬漳、泉後代,鄭成功登台前後年間,以過港地區為分界,以南為漳州移民,以北則是泉州後人。所以本村大都為泉州後人,且以洪、王兩姓佔多數。

DSC_0137.JPG DSC_0249.JPG

雞蛋花老樹生長在埔南村東南方的一處田野間,樹旁有一間小廟,供俸「荷蘭公」 與「聖人公、聖人媽」。這棵樹當地人稱為鹿角樹,樹幹碩壯且形狀奇特。

DSC_0140.JPG

DSC_0176.JPG

跟據廟裡的剪報資料,這棵樹已經有三百七十多歲了,據傳是早期荷蘭人在此定居時所種的,因樹幹如鹿角而得名。

DSC_0258.JPG

要找這棵老樹,可以走雲141線道路口湖往埔南村方向,經口湖國中,約7-800公尺右轉(尚未進入興南國小、埔南村庄內)沿水圳產業道路即可抵達。或者是由164線北港往口湖方向,過瑞穗橋(牛挑灣溪),第一個十字路口紅綠燈右轉,沿雲143線往外埔方向,經謝厝社區直往北直走,埔南農場左轉(尚未進入興南國小、埔南村庄內)沿水圳產業道路。入口的地方可以看見一塊「番花腳 鹿角樹」的大指標,要從水圳彎入老樹前則可以看見水泥樁上寫著「番花腳」。

這一棵老樹雖然不高,但是造型奇特,很值得拜訪。

這棵編號40號的雞蛋花,GPS定位為東經 120° 11' 48.1" 北緯 23° 35' 55.0"

DSC_0267.JPG DSC_0261.JPG

口湖鄉第二棵列管的老樹是一棵百年雀榕,位於梧北村。

梧北村原本與梧南村統稱「椬梧村」,因為有大片的椬梧樹得名,後來因為兩村村民時有衝突,又符合分村條件,所以分為梧北村(上庄)和梧南村(下村),不過當地人言此地,大都稱「椬梧村」,少稱「梧北村」。

DSC_0286.JPG DSC_0296.JPG

梧北村給我們的感覺真的是「驚豔」,沒有想到可以來這一個這麼有味道的地方。彎彎曲曲的巷弄有著傳統的閩南風情。

這些巷弄應該是長期陸續形成的私有巷道,寬度小而曲折,兩邊臨街的山牆面及側牆形成豐富的巷弄景觀。而有些道路不是直線的,像是游移在相鄰的合院院埕之間,增加了空間的變化,也讓人行走其間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DSC_0301.JPG

一開始雖然遠遠的就可以看見老樹,但外地來的我們卻找不到接近的道路,幸運的我們遇見了住在老樹下的熱心大哥,帶領我們走到老樹下,還為我們介紹這棵老樹的故事。

DSC_0263.JPG

DSC_0273.JPG

老樹枝葉茂密,樹齡超過二百餘年,因為樹幹中間糾結,呈現「人臉」的景象,當地人均視此棵老榕樹為神樹,並於樹幹上綁上紅帶,表示尊尊敬。後因年久樹幹產生變化,人臉已不明顯。不過仔細看看還是可以看出人臉的輪廓。

DSC_0279.JPG

看完老樹,大家建議我們去「李萬居故居」看看。走過彎曲的巷弄後,我們來到了一棟簡單的一條龍建築,這裡就是「李萬居故居」。

李萬居真正的故居是一間草寮,現在看見的建築是大約卅年前整修的磚造建築,是舊有屋址改建。建物為簡單的一條龍,向西的正面由4個開間所構成,依序分別為右耳房、正廳房、左耳房及廚房,戶外有前庭,建築表面施以簡單的水泥粉刷,並無華麗的線腳與裝飾,但卻具有簡潔、常民性格的立面效果。民國九十二年至九十三年間接受文建會補助,進行整修成「李萬居故居─在地精神啟蒙館」。

DSC_0282.JPG DSC_0284.JPG

李萬居先生(西元1901-1966年)出生於口湖鄉梧北村,日治時期曾留學上海、法國,回台後加入抗日行列,曾任台灣新生報社長、台灣省參議會副議長。在228事件後創辦「公論報」,爲追求自由、民主而發聲,故而有「民主先聲」之譽,人稱「萬居仙」。在省議會與吳三連、郭國基、李源棧、郭雨新被譽為議壇『五虎將』,再加上許世賢,稱為『五龍一鳳』。故居中陳設有當時相關文獻資料及李先生生平使用文物。

看完了李萬居故居,我們在口湖的行程告一段落,繼續往水林,去尋訪之後的珍貴老樹。

這棵編號41號的雀榕,GPS定位為東經 120° 11' 28.8" 北緯 23° 32' 59.5"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