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721.JPG

「遶境」,在某些程度上就是管區在自己的地盤上巡邏,差別在於主角不是波麗士大人而是神明,地盤是人眼看不見的靈界而不是人界,除此之外,維護地方安寧的目的是十分一致的,這也說明為何地方上都會把「遶境」當作是大事,從準備到結束都以非常慎重恭謹的態度來面對。金門的古地城隍遶境,到今年已經是第六百廿四週年了,可以說是中華民國目前政權所及範圍中歷史最悠久的遶境活動,但由於沒有受到太多官方關愛的眼神,還能保存不少本來面貌。

不過,隨著官方單位在四月十二迎城隍巡安遶境活動中的介入漸深,金門所有廟會活動都免不了向之看齊,這些活動在這幾年間幾乎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場面越做越大,但祭儀卻越來越簡化,甚至發生一些不該有的狀況,像是該出發的沒有出發還有走錯香路等等,只希望這些只是偶發狀況,不要變成常態啊!否則一場不再莊嚴的遶境跟扮妝遊行有什麼兩樣?

DSC_0700.JPG DSC_0701.JPG

今年古地城隍廟牌樓下用氣球做了一個金色拱門,門上一對金龍,門前一對金獅,可惜這個位置在夏日午後要抓光線時怎麼抓都抓不準,不是背光就是明暗對比太強,就請大家多多包涵,在下明年會再找個好位置的。

遶境的隊伍是有一定順序的,但這個順序常常在遶境過程中會有變動,所以今年我特地挑了古地城隍廟牌樓出口的地方等著,想說剛出發應該是最不會出狀況的,但事實證明,我想的太樂觀了......

閒話不說,就來看看今年古地城隍遶境出發時的隊伍順序吧!

隊伍開始是一塊寫著「恭祝 古地城隍624週年聖誕千秋遶境巡安慶典」的彩布,後面緊接著的是寫著「古地城隍千秋」的保駕方旗。 

DSC_0702.JPG DSC_0703.JPG

第一集團中還有兩面大鑼,兩個托燈,再來是作為執事牌的一對瓜錘,與四對分別寫著「敕封顯佑伯」、「古地城隍」、「肅靜」、「迴避」的長腳牌。

一般說來,「執事牌」是用來執行事務的工具,可以說是主神部將執法用的兵器,應該是武器外型,但金門地區似乎習慣拿來稱呼那些作為前導的,台灣地區稱為「長腳牌」的木牌。

其實,遶境隊伍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從彩布、保駕大旗到開路大鑼稱為「前鋒隊」,是整個隊伍的前導,雖然不表演,不執行儀式,卻是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執事牌之後屬於「神明隊」,是隊伍的核心部分,包含了主神及所屬儀仗與團體。

DSC_0706.JPG DSC_0710.JPG

接著出現的是古地城隍爺部將的八爺(范將軍)與七爺(謝將軍)軟架神像(大仙尪仔)。

DSC_0712.JPG DSC_0713.JPG

接著是城隍坐騎的「神駒」及「馬軍」,然後是「大鼓吹陣」。

「大鼓吹陣」在這裡是作為「熱鬧隊」,表演時以鼓為中心,其他樂器配合演出。在台灣,「熱鬧隊」通常是各類陣頭,而且為了吸引人們注意會弄得很熱鬧。但在金門的遶境活動中,陣頭卻多在四境隨香隊伍中出現,接在主神輦轎之後出現,不過主神輦轎前還是會有「熱鬧隊」為隊伍帶來歡樂氣息。

DSC_0716.JPG DSC_0720.JPG

「大鼓吹陣」後接著是三位道士,四位鄉老。這七人組成的兩個團體,在隊伍經過公廟時都要行禮。

通常在道士前會有「香擔」,這是最能代表神靈的聖物,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次遶境沒有出來,後來想到:「不對啊!剛才在廟前面有看見。」等到後面的宮廟,才知道原來「香擔」竟然在這時候還沒出廟,後來才趕上隊伍。

真是無言....

鄉老後接著是「十音」,與「大鼓吹陣」雖然同為音樂隊伍,卻不見大鼓及哨角。這個隊伍的目的是突顯隊伍莊嚴氣氛,所以算是「神明隊」,整體表現要熱鬧卻不吵雜,與其他音樂隊伍不同。

DSC_0724.JPG

整個隊伍最重要的古地城隍神輦接在「十音」後面出現。通常主神神輦會是八人合抬的大輦,在台灣則稱為「大轎」或「八轎」。

照理說神輦後會有遮陽涼傘的,但出發時竟然沒有看見,後來才知道原來涼傘也遲到了....

神輦後是隨香善男信女。如果在台灣,「神明隊」的行列到此就結束,但在金門,因為聚落境內神明常會跟著主神一起遶境,所以後面的各境隊伍其實都可以視為隨香的隊伍,也就是說「神明隊」會延伸的很長。而隨香各境的隊伍其實都可以視為一個小形香陣,所以也都可以分出「前鋒隊」、「熱鬧隊」與「神明隊」,所以整個遶境隊伍就成為一個複合性的香陣。

DSC_0728.JPG DSC_0733.JPG

金門城分為東西南北四境,其中東與南聯境,西與北聯境,所以遶境時的順序就不會依照東、西、南、北的順序,而是以聯境隊伍先發,值年門境壓軸。

以今年來說,輪值門境是東門,爐主是鄉老鄭慶利,所以第一個出來的鄉鎮境是與東門聯境的南門。

南門境鄉鎮第一個出現的是保駕方旗,上面寫著「南門境關聖帝君」,然而南門的境主神明其實是「玄壇公」,在旗隊後出現的第一頂神輦即是「玄壇公」。

值得一提的是,在寫有「南門境關聖帝君」保駕方旗後出現的方旗與三角繡旗中不少面都寫有「玄關蘇鄧王爺」,其實代表的是玄壇公、關聖帝君、蘇王爺與鄧王爺,並不是單一神明。

DSC_0736.JPG DSC_0738.JPG

兩面鄧府千歲的方旗與一面池府王爺的三角繡旗,關聖帝君神輦。

DSC_0740.JPG DSC_0744.JPG

第三頂神輦上是蘇王爺與鄧王爺,然後是關聖帝君、玄壇公及蘇王爺乩身。

DSC_0746.JPG DSC_0747.JPG

接著是鑼鼓隊與隨香信眾。

DSC_0752.JPG DSC_0755.JPG

後浦西門鳳翔新村的涼傘、跑旱船、蚌殼精(水族陣)。

DSC_0757.JPG DSC_0760.JPG

跳鼓陣、金門縣金沙腰鼓陣。

DSC_0763.JPG DSC_0769.JPG

接著就是蜈蚣座了。

DSC_0777.JPG

古城國小民藝隊,裡面有彩布、三面大旗、兩面大鼓跟兩隻獅子。

南門隊伍到此結束。

DSC_0778.JPG DSC_0781.JPG

接著是西門境,保駕方旗把在沙灘車上,上面寫著「西門境張府厲王」。

後面的旗隊有中有辛府天君千歲、雷府千歲、張府厲王、禮府太子爺、雷府三千歲、張府厲王爺等神明的繡旗。

DSC_0794.JPG DSC_0798.JPG

來自後浦北門北鎮廟的太子爺與金門城西門境主神明張府厲王神輦。

DSC_0799.JPG

張府厲王乩身。

DSC_0802.JPG DSC_0803-1.JPG

再來出現的也是來自後浦北門的三太子遊藝隊,不過小朋友好像弄錯出場順序,所以北鎮廟的玄天三上帝機身趕快衝出來攔住他們。

DSC_0804.JPG

禮府太子爺神輦。

DSC_0806.JPG DSC_0810.JPG

中正國小哨角隊與鑼鼓隊。

DSC_0811.JPG DSC_0817.JPG

太子爺神輦,辛府天君神輦。

DSC_0821.JPG DSC_0823.JPG

太子爺遊藝隊,禮府太子爺乩身。

西門境香陣到此結束。

DSC_0825.JPG DSC_0834.JPG

北門境保駕方旗與旗隊,保駕方旗上寫有「金門城北門境」,後面的方旗寫著「北嶽大帝、吳府王爺、池府王爺聖駕」,然後是北嶽大帝神輦。

DSC_0839.JPG DSC_0841.JPG

來自烈嶼東林社區的東林社區鑼鼓隊,裡面有公揹婆,鑼鼓隊,不過那個綠衣人舉的彩球好像是拿來表演打花草用的。

北門境隊伍到此結束。

DSC_0844.JPG DSC_0847.JPG

寫有金門城東北玄天上帝的保駕方旗與旗隊,玄天上帝神輦。

DSC_0849-1.JPG DSC_0850.JPG

鑼鼓隊,玄天上帝乩身。

DSC_0852.JPG DSC_0853.JPG

接著是值年門境東門的隊伍。

開頭的保駕方旗上寫著「金門城東門張公法主」,後面的繡旗全都寫上了「張公法主」。

剛才提早出場的後浦北門太子爺們,這次終於再度出場了。

DSC_0856.JPG

再來是由今年爐主鄭慶利贊助的隊伍。

這是金沙國中腰鼓隊。

SC_0859.JPG DSC_0860.JPG

金沙國小鑼鼓隊,金鼎國小扯鈴隊。 

DSC_0860-1.JPG DSC_0863.JPG

張公法主的五方大旗與劉公法主及蕭公聖君的神輦。

DSC_0869.JPG

東門蕭公聖君的乩身。

DSC_0871.JPG DSC_0876.JPG

接著的是來自後浦北門的十二婆姐陣及金門城東門境境主神明張公法主的神輦。

DSC_0879.JPG DSC_0881.JPG

最後壓軸的是金門城東門境子弟石永棟與石永城叩謝神明請來的威揚鼓隊。

DSC_0882.JPG

鼓隊向著金門城南門境而去,東門境香陣到此結束,整個古地城隍繞境的隊伍也全部出發了。依序經過西門境、北門境、東門境後回到古地城隍廟,整個遶境過程結束。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