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金門開發的時間早於臺灣,悠遠的歷史在這個緊鄰大陸的東南島嶼上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尤其是石刻碑碣之類的古蹟無論在年代或是數量上都傲視包含台澎金馬在內的政治實體之中,加上戰地政務實行後所留下的種種軍事遺蹟,讓金門的歷史資產更加深了文化的厚度。金門石刻碑碣最集中的幾個區域中,金門城區的虛江嘯臥碣群如今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古崗湖區的漢影雲根碣是金門縣定古蹟,但太武山區目前僅有明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縣定古蹟海印寺石門關所指定的是整體建築,並非特定的碑碣。然而金門地區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刻碑碣位於太武山區,太武山區的石刻碑碣數量也遠勝於其他地方,或許相關單位該以「太武山石刻碑碣群」的名義將整個太武山的相關文化資產登錄為「文化景觀」,豐富金門文化資產的內涵。

目前太武山區已知的石刻碑碣大多分布於登山道路「玉章路」沿線,相關文章請參閱玉帶之路煥文章-金門太武山玉章路沿線石刻群,另外成區域狀分布的則有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但要說主題完整的,應該要算是海印寺相關的石刻碑碣群了。

相傳海印寺初建於南宋咸淳年間,距離現在已經七百多年,悠久的歷史自然也累積了不少石刻碑碣,這一篇便是以欣賞石刻碑碣的角度來做海印寺的歷史之旅。

金門太武山玉章路石刻群-佛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一般人登太武山大多是以「玉章路」為主要動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毋忘在莒勒石,但其實在沿線就可以看見海印寺相關的石刻碑碣,像是步道旁那個大大的「」字,還有上面刻有「辛丑興岩」的捐題石刻。 

DSC_0658.JPG

進到海印寺之前,可以看見刻有「海山第一」的海印寺石門關,這是南明的遺跡之一。

這塊石刻的落款中,「永曆」是南明桂王的年號,見證了明朝正朔最後的餘光,而永曆十五年(1661年)海印寺動工重修,當時明臣盧若騰曾寫《重建太武寺碑記》記述此事,其中有「而茲磨崖勒記,第列廢興本末,營建歲時,俾來者有所考」的句子,如此來說,應該還有一塊尚未被人發現的石刻存在於太武山中。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進入石門關,可以發現對山頭上一尊莊嚴的大佛,下方的巨岩上刻有「海印寺」三個大字,旁邊的斜坡便是目前海印寺範圍中石刻數量最多的區域。

太武山蘸月池

想要上哪個山頭賞石刻,當然是不必用攀岩的方式爬上去,要先參拜一下海印寺,正殿旁就有通往斜坡的道路。

正殿前方就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蘸月池」,上面有一塊近代的石刻:

蘸月池

山之奇泉當晦明未定
常有月照池中

蜀郡陳文照題 印
王秉垣林煥章
石炳炎李中雄 捐刻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大雄寶殿前方左側的鐘樓「龍樓」旁的碑亭中有幾塊石碑,這些石碑年代最早的是民國四十九年由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卓凡所立的《海印寺重建誌》與負責施工的實踐部隊部隊長陳桂華所立的《海印寺重建記》,都採用大理石雕刻。

《海印寺重建誌》屬於誌銘,上留有一首詩:

太武之巔 慈雲環繞 為神所繫 香火裊裊
厥靈赫赫 載祈載禱 民康物阜 神佑浯島
海山第一 勝蹟可考 毋忘在莒 領袖示昭
鍾靈毓秀 文物華表 王師雲集 金城確保
詎匪肆虐 廟宇傾倒 人神共殛 殲彼群獠
爰議重修 闡揚佛道 新殿落成 河山再造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雖然海印寺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但迭遭毀壞,所以目前寺中能看到的石碑中便以《海印寺重建誌》及《海印寺重建記》的年代最早,除此之外,民國五十八年,鐘樓「龍樓」,鼓樓「鳳閣」加建時,刻了《新建海印寺龍樓鳳閣落成記》及《新建海印寺龍樓鳳閣捐款芳名碑》。隔年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又加刻了《明國子監助教洪受太武山十二奇記》、《宋理學名賢丘葵題太武石室詩》、《明翰林學士豐熙登太武山詩》、《明太守黃偉九日登太武山詩》、《明泉州府丞丁一中登太武山詩二首》、《明布政使蔡守愚九日登太武山詩》、《明經略蔡復一九日登太武山詩》、《明兵部尚書盧若騰太武山序丁肖鶴石韻二首》等金門名人所寫的八篇與太武山相關的文學作品。

另一端的鼓樓「鳳閣」旁的碑亭則是民國九十一年重修海印寺時所刻的碑。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從鐘樓「龍樓」旁邊的小徑走去,就可以走到刻有「海印寺」三個大字的巨岩正下方。

這塊巨岩的重中央刻有直書的「海印寺」三個字。右上角則是刻著石刻的年代「民國五十三年八月」,落款人則是「王玉白」。

王玉白,民國五年生於山東陽榖縣,二十八年畢業於中央陸軍官校十四期步兵科,在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及上校團長,參與抗日、剿匪、戡亂,驍勇善戰。民國五十年初被派為金門政委會經濟組長,五十一年被任命為金門縣長,擔任縣長一職共五年時間,任內動員台電人員到金門建電廠全面供電,創設自來水公司,修建環島東路與環島北路,並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將金門在實施戰地政務的同時,建設成三民主義模範縣。 

從大雄寶殿及「龍樓」間的小徑上坡,在高處可以看見一塊巨岩,上面刻有:

靜觀

石曾李煜瀛 印

李煜瀛,字石曾、石僧,生於清光绪七年(1881年),河北高陽人,出身望族,其父為晚清重臣李鴻藻,故宫博物院創建人之一,亦為黨國元老,曾在五十九年十一月率同世界中國同志會會員訪問金門,並在十二月一日擔任金門各界紀念吳稚暉海葬金門灣十七週年公祭的主祭官,時任國大代表李石曾。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靜觀」巨岩正下方的岩盤上,竟然刻有:

張家祖墳

寺廟範圍中出現這樣的石刻,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不知道是哪一支的張氏族人祖墳在此?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另一側的巨岩上有各種造型的觀音造像,一片佛教造像中有一塊橫臥的巨岩,上面也有石刻。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這塊石頭上刻有:

疊秀

王廷恭

王廷恭,金門後浦東門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卒於民國廿九年,曾在山后海珠堂任教十八年,清末時倡建金門閩王祠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在名山巨石間刻字並不是名家的專利,在這片坡地上可以看見以前遊人留下的刻石,不過大多是隨興所至,談不上什麼文字之美,「有情」「留念」之類的內容更是意境差矣。

DSC_0499.JPG

出了海印寺,往明德公園方向下山的道路據傳可能就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羊腸路」,這條路由於深入管制區,很長一段時間一般人無法通行,就在路旁的叢林中深藏著另一個名列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跨鰲石」,上面「海印靈光」的石刻宣示到此仍是海印寺的勢力範圍。

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刻碑碣群

海印寺的範圍到底到達何處?

就在這條傳為「羊腸路」的小徑旁,可以發現一塊刻有「佛祖界」的大石頭。這一類的界石在金門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註記著不同土地或是權利擁有者的竹權範圍,  「佛祖界」所指當然不是過了此處就上西天,而是宣示過了此地就是寺院的範圍。

至於這塊石頭到底是何時由何人所立?

那就需要更多的文獻資料才能說明了。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