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37.JPG

連續觀察了好幾年的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有一些趨勢其實是蠻耐人尋味的,除了公部門的影響越來越大之外,遶境隊伍也可以看出一些變化,撇開假藉創意之名的亂搞不談,以傳統為根源的陣頭表現也產生改變,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大仙尪仔」數量的增加,尤其是「太子爺」神偶的數量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甚至多到讓人算不清楚到底出了幾尊「太子爺」相關的「大仙尪仔」,造型及步伐也到了讓人眼花撩亂的地步。

一般所說的「太子爺」指的是「哪吒」,也被稱為「中壇元帥」,是以童子為形象的神尊,生性活潑開朗,所以在金門廟會時也大多由青年男子負責操弄,更增添神輦與神偶的輕靈生動。

太子爺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地區出現的第一尊「大仙尪仔」正是「太子爺」,出現地點是宜蘭,與「北管」的發展有關。據傳十九世紀末期,宜蘭地區的北管分成「西皮」與「福路」兩派,兩派子弟常常互別苗頭,尤其在廟會時更是用盡心思來勝過對方。據說某年西皮派在廟會裡出了「舞龍」,福路派看了非常不爽,在下一次的廟會裡出了大仙的李哪吒,以《封神演義》的典故來「哪吒抽龍筋」。西皮派一看當然也不爽,在下次就出了大仙的李靖,因為李靖是哪吒他老爸,所以有「李靖收哪吒」的味道,就這樣不斷出現新的「大仙尪仔」,你來我往地為廟會增加許多熱鬧氣氛。

至於金門地區的「大仙尪仔」何時開始出現,手邊的文獻沒有相關資料,如果口述資料無誤,最晚在國軍部隊轉進金門時,福州籍官兵變憑記憶在金門塑造出神偶,不過當時塑的不是太子爺,而是顏柳督察使。

撇開枯燥的文獻考證不談,今年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中,「太子幫」的勢力絕對不容小觑,但這群天界的年輕小將一如凡間孩童般的天真,就算跟神明乩身行禮,還是不脫頑皮本色。

哪吒三太子

太子爺的大仙尪仔在操弄時都會伴隨著節奏感強烈的鑼鼓聲,晚近有用舞曲者,以強烈的節拍增加神偶的靈活性,另外在神偶前也會有人拿著放有檀香的香爐舞動,其中裊裊散出的濃郁香氣能讓操弄神偶者更容易進入類似乩身被降駕時的恍惚狀態,更能表現出這群太子幫的神氣活現。

哪吒三太子

除了單一的哪吒神偶外,常常會三尊神偶同時出陣,這三尊神偶雖然外型相似,但其實是不同神靈,另兩尊正是哪吒的兄長金吒與木吒,不過上面那張照片裡出現的並不是三兄弟,上上張才是。

這張照片裡黑面的是木吒,另兩尊都是哪吒,兩尊哪吒同時出現,可以看出彼此都以懷疑的眼神歪著頭看著對方。

現場看到祂們對看的表情,感覺其實有點好笑.......

DSC_0141.JPG DSC_0142.JPG
太子爺 DSC_0144.JPG

這四張照片裡有三尊不同的哪吒,共同的特徵是粉臉的童身扮相,加上臉頰上的兩個大酒窩,右手握火尖槍,左手持乾坤圈,造型可愛,動作靈活。

page-3.jpg

看太子爺大仙尪仔出陣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可以感覺到祂真的是一位很頑皮的神明,似乎一刻也靜不下來,就在廟埕上奔來竄去,不時搖晃背後的旗幟,有時又隨興的自己扭身旋轉。  

page-1.jpg

從這個圖組裡可以看出,三位太子爺拜見雷府千歲乩身後就快步地進入禹帝廟的廟埕中,彷彿是三個憋了很久的大孩子,終於有機會可以在廣場上嬉戲。於是金面的金吒,紅面的木吒加上粉面的哪吒,三位神仙快樂的在廟埕上嬉戲,等到玩夠了才乖乖地走到禹帝廟前,準備向廟中的神明們行禮。

DSC_0235.JPG

同樣是太子幫,但不同的太子團出陣時都有獨特步法,像這一團行禮時竟然是以劈腿的方式。

DSC_0091.JPG

這一團來自烈嶼的太子團有四位成員,演陣時分站廟埕中央四角,同時左邊有跳鼓陣,右邊有打花草,整個就是聲勢驚人。

虎爺

至於這一尊其實不是太子爺,後浦北門境的隊伍中有一位造型特別不一樣的神尊,雖然頭戴太子冠,不過卻是金湖太子會的下壇將軍,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虎爺,金門第一次出現在四月十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裡。

如此看來,四月十二的太子幫勢力越來越大,希望這些逐年加入的新成員能將太子爺的青春活力帶進傳統的廟會活動中,為活動注入新血,也讓先人交到這一代的傳統能夠傳承下去,綿延不絕。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