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政翁君喻捐創路橋亭立石           

「玉章路」是許多人登臨金門太武山時必經之路,沿途的「毋忘在莒勒石」與「海印寺」可以說是遊人必定拜訪的景點,對於文化資產有興趣的人則不會錯過名列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倒影塔」與金門縣歷史建築「明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沿途數量眾多題刻勒石個是吸引著登山人們的眼光。但在人們的目光被這些以軍事標語與戰地遺跡為主題的碑碣石刻木馳神迷之際,卻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倒影塔附近的玉章路旁巨石上有幾個大字,更不會知道這幾個字背後所呈現出來的金門僑鄉文化。

這個石刻的內容非常簡單,標題的地方橫寫著「甲政」兩個字,兩個字中間鐫刻著「翁君翁君喻捐陸橋亭立石」八個字,字體與現在「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奕棋處」洞旁的「長嘯」及倒影塔下的「重建倒影塔碑記」非常相近,只可惜前兩者都沒有落款年代,無法證明三者是否出自同一人的手筆。

 

 

雖然沒有確實的落款年代,但就從「甲政翁君喻捐陸橋亭立石」幾個字中也可大略推估出這個石刻的年代。「甲政」即「甲必丹」,依據《維基百科》的敘述:

甲必丹或華人甲必丹(Kapitan Cina)是一種葡萄牙和荷蘭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時代,被殖民政府任命的華僑領袖。在15世紀,葡萄牙殖民統治東南亞的馬六甲和萬丹時,通過分化各民族的政策來間接管理殖民地,甲必丹就是被委任為管理華僑事務的領袖。到了16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及英國殖民政府接管馬六甲和英屬馬來亞的時候,也沿用相同的管理政策。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5%BF%85%E4%B8%B9

而這個政策分別在1935年的英屬馬來亞及1945年的印尼被全面廢除。

清末民初,金門許多鄉親「落番」到南洋討生活,其中也有因為事業發達而被封為「甲必丹」者,例如後浦「甲政第」的起造者黃成真,前水頭的黃清泉等,而庵前牧馬侯祠中的《捐題翻蓋芳名碑》中更同時有黃良檀、黃熙洲及翁清和三人擁有「甲政」的名銜。在後浦「甲政第」被夷為平地以後,太武山上的這塊石刻與《捐題翻蓋芳名碑》成為少數金門現存證明旅外鄉親曾在僑居地處於領導地位的見證。

   甲政翁君喻捐創路橋亭立石

甲政翁君喻捐創路橋亭立石

「甲政翁君」到底是何許人也?很可惜,遍尋手邊的文獻也無法得知相關資料,就算是列名《捐題翻蓋芳名碑》上的「翁清和」,也少有關於他的身世與行誼。但玉章路旁的這一塊「甲政翁君喻捐陸橋亭立石」卻清楚訴說了這位姓翁的甲必丹,在海外發達之後仍不忘造福鄉里,就算在交通不便的太武山區中,也不忘在當年崎嶇的山路旁搭造陸橋,路亭,方便登臨仙山朝聖的金門鄉親。

現在,當年的崎嶇山路早已被拓寬成水泥鋪面的玉章路,路橋與路亭也早就在不知哪個年歲裡變為陳跡,但留存在太武山上的石刻卻將金門旅外鄉親的豐功偉業與回饋社會之心鐫刻在萬古磐石上,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恩與思念。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