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10.JPG

參加過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或看過遶境隊伍的人,很難不對金門人抬神輦的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兩人、四人、六人,甚至是八人的神輦,在神威降臨之下無不展現出充滿力與美的姿態,扛輦的人宛如神靈附體,以接近狂亂的肢體語言與諸天神佛對話。於是乎,金門迎城隍的祭典成為一場眾神之舞,在硝煙中震撼旁觀者的心靈。

page-8.jpg

不同的神靈來自於不同的宮廟,再計點開始之前便由八方而來,齊聚在浯島城隍廟前。

一般說來,神靈都是搭乘專屬的神輦,由精壯漢子一路扛來,在即將進入廟埕之前,許多神輦就開始發威,從廟旁的光前路就一路搖晃而來,展現對於浯島城隍爺最高的敬意。

DSC_0167.JPG

DSC_0039.JPG

離開了浯島城隍廟,遶境隊伍與香陣行走在代代相傳的「香路」上,遇見了宮廟或是特定場合時,會有「拜廟」的儀式,藉此表達神明之間禮尚往來之意。

「拜廟」時,抬轎的人會踩著特定的腳步,齊心協力的將神明請至廟前,負責「換香」的人則進行換香的動作。

DSC_0210.JPG

如果宮廟前有足夠寬敞的廟埕,神輦便會以廟埕中央為圓心繞圈,如果同時有兩頂以上的神輦進入廟埕,便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各自繞圈,基本上是不會有碰撞的情況發生。

DSC_0217.JPG

當兩頂以上的神輦同時繞圈時,為了表現自身神靈的靈驗,轎夫們其實會有較量的意味,比較誰家的神輦晃動的幅度大,動作比較激烈。

DSC_0203.JPG

不要以為神靈起舞就不會出槌,畢竟扛輦的還是凡夫俗子,有時神明太過激動時,神輦的晃動幅度會變的很難控制,只要一個不注意,轎夫就有跌倒的可能,甚至是發生摔輦的狀況。

DSC_0219.JPG

page-1.jpg

page-3.jpg

page-7.jpg

對後浦人來說,扛輦可以說是全民運動,幾乎只要是男的都有扛過輦,為自己虔誠崇敬的神靈服務。

上面這些可以說是社會組,步伐凝滯穩重,技巧成熟穩健。

DSC_0152.JPG

page-6.jpg

青年組的步伐成熟穩健,由於累積了相當的技巧,加上體力正值顛峰,常有神輦狂舞的畫面,充分展現出屬於男性的強悍力道。

DSC_0408.JPG

page-4.jpg

page-5.jpg

至於青少年組的步伐就明顯活潑許多,也由於扛的神輦大多屬於兩人輦,動作特別靈活,充滿了年輕活力。  

DSC_0412.JPG

有些神輦是附有基座輪子的,這些神輦大多比較厚重,要扛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上面的神靈依舊有方法可以表現出祂們的無邊神力。這時候神輦不離地,但是扛輦的人會向推磨般推動貫木,讓神輦不斷作著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page-9.jpg

金門迎城隍遶境隊伍中的神靈除了以乘輦的方式參與遶境之外,有些會以俗稱「大仙尪仔」的軟架神像形式出現,這些神尊由隱身其體內的人操動,表現出各自神靈的獨特性格。

上面的神靈是「單八爺」,早年與顏柳督察使一起隨著轉進金門部隊中的福州人而來,屬於福州式的神明形象,跟台灣常見與七爺成對的八爺形象有明顯不同,不過操舞時同樣講求輕靈生動。

DSC_0839.JPG

pag-1.jpg

「柳督察使」與「單八爺」常被台灣過去的人誤以為是「八爺」,三者的體型雖然相似,仔細看還是可以區分出祂們的不同。

「柳督察使」的動作比「單八爺」更活潑,而且常常微向前傾,看起來好像低著頭在趕路。

pag-2.jpg

至於「顏督察使」的動作就明顯簡單許多,由於體型特別高大,所以操舞「顏督察使」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雖然只是轉身甩手,但要舞的生動也不容易。

page-2.jpg

原本金門迎城隍遶境隊伍的軟架神像不多,許多都是由真人扮相,但在這幾年明顯增加了許多,除了浯島城隍爺自身專屬的顏柳督察使、七爺與八爺等神靈之外,其他宮廟的神明也開始出現大型的軟架神像,這些神像以高大的體型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讓人感受到另一種屬於神靈的舞動之美。

在這萬人空巷的時分,眾家神靈以各自的姿態起舞,接受凡夫俗子的頂禮膜拜,預約來日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