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_0292.jpg

  以2004年的紀錄來看,金門縣政府列管的珍貴樹木有143棵,截至今年為止,數量增加為157棵。從字面上來看,金門列管的珍貴數目增加了,增加的原因在於,可能某個聚落裡又有之前不被調查人員所知的老樹被發現了,或是可能有新的樹達到《金門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草案)》中對於珍貴樹木的標準,亦即達到以下幾個標準之ㄧ:

  一、胸高直徑達零點五公尺,胸圍達一公尺以上。已分枝者,合併計算各分枝直徑。
  二、樹高十五公尺以上。
  三、樹齡五十年以上。

  但事實上,之前列管的珍貴樹木並不是每一棵都能撐過這五個寒暑,成為了歷史的陳跡。這些珍貴樹木死亡的原因,除了樹木本身生理的老化之外,很遺憾地,有不少棵是因為人為不當移植與破壞而死亡。而有些珍貴的樹木在被發現符合樹木保護條例的時候,就是它死亡的時候,徒增人們的不捨與惋惜。

  老樹的存活,除了要抵擋自然界給它的各種逆境外,還面臨人類的靳伐,或是因為與利益衝突而受到傷害。這種保育與利益的衝突,在金門島上不時可以看到。

SC_0294.jpg

  這陣子最被廣泛討論的金門珍貴樹木,應該要算是山后聚落裡的桄榔老樹了,這個老樹雖然是全台閩地區唯一的一棵百年桄榔,但是關於是否要讓它在原地存活的話題,卻不時被人們提起討論。

  這棵樹,其實光是它的真實身分就值得再三考究。在地人稱為「桄榔」或「日本金棗」的它,傳說是當年王家的人,從日本帶回金棗,食用後,隨意把果核吐出屋外,結果意外長出了這株桄榔樹。這個說法有一個疑點,就是所謂「日本人帶回來的金棗」到底是什麼東西?一般人所說的「金棗」並不是椰子類的植物。以外型來看,山后這一棵樹應該是「海棗」,是棕櫚科海棗屬的植物,但是這個屬的植物雖然分布很廣,但並不分布於日本。

  當時出洋客在日本取得外地食物當然是有可能,但斷不可能會特地把果實只有1.2公分的「台灣海棗」當成食物帶回故鄉,所以說這棵樹應該不是說明牌上寫的「台灣海棗」(Phoenix hanceana var.formosana ),而應該是原產於乾燥沙漠地帶的「海棗」(Phoenix dactylifera )。因為這種植物原產地是乾燥地區,移植到潮濕環境後容易徒長早熟且不容易結果,加上這種樹雌雄異株,單獨種一棵當然更不會結果,也因此山后這棵樹永遠不見果實。

  「海棗」雖然原產熱帶乾燥地區,但經過人為管理還是可以在潮濕的地區結果,果實柔軟,果肉豐富,不易發酵,容易儲存,因此與椰子並稱是棕櫚科植物的兩大栽培明星,不但栽培範圍廣,而且商品附加價值高。

SC_0299.JPG

  至於「桄榔」,在李時珍《本草綱目》「桄榔子」條中有這樣的記述:

【釋名】木名姑榔木(《臨海異物志》)、面木(《伽藍記》)、董棕(楊慎《卮言》)、鐵木。 時珍曰︰其木似檳榔而光利,故名桄榔。姑榔,其音訛也。面,言其粉也,鐵言其堅也。
【集解】桄榔木,嶺南二廣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之庭院間。
其木似櫚而堅硬,斫其內取面,大者至數石,食之不飢。其皮至柔,堅韌可以作綆。
其子作穗生木端,不拘時月採之。按︰劉恂《嶺表錄異》云︰桄榔木枝葉並蕃茂,與檳榔小異。然葉下有須如粗馬尾,廣人采之以織巾子;得鹹水浸,即粗脹而韌,彼人以縛海舶,不用釘線。木性如竹,紫黑色,有紋理而堅,工人解之,以製博弈局。其樹皮中有屑如面,可作餅食。
藏器曰︰按︰《臨海異物志》云︰姑榔木生山谷。外皮有毛如棕櫚而散生。其木剛利如鐵,可作釤鋤,中濕更利,惟中焦則易敗爾,物之相伏如此。皮中有白粉,似稻米粉及麥麵,可作餅餌。
時珍曰︰桄榔,二廣、交、蜀皆有之。按︰郭義恭《廣志》云︰木大者四、五圍,高五、六丈,拱直無旁枝。巔頂生葉數十,破似棕葉,其木肌堅,斫入數寸,得粉赤黃色,可食。
又顧 《海槎錄》云︰桄榔木身直如杉,又如棕櫚、椰子、檳榔、波斯棗、古散諸樹而稍異,有節似大竹。樹杪挺出數枝,開花成穗,綠色。結子如青珠,每條不下百顆,一樹近百餘條,團團懸掛若傘,極可愛。其木最重,色類花梨而多紋,番舶用代鐵槍,鋒甚利。古散亦木名,可為杖,又名虎散。

所以「桄榔」這種植物是:「木似檳榔而光利,故名桄榔」,以這棵樹表皮粗糙的程度來看,也不會是古書上的「桄榔」。

至於「桄榔」一詞應該是出自晉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狀》:

榔,樹似栟櫚實,其皮可作綆,得水則柔韌,胡人以此聯木為舟。皮中有屑如麵,多者至數斛,食之與常麵無異。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工人解之,以制弈枰。出九真、交趾。

不知道何時開始,竟然成為了這一類棕櫚植物的代表,甚至連之前被區分開的「海棗樹」也被合併進來了。

《南方草木狀》: 海棗樹,身無閑枝,直聳三四十丈,樹頂四靣,共生十餘枝葉,如栟櫚,五年一實,實甚大,如杯盌,核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其味極甘美安邑,御棗無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獻百枚,昔李少君為漢武帝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非誕也。

綜歸以上記述,這棵樹的真正名稱應該是「海棗」,若加上當地耆老傳說,完整版可能是:

王氏先人在日本得到了來自南洋的海棗果實,帶回故鄉金門食用之後,把子隨手扔在屋外而意外長成。

SC_0295.JPG

談完這棵樹的真實身分,以及輾轉來到金門的經過之後,再來就要看看這棵樹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了。

因為風土不適,所以這棵海棗在金門徒長,而且因為曾經被颱風吹折後,被旁邊的屋主請人合力將它扶起,造就了它如今如英字母L形的奇特模樣,強韌的生命力讓人不得不折服。問題就在於,這種樹沒有辦法修枝,修葉還好,但是頂上生長點受傷就非死不可,生長的位置又在緊鄰民房的斜坡上,沒有人敢保證下一次颱風再來他不會倒伏,傷害到附近居民的安全。目前是用造型支架撐住了,那以後呢?感情再深也是要顧性命,但是老樹能長在這裡又是一連串的因緣巧合,說要移植又怕一移就死,所以只能想辦法把它固定,除了支架外,再加上鋼索,然後不時的修剪葉片,減輕樹幹承受的重量,讓這棵珍貴樹木能夠留在原地,畢竟這樣從祖先交到這一代的樹木,後人就該把她盡量傳到下一代,最最重要的是,一般海棗類植物的壽命只有80到100年,如果這棵樹真有百年,那真的是鳳毛麟角,不只金門,在全世界都算少見,千萬不要讓它熬過了戰地炮火,卻撐不過承平時期的世道人心。

雖然作來辛苦,還是請縣政府、林務所、國家公園、三山里公所、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等單位擔待點吧,讓這棵金門的綠色奇蹟伴隨著金門民俗文化村,從見證出洋客成功榮歸故里振興原鄉後,還能為後世傳述這一代子孫努力保存文化資產的不朽傳說。

SC_0298.JPG

相關報導:

民俗村老桄榔樹屋主「挫咧等」 2009/9/11  記者楊水詠/金沙報導

位於金沙鎮山后民俗文化村內,有一株王氏族人口中「金棗」的老桄榔樹,在民俗村入村左側;這株老桄榔樹,也是金門唯一一株樹齡接近百歲,彌足珍貴。但由於老樹成「L」型生長,且每年不斷長高,目前約近兩層樓高左右,王姓屋主怕禁不住強風吹襲,一旦從中拆斷會壓毀房子,希望移至他處。金門林務所昨邀請專家實地會勘,且有初步共識,將先做好安全措施,以維週邊屋舍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桄榔樹又名「日本金棗」,是形狀強健的一種椰子,據村民王壽凱先生稱,曾聽他父親提過,這株桄榔樹是旅居日本的鄉民返鄉帶回金棗果,食用後將種子丟向外面空地自然長成。這株老桄榔,雖是王氏族人無心插柳,但近百年來和王氏族人共存共榮,在古厝院落外,展現了另一番風情。

據居住在老桄榔樹旁的王姓屋主表示,在六十幾年的一次大颱風,被吹倒的桄榔樹壓到房子,家人用繩拉開之後,生命強健的桄榔樹就往上成「L」型成長;由於老桄榔樹越長是越高,怕承受不住強風吹襲,再次壓到房屋;因此用兩條鋼纜從中固定住樹身,但還是怕老桄榔樹倒下會壓毀房子,希望能夠移植他處,也達到保護老樹的目標。

金門林務所昨天上午十時三十分,舉辦山后民俗村桄榔(台灣海棗)老樹安全裝置架設事宜會勘,所長葉媚媚主持,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財團法人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俊陵、申請當事人王世捷、縣議員李沃士、土木結構技師王國泰,以及金管處、金沙鎮公所等相單位人員參加。

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表示,如果懷疑桄榔樹幹老朽,可以用科學儀器進行檢測,非破壞的來了解有無破壞;由於支持樹身設置是結構的問題,需由專家檢定如何做較安全。

他也表示,目前老桄榔樹生長情形不錯,只有白蟻蛀食、葉子掉落問題,在病蟲害方面每年做一次;若評估不太好就移除,如果生長情形好的話,由結構加強著手,可以抗十七、八級的強風,如此居住也安全,遊客也安全。

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俊陵說,認同專家講的理論和意見,但需要有持續的維持性,至於葉子修剪和白蟻防治如何做都認同。但是觀光景點,很多觀光客都會來參觀照相留念,雖然強調沒有立即的危險,一旦葉子掉落扎傷人,誰負責,所以一切以安全為重。

縣議員李沃士建議委託專家進行桄榔樹幹內部進行檢測,有無老朽情形;其次做好樹身固定安全措施,讓居民住的安心。

經過實地會勘後,林務所和會勘人員達成下列初步共識和結果:

一、目前台灣海棗老樹樹基及樹體,有遭白蟻危害及寄生榕著生等情況,為維持林木結構性安全,將由林務所先行派員分別施以系統性藥劑處理及人工刈除作業。

二、為確實掌握老樹生長及內部結構狀態,將委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派員協助進行非破壞性樹體檢測工作,並依檢測報告據以執行後續老樹撫育管理事宜。

三、為避免老樹因風勢過大導致風折,將由林務所委請專業土木結構技師,另行設計樹體支撐及保護裝置,並經相關權責單位與財團法人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同意後,辦理發包施作,以維週邊屋舍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山后民俗村內另有刺桐老樹乙株,後續將由林務所人員定期進行管護及健康檢查工作,並將林木生長情形,同步回報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共同維護地區珍貴老樹資源。

五、由於老桄榔樹枯死葉部組織,會宿存於林木生長端,為避免纖維結構飄散,造成週邊環境污染,林務所將定期派員進行修剪工作,以維週邊環境整潔。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強調表示,將由林業專家做檢測,樹身安全健檢未出來前,會先做安全措施,希望在安全無虞把老樹保留下來;它是金門綠色資源,也是綠色的風獅爺,老桄榔樹伴隨居民一起成長,走過風沙走石的歲月,有著歷史價值;如果有安全堪慮,最後只好把它移走!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72304

 

接獲陳情李沃士勘民俗村 2009/8/14  記者蔡家蓁/金沙報導

接獲山后居民的陳情,縣議員李沃士昨日至山后環村道路與民俗文化村內的桄榔樹會勘,經過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商後,環村道路部分將請縣府工務局協助以柏油封層,改善道路品質;危樹│桄榔樹的部分,將請相關單位進行定期巡視與安全性評估,減輕民眾安全的疑慮。

昨日下午三時許,縣議員李沃士邀集工務局課長黃儒新、三山里長李賢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陳玉成、金沙鎮公所代表與山后居民一起進行會勘,相互溝通。

居民表示,該路段在去年由於台電管線更換後,路面回填不甚理想,以致道路凹凸不平,每每大雨過後,民眾行車路過該路段,都覺得相當危險,由於該處是金管處範圍,他們也協調多次未果,希望可以儘速改善。

經過與會者的溝通協調,李沃士建議請金管處同意,讓工務局在該路段鋪設AC柏油封層,解決民眾行的問題。稍後,李沃士一行也前往民俗文化村內的桄榔樹會勘,據陳情的王姓民眾表示,他們家就在桄榔樹旁,每次颱風一來,他們就擔心樹會傾倒,壓到他們家,對他們的身家性命,造成極大的威脅,他希望可以將樹遷移走,或是有其他加強的防護措施,不要讓他們老是提心吊膽。

對此,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表示,這棵桄榔樹有近百年的歷史,相當珍貴而有特色,可是這種樹不能遷移,或是截短,一旦有任何損傷,這棵百年老樹恐將死亡。

葉媚媚說,他們將把詳細情況跟縣府報告,邀集相關專業人士到場會勘,並進行樹幹的固定強化工作;此外,也將定期請專人進行巡視與病蟲害檢查,讓老樹可以繼續存活又不致讓民眾有安全上的疑慮。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71199

 

給老樹一條活路不要動輒砍伐 2009/8/14  記者蔡家蓁/金沙報導

老樹也是古蹟、民俗的一部份!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秘書長魯丁慧一行昨日至山后民俗文化村「探望」桄榔樹時,剛好巧遇議員會勘老樹一事,魯丁慧他們也特別全程在旁觀察,並提出呼籲,老樹也是重要的資產,希望在兼顧民眾的安危,也能給老樹一條活路,不要動輒就是砍伐。

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秘書長魯丁慧等人昨日遇到民眾向議員請命,要求把這棵桄榔樹「拿走」,由於是首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一行三人,還特別停留在現場,瞭解整件事的後續協調情況。

對此,魯丁慧表示,民眾的生命是很重要,但老樹也是重要的資產,應該好好保護,魯丁慧表示,他們此行已經陸續參觀數十棵百年老樹,發現金門的老樹保護工作做得雖然還不錯,但若在私人土地上,公權力則難以延伸,所以保護老樹的行動還是要多加油。

魯丁慧提到,在台北市,有工程或任何事要動到老樹,都要提出申請,因為老樹是活歷史,也是民俗的一部份。

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表示,金門的百年老樹相當有獨特性,以桄榔樹為例,全台找不到第二株像山后村這株,存活這麼久且形狀這麼特殊。該會也坦言,桄榔樹因為身形較為細長,不若榕樹一般高壯,且不能長出側芽,特性跟檳榔樹相似,才會造成民眾的疑慮,但他們相信只要做好樹幹的固定,該樹不致影響民宅的安全。

林務所表示,金門現有十七項樹種、一百五十七棵百年老樹,在保護老樹的工作,頗受台灣學界的肯定;有鑑於此,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將於十月二十二日起一連三天,在金門召開「老樹期末檢討訓練班暨執行維護老樹經驗分享」會議,邀請各縣市相關業務人員一起蒞金研習。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71201

 

 

保育老樹不能因噎廢食山后百年刺桐斷折引發連鎖反應  2008/5/21 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

老樹該不該讓它老、任它倒,或是除之而後快?山后百年刺桐斷折引出心理上的連鎖反應,若因噎廢食,把老樹都當成危木,將不利於珍貴老樹的保育。若要珍木既宜人又不傷人,最好的良方,則是人類的腳印!

民俗村現存的四株百年刺桐,除了年深日久,受到腐朽菌的威脅之外,還有刺桐釉小蜂的危害,岌岌可危。一株編號「C-007」的百年刺桐,已經於前天清晨斷折。

斷折的百年刺桐,從外觀看不出內部已經朽爛,倒得有些突如其來,除刺桐釉小蜂作祟外,也是缺乏有效的管顧所致!在山后候車站後面,另有一株未倒的百年刺桐,不但已爛成空心,而且經年累月被用來放置飲料的空瓶空罐;由此可見,對老樹的保護,並沒有真正落實到居民或常民的觀念中。相反的,因為老樹驟然斷折,引發居民不安,則助長了老樹是危木的極端想法。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表示,老樹是資產,不但具有歷史價值,也具有觀光價值,應該保護!林務所列管的珍貴老樹共有一百四十幾株;近期內,林務所將會針對已經列管的老樹,邀請專家進行健檢。

她表示,老樹通常是先民為了防止風害而種植的「風頭樹」,功能彷彿金門的「風獅爺」|風獅爺是信仰,帶給人們信心;「風頭樹」則有防風定砂的實際作用。

對於已經斷折的百年刺桐(C-007),林務所將採兩種途徑以延續生命|一方面把可用的枝條拿去做扦插繁殖;另一方面仍保留基幹,希望老樹可以萌芽再生。不過,林務所的人員進一步發現,另外兩株百年刺桐,也已經岌岌可危-已出現感染刺桐釉小蜂末期病灶。今天(五月二十一日),林務所將對民俗村百年桄榔兩側的這兩株百年刺桐進行強度修枝;農委會林試所也將於近日派人來救,若救治不活,就會面臨移除的命運。

老樹折腰,老樹將死,除了天年所限,還有人為管理的問題。保護樹木的良方,其實就是人類的足印!

民國九十四年三月下旬,金湖國小有一株樹齡近三十年的南洋杉無端倒下|南洋杉是湖小最美最高大的校樹;同年的五月中旬,農委會林試所的人員到湖小校園為園林健診(主要是為了褐根病);當時,研究員傅春旭博士曾經表示,大樹的樹身彎來彎去是為了迎向陽光,當樹身外傾時,根系也會往反方向調整,達到共軛平衡,一般而言,並不會有危險,但如果樹身有白蟻或開裂,絕非一年、兩年的事情,可能是五年、十年或更長時間的累積;如果要樹木宜人又不傷人,就應時時看顧它們,並於發現樹木遭到侵害時,尋求救治。

金城「總兵署」編號「J072」的古榕,樹身長得像「乃」字,但「ㄋ」狀的部分,卻被腐朽菌蛀空;民國九十五年,傅春旭請來嫻熟於樹木外科治療的張兆銘,協助林務所搶救古榕。當時的作法是去朽加偽裝,並刻意引下了新的氣生根,希望成為古榕的新幹;如此一來,總兵署的古榕「乃」可重生,「仍」存奇形。如果當時沒有進行處理,今日的總兵署,就少了一樣特色。

根據金門縣林務所的調查,金門地區的老樹,大多有實用功能;老樹與老聚落的發展息息相關,但金門地區因為樹木多,人們並不覺得老樹有什麼珍貴,只要稍遇阻礙,就想除之而後快,這在老樹的保育上,最令人感到憂心這種情形,在民國八十五以前是如此,在民國九十七年的現在,還是如此。

對傳統建築的維護,政府和民間都漸漸有了共識;不過,與傳統建築或與本地名勝共生數十年的植物,卻未必受到重視或周到的保護。朱子祠的兩株榕樹被移植到多年國小後,已經死了一株;金湖鎮陳景蘭洋樓的整建,原本要移植兩株梧桐,後來,樹還沒有移,其中一株就已經死去了;太武山屏東入口處高如大廈的九重葛,因為公車行車的方便或安全,已遭到伐除;太武山海印寺的百年鐵樹,因為施工不慎,已經斷折;山后民俗村形如「L」的桄榔,則已多次被提出伐除之議::。

老屋珍貴卻有價,因為還有重建的機會;老樹珍貴卻無價,因為每一株都是獨一無二的!老樹曾經庇蔭過幾代的生民,它的保全,不在於有沒有受法規保護,而在於人與樹有沒有感情。

老樹所彰顯的,不只是生態,還包括人文!如果居民與樹木沒有感情,光靠法規或行政力量,是難以保全它們的。只有居民真心認同老樹,並讓更多的腳印,走近老樹,關心老樹,才能讓老樹把自然與歷史及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花朵、枝葉,透過清風、禽蟲或盤根錯節,繼續傳承下去。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7336

 

百年桄榔樹開花向春天示威 2007/4/7   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MultiMedia_ImageResize.jpg

誰說桄榔樹已老?橫豎成奇叫人誇。一葉可撐數年綠,百歲將至仍開花!山后民俗文化村的桄榔樹已經開花了。這株姿態奇特的老樹雖然生命力旺盛,但前途未卜,雖然已經做了支架,究竟能不能與民俗村的民宅共存共榮,還是存著許多變數。

位在民俗村七十五號(親仁宅)旁的桄榔樹,是王氏先輩吃金棗吐果核,無心播種而長;後因為颱風吹折,長出懸橫凌直的奇態。羽葉柔韌,每片葉子可以歷數年不枯。

七十五號古厝的對看堵上,刻有「夾雙槐、交五柳」一組對句;他處另有「里名光化、宅號親仁」的對句。

五柳指的是五柳先生,也就是陶淵明(陶潛)。陶淵明的寫有︿五柳先生傳﹀,文中傳達「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以及「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生活態度。他是隱逸派詩人的宗師,並以安貧樂道,「不為五斗米折腰」著稱於世。

雙槐的典故並不明確,不過,宋代蘇東坡的門人張耒,曾寫過︿雙槐堂記﹀,篇中傳達如下的觀點:「苟勞而無益,不若暇佚而有功」;「善為政者,不佚而常安,不勞而善成」。張耒字文潛,擅長寫騷詞,他生活困苦,但口不言貧。

民俗村七十五號這棟「親仁宅」,建造者欣慕的似乎正是五柳、雙愧的古風,但屋旁既沒有種五柳,也沒有植雙槐,反而有那株因為吐核而意外生成的桄榔樹。

桄榔是歷代文人歌詠過的樹,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島時,住的地方就有桄榔林,因此他的居所就叫做「桄榔庵」。有人說,蘇東坡在海南島三年的日子,也就是他文學生命轉入淡泊、靜定的時期。他後來回憶當時的日子,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詩句。

民俗村的桄榔,曾經受到現有屋主的寶愛,它雖然曾被颱風吹折,卻被屋主請人合力將它扶起,造就了如今形似中國字「乙」字形,或英字母L形的奇樣;這株光榔樹齡號稱百年,似乎有些溢額,但人們認為以它目前的生命力來看,的確是百年可期。

幾十年來,這株百年桄榔,不枝不蔓,基部由十幾階高的石梯上懸空橫長,再轉而向上筆直挺立,樹高約八點五公尺,冠幅約二十九點六一平方公尺。由於桄榔是懸空的,颱風來時,風聲樹影,讓與它相鄰數十年的屋主一家感到惶惶不安,深怕颱風來時,三、四層樓高的大樹,會擊毀屋宇,也因此衍生了砍伐與否的議題。

大約一年前(九十五年四月),林務所、金門國家公園、三山里公所、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曾經幾度溝通,希望穩固老樹,讓人樹得以兩全。後來,林務所向農委會林務局爭取預算,在今年一月完成第一期的「山后民俗村列管百年老樹支架施作工程」;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期。

百年桄榔的果子和果核,當年由海外來回金門。為了彰顯老樹的這一背景。林務所委託的設計師利用百來節拆船鋼鍊,組成弧狀拱門,用來支撐懸空的枝幹。鋼鍊象徵堅強刻苦的精神,拱門象徵成功喜悅的驕傲,組合起來的意象就是:搭船出海到異鄉努力奮鬥,成功後榮歸故里,並振興了原鄉。

第一期的支架雖然做好了,屋主甚至附近居民對安全問題並沒能感到心安。林務所的人員表示,第一期工程,是為了防止下墜,接下的第二期工程,著重在讓樹身不會側傾。

林務所的人員表示,他們曾經邀林業專家會勘過這株桄榔,專家們認為即使不做支架,桄榔也不至於傾倒;相關人員曾經利用颱風天到現地會勘,還是認為桄榔可以禁得起風吹。不過,屋主的憂心是不能置之不理的,期待第二期工程進行之後,可以讓屋主更安心,讓老樹更安全。

老樹有情,花亦生香。這個春天,桄榔樹又開花了;或許,它也想要藉此向人們宣示它還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呢!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39392

 

無枝無蔓長相怪異百年桄榔允為民俗村一奇  2006/4/3 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MultiMedia_ImageResize-1.jpg

  民俗村一奇-桄榔長直角!無枝也無蔓,曾被風吹倒。橫伸再直上,凌空造玄巧。木齡已近百,憂坍惹煩惱;架籬以避險,人樹不相擾。

山后金門民俗文化村的桄榔樹將會被加上托架,並劃設圍籬,以免桄榔樹經不住強風吹襲,造成屋毀人傷的意外。

山后民俗村共有十八棟閩南厝,肇建者是王國珍、王敬祥父子,他們是旅日的華僑。王敬祥曾資助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俗村十八棟由王氏家族分別繼承,雖是私人產業,卻是金門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除了以精巧的屋宇保留閩南建築的文化外,村中還有一株樹幹拐成直角的桄榔樹。由古厝往外看,桄榔的形狀就像是英文字母中,大寫的「L」。「L」同時也是漢字「乙」的異體字。

桄榔已經被視為民俗村的一奇,到民俗村參觀的遊客,都會被它那特殊的長相所吸引。桄榔又叫日本金棗。當年王家的人,曾經由日本帶回金棗,食用後,隨意把果核吐出屋外,結果意外長出了這株桄榔樹。村人說,吐核的人是王敬祥本人;不過,村中輩份最長的王壽凱表示,吐核的故事,是他聽父親轉述的,未必是王敬祥本人。目前,金門林務所︽老樹有情︾等文獻,對民俗村這株桄榔的記載,就是以王壽凱的口述歷史做為最重要的資料來源。王敬祥與王壽凱的關係是族叔與族姪。

這株桄榔樹與一九○○年落成的馬背脊古厝,彼此相依為鄰,已經快要一個世紀,目前生命力還很旺盛。古厝的屋主就是王壽凱。民國四十幾年時,桄榔就曾經被颱風吹倒,壓到了房子。王壽凱找來了七、八人,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它扶起。後來,樹幹就逐漸發展成一橫加一直的奇形。由於桄榔位在斜坡上,因此「L」形的樹幹是騰空。正因為如此,風起時,搖搖晃晃,帶給屋主不小的精神壓力。

最近,風倒木傷人或損屋的疑慮又再度被提出來討論;許多人都覺得:若砍了就太可惜了。王壽凱表示,要怎麼做,他沒有意見,只希望有人能負責萬一。王壽凱可能是與桄榔相處最久的人;若人與樹沒有感情,他當初就不會將它扶植了。

金門縣林務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人員,與王壽凱、王少騏(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紀雄(三山里里長)及相關人等,曾多次會勘。上周(周五)會勘後,決定在懸空的桄榔樹幹下設立支架,並做一道圍籬,以避免桄榔被風吹倒,也避免有人為了好玩或留影而攀爬樹幹,增加老樹的負荷。老桄榔的解說牌原本用的是亮晃晃的金屬材質,未來也要改成與桄榔可以搭配的形式。

桄榔的托架原本要用鋼架,但曾紀雄認為應該要用木質的托架才不會太突兀,也才不會刮傷老桄榔。這項建議已被採納。

林務所的人員表示,這株桄榔的生命力還很旺盛;若長在別處,不做任何人為干預,任性發展,才是最好的處置方式;但因為老桄榔位處在斜坡上,階梯旁,根系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延伸或發展,只有為它加裝義肢,才能確保人、樹、屋都平安。

林務所現有的解說資料是根據十幾年前或更早的舊資料,內容說樹高是八點五公尺;冠幅是二十九點六一平方公尺;胸高直徑是四十公分。目前,桄榔樹橫幹的實際長度,約有五公尺;直幹的長度則長於橫的部分。因此,全株應有十幾公尺。

桄榔是椰子樹的一種,特徵是挺拔、沒有枝蔓,而且是「一心向上」的。有一種說法是:男女青年之所以崇拜桄榔樹,乃是希望自己的配偶能像桄榔樹那樣對待自己「一心一意、無枝無蔓」。

桄榔樹適合被當成園林風景樹;在佛廟或神祠常有栽植,有的地方的桄榔樹亭亭如寶林。基隆廟口有幾株桄榔,樹齡約三十五年,原本險遭伐除,但因樹上有成百或成千的白鶺鴒夜棲,因此在鳥友一人一信的請命下,最後獲得保全。相較之下,金門的老桄榔,珍貴性絕對不下於基隆的桄榔。

民俗村的老桄榔經橫伸之後,又轉折向上;樹冠被形容為「留在半空中的煙火」;它的樹皮呈疣狀,則像是龍麟或鱷魚皮。

老人家腦中的歷史(回憶)和奇樹、古厝,都是金門之寶!民俗村的居民對老桄榔樹並沒非砍不可的堅持;只要配套措施能做好,老人、老屋、老樹,仍可相安無事。

出處: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32424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