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分車站

火車環島接力‧百年車站巡禮」的第十一棒是「雲端祈福‧搖擺登頂」之所以用「搖擺登頂」當主題,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趟行程採用太魯閣自強號,這種傾斜式列車雖然速度快,行駛時卻會左右搖晃,所以一般是不賣站票的,因為真的會晃得很厲害,用「搖擺」當活動主題名稱可以說是是名符其實。活動上午的行程是從新竹車站出發,經山線停留台中車站後到彰化車站,然後再走海線回新竹車站。太魯閣自強號除了某年風災時因為安全考量曾經在台中車站載客後再折回彰化車站,然後行駛海線鐵道北上之外,平常是不會走這條海線,更不可能在沿線的日式木造站房停靠,所以這次的行程就相當讓人期待,畢竟要看到台灣鐵路局最新式的列車停靠在最有古意的車站,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啊!

追分車站

追分車站在之前的海洋風情 中港獨秀行程中曾經停靠過,當時的列車長這次活動有來當志工,雖然這次不在他服務的車廂,但在彰化車站鐵道文物館時有聽到他的解說,也因此知道裡面有不少展示品是他提供的。 

追分車站

下午的行程是這樣的:

日期停靠站到站時刻開車時刻行程內容
09月10日 追分 12:38 13:10 參觀海線木造車站、牛眼窗、Y型廊柱等等獨特結構、購買「追分成功」紀念車票,「追分」是日語-分歧點之意,因是台中線與縱貫線分歧站,故名追分。
大甲 13:30 14:30 旅客自行自站前步行至大甲鎮瀾宮媽祖廟參觀、品嚐或購買著名的芋頭酥餅、奶油酥餅…等在地美食。
日南 14:35 15:00 1922年海線通車時,名為日南驛,在日南站內,南邊可以清楚地看到鐵砧山,北邊則可眺望火焰山。
新埔 15:15 15:45 新埔與其他海線木造老車站不同之處,在於一出車站門口即可看見蔚藍的台灣海峽,為西部幹線站房最靠近海的車站。
大山 16:05 16:25 原名大山腳驛,因為附近海岸階地受大自然侵蝕後而產生類似腳趾狀地形,故稱大山腳。於民國51年改名大山站。該站於97年4月1日起改為招呼站。
談文 16:30 16:45 是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位於苗栗縣造橋鄉,1922年海線通車時即已設站,原站名為淡文湖,民國44年改稱談文。
竹南 16:49   旅客可選擇下車返家,或繼續跟隨列車至新竹站完成新竹鐵道藝術村的參訪後返家。
新竹 17:03   到達新竹站後,引導旅客下車步行至新竹鐵道藝術村,參觀駐站鐵道藝術家的作品,或可自費享受製作玻璃杯DIY噴砂的樂趣。藝術村行程完畢旅客自行返回溫馨的家。
資料來源:台灣鐵路局網站

因為停靠站比較多,所以停靠的時間都不長,幾乎都在半個小時左右,所以決定不蓋紀念章了,就單純的拍照看風景就好。

追分車站 追分車站
追分車站

因為之前來過了,所以沒有在古蹟站房停留很久,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月台拍太魯閣號停靠在追分站的樣子。

本來是想拍一張同時有木造站房跟太魯閣號的照片,只是火車停靠在距離車站最遠的月台上,除非站在鐵軌上,不然是不可能拍到這樣的照片,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拍追分車站月台與太魯閣號的合照。

參加活動的人真的很多,還好之前就決定不蓋章純遊覽,不然光排隊蓋章的時間都不夠.....

太魯閣號

回到火車上,列車往下一個停靠站大甲車站前進。

太魯閣自強號其實真的晃得滿厲害的,所以在車上也不敢到處走動,突然發現車廂前端的LED字幕顯示器上出現了「下一站:大甲」,想到這種列車平常不會走海線,趕快拿起相機來拍一張。

角落那個「TEM1005」那串字是車廂的代碼。太魯閣自強號的列車編組是以八輛為一組,配置是TED-TEM-TEP-TEM-TEM-TEP-TEM-TED。TED是駕駛車,編號從1001到1012,有36個座位。TEM是駕駛馬達車,編號從1001到1024,有52個座位。TEP是電源動力車,編號從1001到1012,有48個座位。這些代碼是TEMU1000型太魯閣自強號所獨有,這種車又不走海線,所以要出現這樣的畫面,除了搭這次活動的專車之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大甲鎮瀾宮

大甲車站的停留時間是一個小時,主要是讓大家去大甲鎮瀾宮參拜。

鎮瀾宮真的是香火非常鼎盛的媽祖廟,到這裡進香的香客絡繹不絕,還有人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家來參拜。

大甲鎮瀾宮

每次參拜向鎮瀾宮這樣莊嚴神聖的廟宇,我都會想起作家王幼華在《兩鎮演談》中寫的一段話:

諸神是強大而無限;無所不至的,是至尊絕高的形象,宛如眾人的父,眾人的母。有著永不淪喪的權威,永不疲倦的憫愛,不拒絕任何卑微罪孽的種子,洗滌悔悟者的靈魂,給散亂者以統一,無助者以擁抱。諸神在兩鎮人民的心海成為莊嚴的,靈異的,牢固的沉澱。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生命,思想與行為。

每當參訪宮廟,我總喜歡在廟裡站一下,有些宮廟就是讓人能感覺有陣陣清風拂面而過,掃去心頭的煩悶和身體的不適。那幾天,本來我身體都不太舒服,到鎮瀾宮大殿裡休息一下後,那種不舒服的感覺突然都不見了。

大甲鎮瀾宮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凡事只要自己肯努力,沒有辦不到的。經過幾次風浪以後,才發現人力有多麼的渺小,盡人事之後,不是都能心想事成的,只能謙卑地等待天命。

人總是要累積了一定的經歷之後,才會發現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上有多麼的卑微。

或許該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發現如果沒有諸天神佛的護庇,想要以自己的力量來守護自己最深愛的人有多麼的不容易。所以我們總是很容易在長者身上看見最虔敬的表情與姿態,年紀越大,腰彎的越低。

大甲車站

回到大甲車站,這個民國五十五年改建的水泥站體很有那個時代的特色,朋友戲稱跟小時候唸書時的學校一樣,一看就是民國五六十年代的建築。

我倒是希望這樣的建築不要改變,畢竟它已經走過了45年的歲月,尤其在台灣鐵道建築中,比它早的大概都被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了,跟它同一個時期的也大多改建了,像這樣留下來的還真的不多。

大甲車站

走進第一月台,撐起鐵棚的鑄鐵鋼樑看起來也有一段歷史了,想來它也在這裡不知看過多少悲歡離合,也在許多人的記憶中佔有一席之地,還好這些年都沒聽說要改建,它還在這裡繼續為過往的人們遮風避雨。

大甲車站

上車前特地再幫停靠在第二月台的太魯閣自強號跟大甲車站的站名拍張合照,這個月的活動結束後,想要拍這樣的照片就不容易囉! 

日南車站

接下來停靠的都是日治時期興建的木造車站,這些車站在興建之後幾乎都沒有改建,保留著屬於那個時期的建築風格。

日南車站

第一個停靠的是「日南車站」,這個車站興建在1922年,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追分車站。

日南車站

9月10日的活動聽說票全部賣完了,也就是說當天有將近三百人塞進這些小站中,以這些小站的面積當然是塞不下,所以當天排隊蓋章的人潮竟然排到車站外面。

日南車站 日南車站
日南車站 日南車站
日南車站

其實,我真的很喜歡人少時候的日南車站,尤其是在這樣的秋日午後,空氣中瀰漫著帶微黃的光線,印照在有久遠歷史的老站房上,更是渲染出一片香檳色的迷離色彩。

今天的人真的太多了,改天再自己來。

日南車站

太魯閣自強號從來沒在日南車站停靠過,這個時候當然要給它拍一張。

新埔車站

日南車站出發後,下一個停靠站是新埔車站

這個車站是台灣鐵道西部幹線中離海最近的一個車站,原本從車站裡往外看就可以看到海,只是站裡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沒有機會拍到這樣的景象。

新埔車站 新埔車站
新埔車站 新埔車站

新埔車站建於1919年,以檜木為建材的車站因為海風長期吹拂其實已經有明顯的損壞,也為這個古老的車站帶來幾許的滄桑感。

新埔車站

與其它海線的日式木造車站相比,新埔車站的附近是比較沒有其他建築的,而且建築本體比車站前的道路高出許多,所以前面多了一道階梯。

也由於它的絕世獨立,沒有多餘的東西影響,拍出來的畫面比其他車站看起來清爽許多。

新埔車站

午後的光線撒入站前的長廊中,如果沒有吵雜的人群,這樣的寧靜景象是直讓人駐足的。

乘客上車前的空檔,剛好拍到了年輕父親帶著孩子走過長廊的畫面,香檳色光線中,似乎有一種暖暖的溫馨瀰漫開來。

新埔車站

太魯閣自強號在這個海線小站停靠的歷史畫面當然是要留下的,火車終將再次啟動,相機卻能夠留住這一瞬間的記憶,留待人們日後來回想那一個特殊的秋日午後。

大山車站

火車啟動,下一個停靠站是「大山車站」。

大山車站

從外觀來看,大山車站與新埔車站極為相似,但是從入口還有牆面腰堵以下的原木顏色還是可以將兩者作區別。

大山車站

大山車站側面的牆也可以看出來明顯的與其它海線木造車站不一樣,看不見那些木條交錯而成的線條,只有以灰泥抹平的牆面,以不同的形式維繫著古老車站的生命。

大山車站

海線這些木造站房共同的特色就是都沒有繁複的裝飾線條,和洋折衷的簡潔線條卻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素樸之美,反而讓人更欣賞那種簡單的韻味。

或許該這樣說,這些車站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不是台灣鐵道上的重要交通點,所以選擇了一種簡單的存在作為一種鐵道歷史的節點,單純地保留住一個時代的特色,讓人們知道原來曾經有這麼樣的一段過往存在於台灣這個島嶼上。

大山車站 大山車站
大山車站

大山沒有崇山峻嶺,有的只是一個留存過往記憶的古老小站,杉木構築而成的車站附近,除了有開闊的視野之外,還有一個古老的小聚落,紅磚瓦房饒有古意。

談文車站

行程的最後一個停靠點是「談文車站」,這也是這次行程中唯一的招呼站,目前已經沒有工作人員在裡面工作。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因為是無人招呼站,所以這個站的紀念章是由列車工作人員放在月台上讓大家蓋,也因為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大多數的乘客都沒有過天橋到這個小車站,也讓人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好好欣賞這個小站之美。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談文車站

人去樓空的小站,過去曾經是苗栗重要的貨運樞紐,造橋產的木炭、公館產的磚瓦,甚至是南庄產的煤礦,都曾經過此處轉運到其他地方,但當這些產業沒落之後,車站附近的人口卻又難以維持它的營運,於是它成為一個招呼站,除了偶而由區間車載來的遊客刻意拜訪這個海線第一站的古老站房外,從上方公路呼嘯而過的車輛大概不會注意到這裡有個已經將近百年歷史的老車站。

談文車站

台灣西海岸的陽光無論站房的新舊,總是一視同仁地每日造訪這裡,只是除了陽光海風之外,無人的小站什麼時候能得到人們關愛的眼神呢?等到計畫中的跨站式站房興建之後,這裡的木造柵欄是不是還能站在古老車站的第一線,承受著夕陽的落日餘暉呢?還是會像崎頂車站一樣,最後以沒有人力難以管理為理由被拆除,成為一個沒有車站本體的車站?

說真的,我真的不認為作出這種決策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

談文車站

日頭漸向西,照射在談文車站的的日影漸斜,「雲端祈福 搖擺登頂」的郵輪式列車行程也即將結束,豐富的活動內容讓人有時間不夠用之嘆,參加完行程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一定要找一個下午來作海線車站的巡禮,我真的很想親身體會那種無人的午後,一個人靜靜地在這些木造站房裡目睹台灣最後一線陽光消失在海面的那種簡單的浪漫。

2011/09/10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