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jpg

金門縣政府對文化資產的關愛的眼神,終於從只單看有形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到兼顧到無形遺產文化的保存了。這兩天的媒體報導,金門縣政府將公告一批「無形文化資產」。想來是官方將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章的條文公告登錄一批文化資產,將來金門縣的文化資產將不再只有「古蹟」、「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等項目,而會出現「傳統藝術」及「民俗及有關文物」等項目。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章的條文如下:

第 五 章 傳統藝術、民俗有關文物

第57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價值之項目、內容及範圍,並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

第58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建立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之調查、採集、整理、研究、推廣、保存、維護及傳習之完整個案資料。

第59條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已登錄之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中擇其重要者,審查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並辦理公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滅失或減損其價值時,主管機關得廢止其登錄、指定或變更其類別,並辦理公告。直轄市、縣(市)登錄者,應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前三項登錄、指定基準、審查、廢止條件與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60條 主管機關應擬具傳統藝術及民俗之保存維護計畫,並應就其中瀕臨滅絕者詳細製作紀錄、傳習或採取為保存所作之適當措施。

第61條 主管機關應鼓勵民間辦理傳統藝術及民俗之記錄、保存、傳習、維護及推廣等工作。前項工作所需經費,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

第62條 為進行傳統藝術及民俗之傳習、研究及發展,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於相關課程中為之。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章總則中,對於各類文化資產都有下定義,依照第3條條文,「傳統藝術」的定義是「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而「民俗及有關文物」則是「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信仰、節慶及相關文物。」由此來看預備名單上的「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四月十二日迎城隍」、「中秋博狀元餅」、「后湖海醮」、「風獅爺」、「普渡燈」等六個項目,第一批的名單似乎比較偏向於「民俗及有關文物」,沒有「傳統藝術」的項目。

不管如何,這總是一個開始,代表無形文化資產已經開始受到金門官方的重視,在可預期的未來哩,應該會陸續有新的項目登錄。

我個人對於這些項目的登錄當然是舉雙手贊成,但是對於以「風獅爺」之名登錄金門石獅公(或石獅爺)信仰總是覺得不妥當。登錄文化資產應該要還原文化資產的本來面貌,用本來是屋頂辟邪物名稱的「風獅爺」來稱呼金門聚落的獅形辟邪物信仰總是不妥,而且也不能彰顯出屬於金門的在地特色,如果能以當地人對於這些辟邪物的稱呼「石獅爺」為名,然後以()的方式補充目前被誤用許久的名稱,將此項文化資產定名為「金門石獅爺(風獅爺)信仰」,在媒體間製造正名的話題,或許能讓人有:「哇!原來金門那些獅子不叫風獅爺!」的感覺後,加深對於這項文化資產的印象。

不多說,請大家一起來看看相關報導:  

化金門無形魅力成就有形文化資產 2011/11/2     記者莊煥寧/金城報導  

金門日報.jpg   

金門縣文化局為申請金門登錄無形文化遺產,提出六項期中成果進行登錄準備,金門縣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進行審查,主任委員李沃士縣長希望能讓這些非物質文化資產順利登錄,共同為延續文化資產的生命而努力,化無形魅力,成就有形文化資產,讓金門非物質文化資產能收穫滿滿! 

金門縣政府文化局為申請金門登錄無形文化遺產,建立各項無形文化資料,在獲得文建會文資總處的支持下,結合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進行各項普查先期工作,年來已獲初步成果,特提出六項期中成果進行各項建置登錄準備步驟。 

金門縣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昨日上午在文化局三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審查委員會主委縣長李沃士主持,審議委員李錫隆、楊加順、陳炳容、吳鼎仁、黃奕展、唐蕙韻等出席。 

縣長李沃士也非常高興歡迎出席的文資審議委員能撥冗參與金門第一次登錄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查會,他說,金門保有珍貴完整的閩南文化無形文化資產,如:宗族祭祖儀式、四月十二迎城隍、傳統的閩南方言與生活習慣等,皆為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基本條件,保存真實而完整的特殊普世價值中的加分要素。 

他指出,金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的重要門戶,頻繁的文化交流與發展,使得本地的建築除了具有閩南風格的特色,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發展出獨特的傳統民俗風貌。金門目前正進行提報世界遺產的準備工作,除了有形的文化資產調查修復等準備工作外,另針對無形文化資產計畫建立相關資料管理平台,提供無形文化資產推廣、傳習等工作。因此無形文化資產資料庫的建立與登錄,已迫在眉梢。 

他表示,金門縣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配合文化局召開第一次登錄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查會,首先將瓊林宗族祭祖儀式、四月十二迎城隍、風獅爺等傳統的閩南方言與生活習慣列進登錄名冊,希望能讓這些非物質文化資產順利登錄,共同為延續文化資產的生命而努力,讓金門非物質文化資產能收穫滿滿! 

昨日會中並由金門采風協會黃振良老師針對「金門縣登錄無形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執行情形」提出報告,與會委員也提出看法與意見,俾作為後續執行的依據。 

昨日與會的委員並配合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驅車前往瓊林實地訪查。 

文化局指出,金門登錄無形文化遺產初期核定進行項目計有六項,包括:瓊林蔡氏祭祖(農曆二月初七、十月初六日)、後浦迎城隍:(農曆四月十二日)、中秋博狀元餅(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后湖海醮(十一月)、風獅爺(非活動性)、七月流火(非活動性)等。 

經過與會委員就書面及現場訪查及審議結果,委員全數初步通過五項,其中【后湖海醮】俟18日於活動現場完成訪查及審議後將可全數通過進行登錄。 

另在名稱部份經審議修改者有三項:其中,瓊林蔡氏祭祖審議修改為【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而後浦迎城隍:(農曆四月十二日)審議修改為【四月十二日迎城隍】;另七月流火(非活動性)審議修改為【普渡燈】。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02162

 

金門無形文資 首波6項入選 2011/11/01 18:19:38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1日電)金門縣首度辦理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計有瓊林蔡氏祭祖等6項入選,審議委員會議今天召開,可望順利完成公告,為金門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加分。

金門縣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今天召開訪查會議,由金門縣長兼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沃士主持,審議由縣文化局提報的無形文化資產,初步達成登錄6項的共識。

李沃士表示,金門縣保有珍貴而完整的閩南文化,除了有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外,包括宗族祭祖、迎城隍廟會、傳統方言與生活習慣等,都是無形的文化資產,也是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的基本條件。

入選為金門縣首批無形文化資產的是,瓊林蔡氏祭祖、4月12迎城隍、中秋博狀元餅、后湖海醮、風獅爺、普渡燈。

審議委員今天訪查瓊林蔡氏祭祖活動,承辦的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已經完成5項審議,預定18日進行最後的后湖海醮訪查後,即完成全部審查工作,辦理金門縣首批無形文化資產公告,報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備查。

金門縣文化局說,金門縣目前登錄並公告的國定古蹟有8處、縣定古蹟36處、歷史建築144處,無形文化資產則是首度公告,希望為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加分。 1001101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1010246&pType0=aLOC

 

金門瓊林祭祖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聯合報╱記者李木隆/金門報導】 2011.11.02 03:24 am

聯合報.jpg  
金門「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最具特色是將家廟的祖主牌位,請祖列於中央及兩旁的桌位上,如圖稱為「出主」。記者李木隆/攝影

金門縣政府為申請金門登錄無形文化遺產,建立各項無形文化資料,昨天訪查「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獲通過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並為金門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工作加溫。 金門瓊林村是以「蔡氏」為主的單姓聚落,目前蔡氏族人約有2200人。蔡氏先祖在明朝中葉以後,人才輩出,以父子進士蔡貴易、獻臣及任雲南左布政的蔡守愚,最具代表性。

蔡獻臣更獲明熹宗「御賜里名瓊林」;清乾隆年間,蔡攀龍任福建水師提督,因此瓊林蔡氏有「文武世家」之稱。

瓊林祭祖分為墓祭與祠祭。墓祭是在除夕祭拜2世祖蔡宣義的墳,及清明前一日在太武山翠谷掃祭5世祖蔡靜山、13世祖蔡安所及19世祖蔡攀龍3座祖墳。

而祠祭,則以每年5世祖蔡靜山及其妻顏氏的忌辰,分別在農曆2月初7及10月初6兩日,為春、秋兩祭代表,在蔡氏宗廟內祭祖。

祭祖儀式的特色是─「奉祖出龕」,將宗廟祖龕內供奉的35先人牌位,排列在中央及左、右兩旁的桌位上,稱為「出主」,祭祖時,由長老7人代表主祭。

金門縣長李沃士表示,金門保有珍貴完整的「活的」閩南文化無形文化資產,譬如宗族祭祖儀式、4月12迎城隍、傳統的閩南方言與生活習慣等。

金門縣首度辦理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計有「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4月12日迎城隍」、「普渡燈」、「中秋博狀元餅」、「后湖海醮」、「風獅爺」等6項,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預定11月18日進行最後的「后湖海醮」訪查後,即可完成,通過後辦理金門縣首批無形文化資產公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690998.shtml

 

金門瓊林祭祖 登錄無形文化遺產 2011-11-02 中國時報 【李金生/金門報導】

中國時報.jpg   
沿襲數百年▲金門瓊林村沿襲數百年的祭祖儀式,縣府將登錄為無形文化遺產。(李金生攝)  

金門瓊林村在明、清兩代人才輩出,文臣武將留名史冊,沿襲數百年的祭祖儀式保留傳統內涵,獲得兩岸學者專家重視和推崇。縣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昨實地訪查,通過登錄為金門縣無形文化遺產,為申請世遺增加古典人文特色。  

開基於南宋高宗年間,有兩百餘座傳統民居,以蔡姓居民為主的瓊林,在明、清兩代出了進士六人、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武將六人。明熹宗天啟五年(一六二五)以官至湖廣按察使、浙江提學的里人蔡獻臣清介亮直,學問純正,下旨御賜里名「瓊林」。  

瓊林蔡氏裔孫在開枝散葉的五世祖蔡靜山及妣顏氏的忌辰,也就是農曆二月初七及十月初六兩天,在大宗家廟內舉辦隆重的春祭、秋祭儀式。  

七名代表族親主祭的長老,遵循古禮穿著長袍馬褂,在繁複的三獻禮之前先行「奉祖出龕」,將有科舉功名的卅五位先人神主牌位,自祖龕中依昭穆排序迎請出來,這也是瓊林祭祖最大的特色。  

儀式進行過程中,還可見輪值「頭家」在配享桌頭旁為先人服侍飲食,虔敬替他們斟酒、盛飯和倒茶,表達慎終追遠,孝思不匱的孺慕之情。  

文史工作者陳長志表示,祭祖後聯繫族親情誼的「吃頭」,也有定制「菜單」,遵照祖訓的簡約、質樸要求,固定有麵線盤、白斬雞、蒸魚、蒜仔炒三層肉、炒菜、湯等六道菜,素有「瓊林宴」美稱。  

昨同時通過審議的還有四月十二迎城隍、中秋博狀元餅、風獅爺、普渡燈。另后湖海醮也可望在十八日實地訪查後,一起辦理金門縣首批無形文化資產公告,再報請文建會備查。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1110200793.html

 

金門無形文資 祭祖入選(1)中央社 – 2011年11月1日 下午7:49

金門縣首度辦理無形文化資產登錄,相沿約400年歷史的瓊林蔡氏祭祖活動入選,1日舉行祭祖儀式,場面隆重,保留閩南文化特色。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攝 100年11月1日

 http://tw.news.yahoo.com/%E9%87%91%E9%96%80%E7%84%A1%E5%BD%A2%E6%96%87%E8%B3%87-%E7%A5%AD%E7%A5%96%E5%85%A5%E9%81%B8-1-114922604.html

 

金門無形文資 祭祖入選(2)中央社 – 2011年11月1日 下午7:49 金門無形文資 祭祖入選(2)

中央通訊社(2).jpg

金門縣首度辦理無形文化資產登錄,相沿約400年歷史的瓊林蔡氏祭祖活動入選,1日舉行祭祖儀式,打開祖龕請出祖先牌位為儀式特色之一。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攝 100年11月1日

http://tw.news.yahoo.com/%E9%87%91%E9%96%80%E7%84%A1%E5%BD%A2%E6%96%87%E8%B3%87-%E7%A5%AD%E7%A5%96%E5%85%A5%E9%81%B8-2-114908400.html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