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732.JPG

「乩身」是金門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神人溝通媒介,地位與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童乩」相同,本質上都是神靈附體後,代替神明宣達神意的人,可以說是神明在人間的代言人,代表神與人對話,有時候需要透過「桌頭」翻譯。任何人要問任何事,無論是疾病、運勢、到祈福、避邪,可以說是無所不能。這些「乩身」平常隱身在群眾之中,各有各的生活,但當鄉親需要問神或是地方要舉辦祭儀時,「乩身」便要出來為鄉親服務,所以像四月十二迎城隍這樣重要的祭典舉辦時,「乩身」們責無旁貸地要接受徵招,出現在相關的場域之中。

page-07.jpg

與台灣的乩童相比,金門的乩身們大多以不見血的方式為鄉親服務,為人們消災解厄,植福祈安。他們大多歸屬某一座宮廟,但並不是所有的宮廟都會有乩身,神格高的大廟本身往往沒有乩身,廟中神明若有需要時便向境內角頭廟調將,神格低的土地公廟也不會有乩身,神明會以其他方式表達神意。神格中等,屬於角頭廟或人群廟的宮廟乩身最多,像是後浦四個門境及水門的主要宮廟都有專屬乩身,不同神明的乩身也不一樣。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時,這些屬於各個宮廟的乩身們有些會在自身宮廟中讓他們稱為「頭家」的神明「降駕」,附體後由「灑鹽米」的人前導,進到浯島城隍廟的廟埕中參與祭典。

DSC_0693.JPG

這些乩身們大多上半身赤裸,穿著專屬的神衣,左手握著令旗及法器,右手握香,不自主地搖頭晃腦與抖動手腳。

DSC_0701.JPG

來自後浦各方宮廟的神明乩身們,在神明降駕後集中到城隍廟左前方的廟埕,圍成一個半圓。為了讓這些乩身更進入迷離的境界,周圍常會有激烈的鼓聲催動。

DSC_0735.JPG

這些乩身們在神輦經過時都會彎腰低頭,將右手的香跟左手的令旗與法器恭敬地放在頭頂行禮。

DSC_0737.JPG

神輦經過後,左手的令旗法器收到背後,右手則把香高舉,讓後面的桌頭進行「換香」。

page-08.jpg

DSC_0751.JPG

DSC_0755.JPG

當其他乩身進入廟埕時,新來的乩身會先向城隍廟內行禮,然後走到乩身聚集的場域中向每一位先到的乩身打躬作揖地行禮。

DSC_0008.JPG

遶境隊伍結束以後,有些乩身便會在廟埕「退駕」,但更多的乩身是在自己的「頭家」神明到達後就離開,先回到自己所屬的宮廟前等待參與遶境的神靈來臨。

page-01.jpg

以歸屬於禹帝廟的雷府千歲乩身為例,在結束城隍廟的工作以後便回到禹帝廟進行接待的工作。

上面照片的順序是從右上角開始,依序向下向左完成拜請迎接的動作。而接受乩身拜請的神輦這時要停下腳步,等到他完成整個動作後才能繼續前進。

page-05.jpg

page-06.jpg

如果來訪的是俗稱「大仙尪仔」的軟架神像,像是上圖的中壇元帥及康趙元帥,來訪的神尊要先項代表地主神明的乩身行禮,然後乩身再彎腰,左右兩手手持物在身體前方輕觸回禮。

page-03.jpg

至於跟著自己「頭家」神明參與遶境的乩身,除了經過地主神明的乩身時要相互行禮以外,還要一路搖晃著令旗到宮廟前進行「拜廟」的禮節。

page-02.jpg

這次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行列中比較特殊的是有來自大陸的宮廟參與,上圖是來自於漳州市龍海白礁的保生大帝慈濟祖宮隊伍,隊伍最前方有一位穿著黑色功夫裝的人,不斷地在保生大帝神尊前揮舞著黑色令旗,感覺上角色類似於金門各宮廟中的乩身,但動作更具表演性,而且手中不持香。或許這是乩身的傳統在閩南原鄉失傳後,新近出現的乩身表現方式。

page-04.jpg

當兩岸的乩身在昔日為對峙點的島嶼上相遇時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深植於人心的信仰是無法抹滅的,雖然隨著時勢的更迭外在形式會有所變換,但於人們對於平安的祈求卻不曾稍減,我們有幸活在這個轉捩點上,靜觀萬物在時光之流沖蝕下留存的純粹本質。乩身的動作,你可以看成是一場以宗教為名的舞,但在接近於狂亂的舞蹈動作之後,代表的卻是一種人類對於與神靈溝通的不斷嘗試。你或許不相信神,但你不能否認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影響著萬物的運作,而「乩身」正是這股力量的代言人,透過自己的身體傳遞「頭家」的言語。

DSC_0079.JPG

祭典過後,乩身將回到自己所屬的地方,那觀者的的心呢?可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