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63.JPG

金門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民國百年(2011)所審查的歷史建築中,通過審核而登上金門歷史建築名錄的「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金門城57、58、62、63號)其實早在許多年前由金門縣政府委託執行的金門縣歷史建築調查計畫中就已經以「南門陳氏傳統建築群落」之名被評選為登錄價值非常高的一項文化資產。其他在今年審查的文化資產中,前水頭金水寺及珩厝王尚志宅在歷史建築調查計畫執行當年並不在調查名單當中,而金門城葉足古厝不知是否是新聞發布時將葉「氏」古厝誤為葉「足」古厝,如果不是的話,這一項也不在當年當年的調查名單當中。

這幾年金門縣政府對於古蹟及歷史建築的指定與登錄把關有逐漸嚴格的趨勢,一掃一開始給人登錄浮濫的印象,能被指定或登錄的文化資產,一定都是經得起檢驗的精華。當然不是說沒有通過審查的就不是好東西,歷史建築的登錄要符合以下基準: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或具建築、技術史之價值者…等,然後經過金門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的委員們依照登錄程序全部到現地勘查,並經審查會議之後投票,如果同意票數需沒有超過出席者的三分之二就未達規定,也就無法登錄為歷史建築。 

DSC_0160.JPG

其實我對今年審議名單中的「前水頭金水寺」竟然沒有通過審查還滿意外的,雖然它的規模不大,但在金門也算是有名的寺廟,如果以「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者」做為考量,廟裡一些文物所代表的意義應該是足夠登錄歷史建築。但站在「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與「具建築、技術史之價值者」的角度來看,登錄的理由實在是很薄弱,尤其在同一年還有另一項文化資產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被「以現況而言,屬於現代風貌的建築,不符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為由,解除歷史建築的登錄。可以看出今年委員們對於「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的堅持。

DSC_0164.JPG

「前水頭金水寺」初建年代不詳,地方耆老推估,在明洪武廿年(1387年)江夏猴周德興興建金門所城時,就已經在當時的備邊駐地「水頭」建有「漢壽亭侯廟」作為金門所城的外武廟。依據廟中現有碑記記載,本廟在明末毀於兵燹,清初時大都閫陳才任金門左營遊擊,捐俸重建此廟,完成於康熙廿八年(1689)。之後在乾隆、光緒、民國等年間數度修葺,如今所見的規模是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重建的結果。

DSC_0166.JPG

這間寺廟外觀最大的特徵就是廟前兩側山牆是由廟內到廟外依序遞減,為金門縣境內現存廟宇中造型最特殊者,上面有許多泥塑及剪黏等裝飾。

DSC_0168.JPG

本廟寺分為前後兩殿,前殿主祀文官造型的關聖帝君,每年正月十三日聖誕,此日建醮拜拜。後殿奉祀觀音佛祖,聖誕日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

DSC_0181.JPG DSC_0182.JPG

從裝飾藝術的角度來看金水寺的建築彩繪,大概只能看出民國八十年代大多數金門廟宇的整建模式-大量使用紅漆,只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上彩繪,而且匠師還不一定是金門籍。

在金水寺三川殿左邊的門上,通常應該是彩繪的位置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

金水寺
油漆彩繪工程
承包人:黃鈺雲:香蕉
(耳双)略處:
南投縣國姓鄉
呼叫器:□□□-□□□□□□
電 話:□□□-□□□□□□
   :□□□-□□□□□□

字跡之拙劣,實在是讓人不敢領教,而且還有錯字...........

DSC_0169.JPG DSC_0179.JPG

三川殿前簷下有三塊石碑,右邊兩塊,左邊一塊,右側石碑上方有一塊木製的牌子,都是關於金水寺的一些歷史紀錄。

右邊的兩塊石碑中,有一塊是清朝的「重建武廟題名碑記」碑,另一塊是民國八十六年所立的「金水寺 關帝廟興建碑記」碑,上面的木牌則是「金水寺關帝廟重修捐款芳名錄」。

左邊的石碑則是立於民國七十六年的「重建三百周年紀念碑記」碑。

DSC_0176.JPG DSC_0174.JPG

「重建武廟提名碑記」碑立於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材質為花崗岩,碑額雙龍紋飾,題刻「皇清」及「重建武廟提名碑記」,碑文為:

夫盛衰循環之道雖本天心而修舉廢墜之功仍關人力此固理之所必然者也吾鄉有
關夫子祠由來已舊其後殿並祀 觀音大士明鼎革時燬於兵燹洎 國朝康熙乾隆間朱公陳公相
繼興修舊勒諸珉昭然可考迄今又閱百有餘歲矣馨祀雖弗少替丹雘已失舊觀風雨漂搖靈爽將安
憑式乎鄉之人憂焉於是黃君怡聲怡濟怡書等倡捐巨款俾廟貌煥然一新此一役也厥功甚偉抑亦
黃斗星黃宗洲李壽萱諸君有以相助為理而相與有成也且怡聲哲嗣懋祺踴躍趨事亦與有勞焉棣
萼竹林之尚義有足令人豔羨者爰為之序用冀後之濟美云 黃祝水捐銀伍拾員
黃怡濟捐銀陸佰大員 黃宗洲捐銀陸拾員 陳三專捐銀參拾四員 黃天第捐銀弍拾四員 黃媽盤 黃光遣以上各捐銀弍拾弍員
葉燦英 宋聯科 以上各捐銀弍拾員 黃肇鳳 黃振壤以上各捐銀弍拾八員 黃賜乾 捐銀弍拾六員 黃有葉捐銀弍拾伍員 黃思貫 黃清田以上各捐銀弍拾四員 黃肇式 李元豹 黃建昌 黃厥芳 黃宣炳 黃金甘 黃孫掌
李神祐 盧維溫以上各捐銀弍拾弍員 黃肇亨 黃祝三 董光彩 黃清白 黃廷謨 李長潭 王光名 
黃乃炭 林良時 吳光地 歐陽溪 薛紹讓 平安堂 盧尚扶 盧尚敕以上各捐銀拾員 黃樹庭捐銀玖員
許含娘捐銀七員 黃斗星 黃光蒲 黃直發 黃等綿 吳天厚 薛夢篆 薛前疋 薛碧玉 陳斷 
黃拱建 陳維虹 陳清白 李文路 黃文一以上各捐銀陸員 李烏典 許深淵 王水咏 蔡金甌
顏振元 董仗釐 辛和以上各捐銀五員 黃邦添 翁文麟 李烏印 薛前種 李高愛 陳梅 林鳴三
黃水應 何朝在 陳思羅 陳百秋 蔡媽送 邱秉乾 盧維顯 李烏抵 徐安 童仕 鄭煥 
李壽坤 黃發財 黃朝彬 黃媽出 黃媽懷 黃金蛟 洪玉印 李春井 楊然 李補 黃賜
黃輝煌 蔡加世 黃開榜 黃庭寮以上各捐銀四員 黃文詞捐銀八員 黃其生 黃光沛 黃文輟 王光博以上各捐銀四員

光緒參拾壹年歲次乙巳應鐘榖旦 董事生員黃斗星 李壽萱 職員黃怡書 黃肇詩 李元豹 黃迺理 黃懋祺 陳三專 黃家齊 黃銀汀敬立 珠浦許維舟敬書

碑文中有不少當時金門地方的聞人,熟悉金門文化資產的人,對於上面的黃斗星、黃孫掌、陳清白、黃水應、黃輝煌、許維舟等名字不陌生,這些人在水頭及鄰近的地區都留下現在還看得到的文化資產。

DSC_0189.JPG DSC_0195.JPG

整個金水寺中有三塊清代古碑,另外兩塊都被鑲在正殿兩側的牆中。

右邊的一塊是「副總府朱公重脩廟碑」,這塊碑立於乾隆廿八年(西元1763年),是「重建武廟提名碑記」樹立前的二百二十二年。碑文全文為:

  副總府朱公重脩廟碑
  功之立於前者賴後之人有以繼之浯島滄桑名賢古蹟湮沒迨盡撫斯土者必有峴山懷古
  庾樓吟月之儒風然後可靖疆圉輯窮黎而前此名山勝址傑構 神居望以重興也金門水
  頭康熙己巳間大都閫陳公諱才見有 漢壽亭侯庙基捐俸興建前塑
 神像後奉 大士乃金門勝蹟也越今七十餘載葺理乏人棟桷爛湮廊宇傾壞
  中軍副總府朱公以
御前侍衛來守金門見歎曰 關聖帝君我 朝極加崇奉特立 武庙春秋二祀而明其崩頹
  有土者之責也爰是捐俸自修前規改擴旧制增新上體
聖天子崇祀至意而 陳公盛烈賴以不墜我 公功德真與金山浯水同寿永垂無疆矣
  公諱廷謨字子祥漳州府詔安縣銅陵人世有令德茲工未竣即獲
 神相奉推調臺惟 惠愛在士民是以樂助刻石誌其不朽云。
  金島紳衿鄉耆士庶 許銮 許思謙 許亮熊 陳良策 黃汝試 許蒼燦 傅文璋 許伯懷 陳功元 許栽培 張朝陽 廖希聖 許名標 石仕元 邱心孟 吳若思 陳邦俊 許公壬 林有懷 王光國 陳量弘 方建功 王有耀

標下署中軍守備傳江 千把總許三佛 白玉麟 吳高 蔡福 王國俊 洪元鼎 陳得貴 外委千把總許重貴 沈朝樑 蘇鳳 呂成傳 倪双顯 張世忠 高文耀 黃宗憲 張士提 許邦春 謝思 許招

乾隆貳拾捌年癸未桂月吉旦      百隊紅旗外委百隊仝立

從這塊碑的內容可以看出來,金水寺在乾隆年間的重修是由官方主導,乾隆廿八年時的金門鎮中軍左營遊擊朱廷謨,因為關聖帝君被當時的朝廷所推崇有感關聖向為朝廷所崇祀,而捐俸在在原本的漢壽亭侯廟廟基上修建武廟,並且每年有春秋秋二祭,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官方對於本廟的重視。

碑文中的黃汝試就是現在國定古蹟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的主人,人稱黃百萬的黃俊。

DSC_0196.JPG DSC_0191.JPG

這塊石碑的材質為花崗岩,周邊刻有邊框花飾, 額刻「皇清」二字及雙龍搶珠紋飾,整塊石碑的紋飾都相當古樸,很有清代初期的石雕風格。 

DSC_0185.JPG DSC_0187.JPG

金水寺正殿左邊牆壁上的石碑是「鼎建關帝廟碑記」,落款年代是清康熙貳拾捌年,也就是西元1689年,距離現在已經超過三百年,是金門地區寺廟石碑中,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塊石碑,是很重要的一件歷史見證。

金門島上原本的居民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時,因位清廷頒布禁海令而內遷大陸,直到廿二年才開禁,這塊碑的年代距離此時不過六年,很有可能是全金門年代最早的一塊清代石碑。石碑全文如下:

  大都閫陳公鼎建金門水頭 關帝廟碑

  世之治亂本於天功之興廢存乎人故亂極當治乃循環之理而久廢必興為盛衰之
  候從古而然浯洲彈丸一島孤懸海中自運鍾百六洊經遷移昔日富庶之美蕩然無
  餘矣今海波寧謐漸返流亡而中澤鴻鴈猶聞嗷聲自
  大都閫陳公協守斯土上承
天子勝殘之化下贊
  鎮帥綏輯之仁嚴以治兵惠以使眾招徠而遠人至鎮靜而邇人安軍政之暇遐矚山
  川此地有
 漢壽亭侯廟址久鞠茂草 公曰維 神正直聰明而廟貌無存此非疲民之過實守土
  者之任也爰命鳩工捐俸鼎新前塑 神像後奉 大士經始於己巳仲春越三月告
  成崇基傑構若加以舊鄉人咸謂 公之嘉惠神民也至矣思有以頌德者乃伐石紀
  事用垂永久云 公諱才字王白山東濟南府德州衛人以軍功加左都督任金門鎮
  左營遊擊事行將大展勳猷為
 國虎臣侯封偉業 神其相之

康熙貳拾年己巳季夏榖旦 水頭黃厝 山仔兜 後浦鄉 後豊鄉 東沙鄉 湖下鄉 賢厝鄉 歐厝鄉 彭林鄉 古丘鄉 山前鄉 湖尾鄉 西門外 董林鄉 古寧頭 北門外 前半山 烈嶼島 許興鄉 後岐鄉 水頭鄉 士民仝立

從碑文來看,金水寺所在的位置原本就有一座「漢壽亭侯廟」,只是當時已經廟貌無存,當時的金門鎮左營遊擊陳才目睹於此,捐俸鳩工鼎建。建成的「關帝廟」,主殿奉祀關帝,後殿奉祀觀音大士。而從當時同立石碑的士民居住地來看,當時的關帝廟幾乎是整個金門西半部包含烈嶼所奉祀的寺廟。

DSC_0209.JPG

現在的金水寺,仍然保有康熙年間陳才鼎建時的配置,正殿供奉關聖帝君,後殿奉祀觀音大士。

不過在正殿後方,面對後殿的方向,其實也是供祀觀世音菩薩,牆上掛有觀世音菩薩的畫像。

DSC_0204.JPG

在這幅觀世音菩薩畫像前有一個刻著麒麟的石製香爐,上面寫著:

光緒甲申  觀音佛祖  惠邑弟子

莊泉 扣 謝

光緒甲申是光緒十年,也就是1884年,所以這也是一件有百年歷史的珍貴文物。

 

DSC_0198.JPG

金水寺後殿拜觀世音菩薩及十八羅漢,並祀有福德正神及註生娘娘與龍女、善財童子。

DSC_0199.JPG DSC_0200.JPG
DSC_0207.JPG

依據「金水寺 關帝廟興建碑記」碑上的記載,金水寺曾經在民國六十年重修, 之後原本計畫在民國七十八年整理修飾,但又因為屋頂滲漏,木料腐蝕而商議重修,在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以鋼筋水泥仿古模式修造,不見木為原則」重修。由這些記載來看,目前所見的金水寺樣貌應該都是民國八十二年整建後的結果,所以寺廟中的裝飾構件所呈現的的都是民國80年代的風格,幾乎看不出原本的金水寺到底是什麼樣貌了。

後殿的隔窗是廟中僅存的少數木製構件,從目前殘留的痕跡來看,上面的彩繪是應該都是後來所加。如果光看這些內部裝飾,是真的不太容易看出來這是一座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寺廟。

DSC_0214.JPG

走出廟外看整個金水寺的格局,可以看出金水寺是一個有三川殿、正殿與後殿並帶有右護龍的建築。

光從外面來看,大量使用金門花崗岩所堆砌而成的牆體還是很有金門的地方特色,這個部分應該是以前所留下來的建築體。但是鳥踏以上的部分就可以看出明顯與牆壁的下半截不一樣,這個部分應該就是民國八十二年之後整建後的樣貌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外牆上下兩段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

DSC_0212.JPG

這樣的視覺衝突,其實在金門許多在民國80年代整建過的建築上都不少見,這也算是那個時期的金門建築特色之一吧! 

DSC_0210.JPG DSC_0219.JPG
DSC_0221.JPG DSC_0217.JPG

金門許多寺廟的屋頂都會做成燕尾(翹脊)形式,高揚的弧線讓建築顯得與眾不同。但這樣的尖角在金門民間被認為會給被對到的家戶或聚落帶來所謂的「屋角煞」,是不吉利的。所以比較講教的寺廟就會把兩側的山牆加高到燕尾最高的地方,讓人從側面看不到燕尾,這是寺廟中諸天神佛對於信眾們的一種慈悲,也造就了一種獨特的屋頂風景。

DSC_0177.JPG

水頭耆老黃啟政先生曾經以「績夏」為名,在2003年9月16日的《金門日報》上發表了《金水寺、關帝廟》的文章,文中對於金水寺的風水形式有非常清楚地描述:

金水寺與關帝廟,址在前水頭村莊的西南端,靠近海邊的一幢,門牌是一三九號,寺、廟後的龍脈是由金門城北面太文山延伸至前水頭村後的龍貢山,順延伸至寺廟後結石塊成龍穴,寺、廟前則有四水歸掌的靈氣,一、村後的龍貢山南面屏的垂龍水。二、村前的大水溝由金門城西門外一帶的水。三、村前山潭仔的水。四村前的後田仔,西埔邊的水,這四條溝的水均流經寺、廟前的港仔溝經海沙灘才流入海,就在這將流入海處的海沙灘,結了一個奇奧的活穴,也可以說是天然所形成的,因為下大雨時,各水溝的水位大增,匯集至宮前,成了一道急流的水,沖至海沙灘,因水力強把沙灘沖成一條直流入海的水溝,但雨停天氣晴了,港仔溝的水也慢慢流出海,由於海沙灘每天有兩次潮汐在漲退,這水溝出海處又是一道括弧形的海邊,海沙灘的沙,天天在流動,如天晴已三天,這被大水沖出的沙灘直溝,那海沙受潮汐的流動,把那直溝移成了向西南延伸的彎曲水溝,初是一公尺、二公尺的彎度慢慢延伸,若晴天已達十五天之久,那沙灘上的流入海水溝,其彎度亦延長至近百公尺,這就是奇奧的活穴。

可惜這個「四水歸掌」的風水活穴,在水頭港擴建工程之後,因為港仔溝的被截流而消失。

而金水寺中的觀音佛祖,說祂的風水地就是廟前遠方山頭的茅山塔。茅山塔曾經因為軍事考量而被拆解,但近年又被重建,不知這個「四水歸掌」的活穴在水頭港工程完成後是否能夠再度現世?

前水頭金水寺前關公磨刀池

寺廟前的半月池,傳說是關帝廟中關聖帝君的磨刀池,帝君常常在夜半走下長階到池邊磨祂那把青龍偃月刀,池中的巨石就是帝君的磨刀石。

但也有傳說,池中的巨石其實是一對金鰲,不過通常只能看到一隻,另外一隻要到池水乾枯時才看得到。

DSC_0161.JPG

前水頭金水寺雖然在這次的金門縣歷史建築審查中落馬,無緣名列其中,但這並不代表這間寺廟不重要,只是因為歷史建築的審議有一定標準,金水寺只是剛好不符合其中的某些標準。

2005年2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次修正公布,將文化資產區分為七類九種:(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二)遺址(三)文化景觀(四)傳統藝術(五)民俗及有關文物(六)古物(七)自然地景等項目。其中的「文化景觀」是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2006年修正公布的「文資法施行細則」第四條,列舉文化景觀的項目為:「包括神話傳說之場所、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歷史名園、歷史事件場所、農林漁牧景觀、工業地景、交通地景、水利設施、軍事設施及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如果把金水寺相關的神話傳說及歷史事件相關場域做個整合合併申請「文化景觀」,或是單獨以本身的宗教祭儀活動申請「民俗及有關文物」,也或許就把寺中三塊古碑申請為「古物」,主事者可以換一個思考模式,也許金水寺還有機會成為被登錄的文化資產。

只是,對於信徒來說,重要的是對於關聖帝君及觀音佛祖的信仰,還有那許多隱藏在手中裊裊馨香中的祈願,至於文化資產什麼的,那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