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書中寫道:「繁忙可以亦即是閑靜」。金門古崗聚落中有一棟閑靜的歷史建築,但它的閑靜並不是來自於周圍環境的繁忙,相反的,在這棟磚造五腳基洋樓周遭有著金門老聚落特有的寧靜氛圍,時光在此似乎已經凝結。

身為金門四所民初洋樓學校之一,古岡學校有著與眾不同的身世。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民國初年,古崗鄉人從後浦聘請陳為芳為塾師,在聚落中的董氏家廟中開班授課。在那個謀生不易的年代裡,以宗祠家廟為課堂是金門許多聚落常見的風景,學子隨著塾師搖頭晃腦地誦讀啟蒙讀本,琅琅書聲有著大人們望子成龍的期待。

只是這樣的期待,受限於經濟條件,往往克難,家境好的學子想要精進學業就需離鄉背井而去,家境不好的,學習到了一個階段就不得不結束。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民國十年,古崗僑領董允耀(一說為董春波)從僑居地返鄉探親,看見家鄉子弟學習的困境,不由得心有所感,返回僑居地後積極籌建校基金,同年秋天便選擇緊鄰董氏家廟旁的土地建設學校,這就是現在的「古岡學校」。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民國十一年落成的「古岡學校」是一棟中西合璧的二層樓建築,共有六間教室。二導水人字脊的屋頂周邊有著水泥預鑄的花瓶撞欄杆壓簷,正中央的山頭上有著西洋式形象。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一樓外廊的石柱上刻著:

古博今通振興教育
岡靈水秀鍾毓賢才

這副聯對,有著古崗人對與董氏子弟成材的最深期望。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作為一個學校建築,古岡學校與同樣是洋樓學校的碧山睿友學校與水頭金水學校相比,明顯素樸了許多。沒有的繁複泥塑,但二樓的紅磚拱圈卻有著屬於閩南紅磚文化獨有的溫和蘊藉,成為當時公共建築中極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

與其他同時期的金門學校相比,古岡學校石材的使用量非常可觀,整個一樓的四個牆面都是使用石材,從質地來看應該都是從古崗附近山中所採來。

金門有個俗諺::「古坑村人走到石龜,就會青瞑。」 「古坑」是古崗的舊名。「石龜」則是指古崗湖畔獻臺山上那塊魯王題有「漢影雲根」四個大字的巨岩,因為形似龜而被稱「石龜」。這個俗諺的典故是,當年為了建學校而在獻臺山取石,石匠不識貨,把魯王的題刻鑿下一大塊,從此「漢影雲根」成為無「根」的石碣,最終滾落山麓。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古岡學校都是作為學校使用,就算發生砲戰,這裡還是有學生上課。民國二十三年,學校出版了「古岡月刊」,直到對日抗戰開始,期間陸續發行十多期,記錄得當時的社會狀況,與珠山的「顯影」及金水的「塔峰」都是珍貴的鄉土資料。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民國四十八年,設在舊金城的金城國民學校改名為古城國民學校,古岡學校與之合併,校舍便空了出來。

空出來的校舍在民國五十一年改為古崗村里辦公所及民眾活動中心,之後又閒置,部分空間成為倉庫。直到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廿一日,古岡學校重修,重修完成的古岡學校現在作為金門縣董氏宗親會與金門縣董氏宗親公益基金會使用。

附帶一提的是,目前幾乎所的官方資料都將「古岡學校」寫作「古崗學校」,雖然說「崗」字通「岡」,但畢竟建築物上寫明是「古岡學校」,相關單位或許以後要修正一下。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歷經幾次砲戰,作為教育與公務場所的古岡學校建築附近免不了也加蓋了防禦工事,防空洞守護了不知多少學子與居民,如今硝煙已遠,防空洞與校舍共同見證一段人民在炮火下求生存的往事。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重建過後的古岡學校,屋頂的水泥預鑄欄杆換做了石製欄杆,但柱頭的石獅子依舊,與正立面山頭的「誠實」兩字對望相守,守住這片走過戰火後的閑靜,與老校舍渡過硝煙散盡,砲火不再的平淡歲月。 

金門古崗學校[歷史建築]

 

基本資料

名稱:古崗學校
古蹟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建築物類
公告日期:2003/03/31
公告文號:府教社字第09200570號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城鎮
地址或位置:大古崗54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129m2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指定或登錄理由 :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簡介:

為1933年由董氏出洋華僑捐建的學校。民國五十一年改為古崗村里辦公所及民眾活動中心。古崗學校則與舊金城國小合併為今日的古城國小。

基本資料引用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