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851.JPG

春天的太武山,百花將山徑鋪陳為一條繽紛的錦繡道路。

說到太武山,早些年人們都是由太武山公墓或是屏東文康中心沿著水泥道路登臨,在那個幾乎整個太武山系都是軍事管制區的年代裡,這條貫穿山區的水泥路是人們親近大山的唯一通道,直到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2004年將國共戰前人們登太武山的道路重新整修後開放,太武山不再是禁地,人們才得以親炙太武山的雄渾豪邁。

DSC_0686.JPG DSC_0712.JPG

斗門登山古道的登山口有一塊碩大的直立巨岩,上面寫著「太武山古道登山口」,從一開始就預告了路程的雄偉險峻,但周圍盛開的耳挖草喇叭形的花朵卻像是正在演奏著無聲的春天進行曲,迎接來訪著遊人與山林間的綠色精靈相遇。

DSC_0688.JPG DSC_0707.JPG

不過路旁長滿棘刺的南國薊提醒著人們要收斂心神,對於即將映入眼簾的盛放百花要帶著嚴格的敬重,雖然花朵樂於與人親近,但也請大家再親近自然之餘也能尊重生命,路邊的野花不要亂採,它身上的硬刺對於那些動手動腳的登徒子可是不會有絲毫的客氣。

DSC_0721.JPG

抱著賞春的心情,黃土地旁的獅形巨岩看起也可愛多了,溫馴地坐在路旁歡迎大家的光臨。

DSC_0730.JPG DSC_0732.JPG

森林中有一到賞景平台,走到平台的末端可以感受春風輕拂臉頰的溫柔,這是正式走古道前的前哨站,先讓人們習慣大山的環境後再開始大約一公里的上坡路。

DSC_0733.JPG

與其他古道相比,斗門登山古道的沿線少了些跨越悠遠時空的歷史景點,不過它卻有屬於金門戰地特有的記憶。

或許不久之前,古道沿線佈滿了軍事據點,身著迷彩服的青年男子如螞蟻般穿梭於林間。如今這些迷彩青年已八方而去,當年隨手留下的塗鴉卻註記那段兩個政治實體隔海對峙的過往。

DSC_0743.JPG DSC_0791.JPG

人們說,走斗門登山古道上山要一個小時,下山卻只要十五到二十分鐘,如此大的時間差來自於古道坡度的陡峭。

至於是否真的如此,只要真的來走過一趟就可以知道。

沿途不乏直接在花崗片麻岩山體上直接鑿出的階梯,在土石較為鬆動的地方則可以看見以灰泥膠結岩石而成的踏階,如果要說上山的每一步路都是上坡,我想是沒有人會反對的,還好這條古道只有一公里,再長一點就不是「走」古道,而是真的登山「爬」古道了。

DSC_0758.JPG DSC_0815.JPG
DSC_0754.JPG

嶙峋巨石間,金門原生的馬尾松選擇在這春意正濃的時節開花,嚴格說起來松科植物是沒有真正的花,但用「雄毬穗」的專有名詞會讓人聯想到學術殿堂的拘謹約束,讓人有點放不開,這樣的心情似乎不適合帶到春季的山野中,可以說是有點煞風景

DSC_0769.JPG

踩在太武山堅硬的岩石肌理上,在石頭上直接開鑿出的步道宛如一條緊貼山體的巨龍,遠望整片傾洩而下的巨岩,有一種陽剛至極的雄渾豪邁。

DSC_0775.JPG

帶甲滿天地,雄風太武山。
膽薪圖剝復,魂夢幾飛還。

當年趙家驤將軍在品題新金門十景時,以這樣的兩句詩作為吟詠「太武雄風」的開頭,然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樣的雄渾豪邁是只能遠觀的勝景,就算每年農曆正月初九開放金門軍民登山參訪海印寺,人們也只能沿著鋪著水泥的玉章路前進。

DSC_0771.JPG

斗門登山古道整修完成後,人們終於可以隨性的親近大山,親身體驗郭璞《太華贊》中「華嶽靈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漿。其誰游之,龍駕雲裳。」的豪壯意境。

DSC_0773.JPG

回望來時路,何斗平原有如一幅在春風中展開的青綠繪卷,濃淡不一的綠是畫卷的主要色調,交織其間的阡陌是新綠中的銀色織線,閩南傳統聚落溫潤蘊藉的磚紅是金門這塊土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點綴。

DSC_0777.JPG DSC_0788.JPG

繼續拾級而上,滿開的野花點綴著粗獷的古道,早春之華以各自的華美姿態歌詠著屬於金門這塊土地的春天。

菫菜科野花的匙狀葉片挖掘著隱藏在大山中的春意,化作蝶形的花朵傳播給每個登山的旅客。

DSC_0782.JPG

山歸來的繖狀小花有著大自然的秩序之美,小花雖不起眼,卻以旺盛的生機妝點斗門古道的春天。

DSC_0794.JPG

另一個以群體力量展現金門島嶼春日之美的是局科的匙葉紫苑,淡紫的舌狀花映襯著黃色的管狀小花,人們不容易搭配的紫與黃,竟然在大自然的筆下顯得如此協調,成為大山與人們結緣的最佳使者。

DSC_0831.JPG

萬壑松風中,太武山頂的轉播塔身影逐漸清晰,穿過松林的清風將清新的氣息吹入登山客的胸腔,讓遊人一路有太武山的清香相伴。

DSC_0836.JPG

在這塊多風的土地上,聚落旁有風獅爺鎮守風煞,守護村民居家平安。大山上,沒有太多的屏障,植物學會以低伏的謙卑姿態面對季風的吹拂,更學會團結在一起共生共榮。

DSC_0801.JPG

灌叢中,果實造型特殊的車桑子佔了很大的優勢,看到它那帶著薄翼的果實,很容易就能理解它在大山的優勢是從何而來。

既然季風是避不開的宿命,那就學著妥協吧!甚至利用風來傳衍子息,乘著風的翅膀到新天地開疆拓土。

DSC_0813.JPG DSC_0817.JPG

同樣是百合科植物,鐵炮百合與天門冬採取不同策略在這山徑中生養。

鐵炮百合努力的儲存營養,肥厚的鱗莖在逆境時堅守原有棲地,等待適當時機來臨時萌芽成長,完成生命的輪迴。天門冬則是以遊龍般的細枝攀樹附石,努力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守成與開拓,不同的營生策略,展現出斗門登山古道春季的無限生機。

DSC_0834.JPG DSC_0844.JPG
DSC_0768.JPG

厚葉石斑木是斗門登山古道春日織錦中最美的構造元素,不只粉嫩的花容讓人驚豔,植株中夾雜的紅葉也表現了新生的活力,如果要選這個時期的百花大使,只怕沒有其他花朵能夠與它爭冠。

DSC_0837.JPG

走了一段路,再遠望,已經可以看見海了。朦朧的春霧裡,海的存在似乎有那麼一點不真切。然而千百年前,眼前這一塊如畫的平原卻是大陸東南的近海,溪河帶來土石沖積,平原逐漸累積生成,也讓倒影塔的故事成為一則讓人爭論不休的傳奇。

DSC_0839.JPG DSC_0842.JPG DSC_0877.JPG

瓜子金、六月雪、琉璃繁縷,不同的野花有著不同的色彩,相同的是,都以最美麗的姿態等待與有緣人相遇。

DSC_0859.JPG

繡球繡線菊,素淨的白有莊嚴的美,宛如春日在太武山區降下的瑞雪。

DSC_0899.JPG

當然,在斗門登山古道上笑臉迎人的野花不全是金門原生種,不之何時來到金門的大花咸豐草也是大山春日百花的一員,與其他野花共同妝點金門的春天。

DSC_0883.JPG

斗門登山古道的是倒影塔,這個自古便是太武山十二奇之ㄧ的景點,在古道整建完成前就已完成整修,成為古道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景點。

page.jpg

最後來一張斗門登山古道沿線春日的群芳圖吧!希望這些山徑上的美麗花朵能與您在另一個島嶼上結緣。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