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_0394

對於大多數來金門旅有的觀光客來說,「官澳」只是在往著名旅遊點「馬山觀測站」途中經過的一個閩南傳統聚落而以,甚至有的旅遊者根本不會注意到有經過這樣的一個聚落。但如果您是自助旅行的背包客,那麼絕對不能錯過這個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地方,尤其當您是「楊」姓家族的一份子時。

顧名思義,「官澳」這個名字的由來與「官」有密切的關係。宋朝末年,楊亮節幫助瑞宗避難,局勢動盪當中無法隨駕離開,只好隱姓埋名地避居在浯州寶珠石下。長子楊佛細、次子楊佛成隱居在達山下,並將地名稱為「官澳」,以彰顯前人服侍皇帝的榮耀。

DSC_0304

如今的「官澳」,是一個以「楊」姓為大宗的聚落,楊亮節正是開基祖。他是宋朝淑妃的兄長,也是廣王昺及益王昱的舅舅。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進逼南宋京城臨安,楊亮節幫助淑妃及兩位皇子到婺州。隔年元兵破臨安,擄恭帝北去,楊亮節斷後讓二王得以藏匿山中,之後廣王昺在福州即帝位尊淑妃為皇太后。後來恭帝遷泉州,但招撫使蒲壽庚閉城拒恭帝入城,人在外地的楊亮節回福州時,皇帝已乘船南下,所以他帶著三個兒子追隨,不過還沒有趕上恭帝一行人,第三子楊佛曇就因病停留在漳州郡漳浦縣佛潭村休養。楊亮節帶著另外兩個兒子追到廈門時,聽到宮地及皇太后等因颱風在海上遇難,在進退不得的情況下,只好隱居在浯州寶珠石下,楊姓人家因此在金門肇基。

如今官澳有兩間楊氏祠堂,其中「達山堂」便是全金門楊姓始祖廟。

DSC_0318

雖然說官澳楊氏祖廟到底創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推測清道光初年就已經存在,在此之前的祖廟至道光初年傾倒。現在所見到的楊氏祖廟是在宣統三年(1911年所興建)由達山堂派下廿一世孫楊都試重建,之後又分別在民國六十一年及七十三年整修,現在所看見楊氏祖廟內外精彩的彩繪裝飾,幾乎都完成於民國七十二年。

DSC_0313 DSC_0314
DSC_0308 DSC_0305

第一進正立面的石窗邊共有四幅精彩的磁磚彩繪,分別以「天香國色」、「香遠益清」、「深秋獨豔」、「嚴冬傲雪」為主題,畫出牡丹、荷花、菊花及梅花等四時花卉。署名者為「烈嶼林天助」,年代為「民國第二甲子年」。

「烈嶼林天助」是金門地區非常有名的彩繪匠師,金門許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精彩作品,像是已經被指定金門縣定古蹟的官澳龍鳳宮(點此:金門官澳龍鳳宮專文介紹) ,還有著名的旅遊景點上林將軍廟等。其作品筆法細膩,施彩作品色彩豔麗卻不落俗套。「民國第二甲子年」即民國七十三年,也就是說這些彩繪作品已經歷經三十年的風吹日曬雨淋,但現在看起來色彩依舊十分艷麗,保存的狀況甚至比之後許多建築的彩繪還要好。

DSC_0312 DSC_0315

左右對看堵上分別畫著「餽金畏四知」及「載酒問奇字」兩個故事的人物畫。

「餽金畏四知」是出自於《後漢書‧楊震列傳》的典故: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也就是現在一般人常說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由來,楊姓也因此以「四知堂」、「清白傳家」自居。

「載酒問奇字」可能出自於《漢書‧揚雄列傳下》:

間請問其故,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雄以病免,復召為大夫。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學,而鉅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就是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被拿來比喻勤學好問。

這兩幅被放在祖廟前的圖畫駐記了楊姓先人的著名事蹟,也讓後代子孫享有先祖的榮光。

DSC_0324

進到楊氏祖廟的內部,由前落、後落以及兩側迴廊所圍起來的天井空間有了綠色植物的點綴看起來特別有生氣,不像許多宗祠的天井中只有空蕩蕩的石頭地坪,映照偶而灑入的陽光。

DSC_0333

走進前落的背面,門楣上高掛著一塊寫著「永懷祖德」的匾額,這是達山堂在2001年奠安時由大陸漳浦佛潭的宗親拜立的。

DSC_0339

樑上則有馬來亞吧生拿督楊誠財所獻的「四知流芳」的匾額。

DSC_0335

DSC_0337

兩邊的牆面上可以看見金門鼎鼎軒以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以及吉祥花卉在民國七十六年所畫的彩繪,比第一落正立面的彩繪晚了大約三年。

DSC_0344

隔著天井,就是楊氏祖廟最重要的的正廳。正廳的樑上掛滿了匾額,閃耀出楊氏先祖的豐功偉業。

DSC_0381

首先當中的一塊匾額寫著「經元」兩個字,左邊寫有宣統元年己酉科中式第二名鄉貢進士等字樣,底下的字有些看不清楚了,但是從年代來推算,應該就是為了宣統三年重建達山堂的楊都試所立的匾額。

楊都試是金門清末四秀才之一,於宣統元年(1909)高中己酉科第二名鄉貢進士,即俗稱歲貢。根據楊天厚《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奠安紀念輯》記載:「楊都試在官澳村楊氏宗祠所立為『經元』匾,由頭品頂戴陸軍部尚書銜、閩浙總督部堂、兼福建巡撫堂、兼福建巡撫、松壽為。宣統元年己酉科中式第二名鄉進士楊都試立」這段記述補全了現場所見被遮蔽的文字。

DSC_0378

這一塊「父子登科」的匾額則是為了先後在光緒乙酉科(十一年,1885年)及甲午科(廿年,1894年)分別登科的楊鼎銘及楊士鵬父子所立。

DSC_0382

父子叔姪明經拔萃」的匾額則是除了楊鼎銘及楊士鵬父子之外,再加上光緒丁酉科(廿三年,1897)的楊觀瀾。

DSC_0385

這一塊「文績」匾額則是把楊家明清兩朝在有過功名或是擔任過文官的人整理出來,可以說是一塊家族的榮譽榜。匾額上面有以下人們的功名與官職:

楊邦翰 明歲貢浦城教諭  楊守仁 明嘉靖戊午舉人乙丑進士黃州知州升副使贈按察使 楊守伯 明丙午舉人德州知州 楊一葵 明辛卯舉人壬辰進士四川正考官雲南布政 楊一蘭 明文華殿中書 楊魁枘 明授提舉 楊啟珍 明龍巖縣知縣 楊碧沙 明歲貢教諭祀鄉賢 楊師顏 明庚子科舉人 楊春 明漳州府經歷廳升任通判 楊汝蕃 明舉人浙江常山縣教諭 楊復明 嘉靖乙亥科歲貢授懷寧縣教諭 楊其演明崇禎庚午科舉人 楊廷勷 康熙甲午科解元辛丑科進士翰林編修 楊列 清辛卯科舉人山東曲阜縣知縣 楊珪璋 清舉人 楊應葵 雍正己酉科舉人浙江 宜興縣知縣 楊師程 道光庚子科舉人 楊秉均 咸豐己酉科恩貢選用教諭 楊清時 咸豐台灣教諭 楊鼎銘 光緒乙酉科歲貢選用教諭 楊士鵬 光緒乙酉拔貢甲午舉人江蘇知縣 楊觀瀾 光緒丁酉科舉人 楊都試 宣統己酉科歲貢廷試以分知縣任用

DSC_0348

武功」匾額上面則是另外一群人的功名與官職了:

楊二禺 探花及第 楊是 總兵都督僉事 楊德 都督同知 楊袒 都督掛戎服將軍印 楊學皋 清同安伯世襲兼太子太保 楊雲 清都督僉事 楊雄 清都督同知 楊斌 清副總兵 楊禎 清副總兵 楊玉 清游擊 楊維袒 清總兵 楊旻 清都督同知 楊忠 清左都督 楊煒 清襲伯爵都督僉事 楊喬 清都督僉事 楊俸 清同安參將 楊懋 清都督僉事 楊賡起 清都督僉事 楊元 清都司僉事 楊贊 清都督僉事 楊誠 清都督僉事 楊世懋 清都督海壇總鎮 楊震 改名晉清都督 楊君實 清部淮歸農參將 楊思 清溫州總鎮 楊華 清江南水陸提督 楊武鎮 清澎湖都司 楊添 清署澎湖協鎮 

我相信,每一個姓名與官職後面都有一個故事,但對於一個從外地來旅遊的觀光客來說,看到寫得密密麻麻的這兩塊匾額,只能說楊家真的是人才濟濟啊!

DSC_0326

再往內走,就是整個祠堂最華美的部分,也最吸引遊人的目光。

一般來說,金門宗祠裡的神主牌位平常都是收在掩起來龕中,很少讓人可以一眼就看得見,所以到金門旅遊時看到祠堂時,只要懷著恭敬的心情,其實是不用有太多忌諱的。這也告訴人們,列祖列宗們正在龕中休息,不要隨便去開啟龕門打擾。

DSC_0354

在台灣幾乎看不見駐記為「宣統」年間的匾額,因為宣統年間的台灣是日本領土。但這個時期的金門仍屬於清朝,所以官澳楊氏祖廟最重要的一塊匾額「達山堂」上就可以看見重建時的年代「宣統三年」。

「達山」其實正是陽氏祖廟所在位置。在《重興官澳楊氏祖廟記》開頭便是:「於戲!浯江之北,達山之下,有村名官澳者,宋元舅亮節楊先生舊廬在焉,即今祠堂是也。

DSC_0352 DSC_0356

「達山堂」匾額兩旁是四塊台灣少見的直式匾額,每一塊匾額都記錄著一則值得流傳後世的事蹟:

大清道光朝 孝子 楊維棟
明嘉靖朝 名宦鄉賢 楊守仁 
大清康熙朝 宮保伯爵 世襲同安伯楊學皋
明崇禎庚辰武科 探花 楊二禺

DSC_0361

其它匾額還有:

兄弟三都督 清康熙朝 楊雲雄、斌立
雲南布政 明萬曆朝 楊一葵立

DSC_0358

父子兩總戎 清康熙朝 楊維袒子賡起立
解元翰林 康熙甲午辛丑科 楊廷勷立

DSC_0363

父子進士 明嘉靖乙丑 萬曆壬辰科 楊守仁子一葵立

DSC_0350

父子伯爵 清康熙朝 楊學皋子煒立

DSC_0365

光前裕後 金門楊氏大宗祠紀念 國民大會二屆國民代表二十四世孫楊肅元 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仲春
木本水源 金門楊氏大宗祠 環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清欽敬獻 民國八十二年歲癸酉仲春穀旦

DSC_0367

宏揚宗誼 金門楊氏宗祠惠存 刑事警察局局長楊子敬敬獻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源遠流長 金門楊氏大宗祠惠存 陸軍二級上將楊亭雲敬獻 歲次壬申仲冬穀旦

看這這麼多匾額,真的是讓人眼花撩亂。

DSC_0372 DSC_0373

除了匾額之外,正廳的建築裝飾也非常具有可觀之處,像是這些分別以忠孝節義及梅蘭菊竹為主題的彩繪。

DSC_0376

DSC_0377

抬頭仰望殿宇之間,精緻的木雕及彩繪更是讓人看了難以忘懷。

不過對於楊家人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麒麟送子」及「仙女賜麟」的吉祥含意吧!

DSC_0366

看完了正廳,別忘了到兩旁的迴廊看看,牆壁上所鑲的幾塊石碑具有相當特殊的時代意義,對於中國近代史及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旅行者千萬不能錯過。

DSC_0329

這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楊都試在清宣統三年所寫的《重興官澳楊氏祖廟記》,其中記述了一段《金門縣志》中所遺漏的史實:

祖派以佛潭為盛,自明迄今,凡有修廟,皆佛潭之來倡首。道光辛丑廟燬於英夷為墟者垂六十餘年。試先王父祖□公謀新之,不果,彌留時以茲事囑兒孫,迨光緒壬寅,試父坤公同族弟兆榮到曇勸募,族人久不報覆,癸卯世耀公派誠入蓋住屋,後進侵巷地少許,以前進讓於公,眾不允,誠入乃慨然獨建祖廟後進,眾悅,願共蓋前進,奈工程浩費,災旱連年,事仍中輟。

史書上並沒有鴉片戰爭戰火波及金門的記錄,然而這篇碑文裡卻明白的寫道:「道光辛丑(廿一年,1841 年)廟燬於英夷為墟者垂六十餘年」,可見金門在這場開啟中國近代史的戰爭中亦無法置身事外。                                                                               

DSC_0332  

旁邊的碑是補記,記錄了當時重興楊氏祖廟時捲款人的姓名,可以看出有許多是來自於張普佛潭宗親的捐款。這是楊都試到佛潭勸募,得到佛潭楊士鵬幫助募得千餘元的記錄,也顯現了兩地宗親的情誼。

DSC_0328

另一側迴廊的牆壁上則是立於民國七十七年的《重修金門楊氏大宗祖廟誌》,記錄了祖廟在宣統三年之後的修建歷史:

民國六十一年秋,本縣宗親總會,曾昌起修葺,奈所籌經費短絀,僅整修屋頂,完其頹缺,迄七十二年冬,各地區支派裔孫,咸認若再懸宕,傾圮堪虞,紛紛提倡翻修,故重組建委會,廣籌經費,策進舉辦,迺蒙海內外族親,熱烈響應,欣
獲有成,遂於七十三年八月開始鳩工,歷經年告竣,廟貌崇新,不遜昔日氣象。

DSC_0346

另外這一張紙也很值得一觀,它記錄了達山堂在奠安時的所有花費項目與金額,對於了解金門宗祠奠安的過程與宗族文化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

DSC_0370

或許,講太多的歷史典故會讓隨性而至的旅遊者感覺太過沉重,那麼就把這些暫時放到一邊,以輕鬆的心情來欣賞達山堂的建築之美吧!

真的,現在的金門宗祠裡,已經很少能看見像官澳楊氏祖廟這樣,看起來富麗堂皇卻又不流於俗豔的例子了。

DSC_0390

走出楊氏祖廟,外牆的紅磚與花崗岩石牆堆砌出閩南民居的獨特風貌,尤其在朗朗青天下,這建築散發出耀眼卻不刺目的溫潤光澤,就像是一顆有著重重歷史堆疊出來的文化珍珠。

DSC_0397

離開前,別忘記看一下大埕前的照牆,這裡面隱藏著一件記錄官澳楊家關榕歷史的珍貴古物。

DSC_0410

這是一塊旗杆座的夾杆石,可以想見,在過往的年代裡,官澳楊氏祖廟前是有高聳的旗杆的。

DSC_0408

白雲蒼狗,歲月悠悠,過往的一切就如天際偶然拂過的白雲般留下淡淡的影子,惟有有緣人能在因緣際會的時候駐足於悠遠的時光長河中,彎腰鞠起一捧河水,細細品味這河水的真滋味。

DSC_0387   

基本資料:

名稱:官澳楊氏祖廟(達山堂)
創建年代:清道光初年(1821年)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官嶼村官澳164號

交通資訊:

搭乘公車
沙美總站下車轉搭往青嶼的32號公車,於官澳站或官嶼里辦公室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

自行開車
由沙美經沙青路即可抵達官澳

鄰近旅遊景點:

縣定古蹟龍鳳宮、官澳風獅爺、馬山觀測站 

DSC_0323 

附錄一:重興金門楊氏祖廟記

於戲浯江之北達山之下有村名官澳者宋元舅亮節楊先生舊廬在焉即今祠堂是也吾祖以扈少帝入閩崖山兵潰蹈海不死流隱是間楊氏之不絕蓋有天焉公子三人長世昌次世耀俱守土三世隆避難居漳浦之佛曇橋厥後祖派以佛曇為盛自明迄今凡有修廟皆佛曇之來倡首道光辛丑廟燬於英夷為墟者垂六十餘年試先王父祖□公謀新之不果彌留時以茲事囑兒孫迨光緒壬寅試父坤公同族弟兆榮到曇勸募族人久不報覆癸卯世耀公派誠入蓋住屋後進侵巷地少許以前進巷地讓於公眾不允誠入乃慨然獨建祖廟後進眾悅願共蓋前進奈工程浩費災旱連年事仍中輟三到南洋求助莫名一錢前進未成後進風雨侵蝕試責不容貸庚戌初冬歸自都門束裝赴曇謀續舉謁士鵬族叔於家叔蓋江蘇知縣在籍者也問試來何為試以祖廟後進成前進特留以待佛曇子姓叔狂喜曰今而後佛曇又得列官澳一房份子也遂邀試遍謁族人率多推諉甚有蜚語中傷者試不欲留叔以請由隗始導往諸鄉朝出暮歸近三旬得金千有幾前進賴以成鵬叔力也試在曇曾揭告族人曰茲捐均亮節公苗裔非其裔即願以傾囊進試不敢過問的是裔而於清白有乘更類空桑之無攷試亦不屑過問夫人未有甘自絕於廟者也貧而賤者無論矣
富而貴強而有力不知報本逞一己之私見祖見宗若途人其自絕也何如本宜揭之曰若某房若鄉若某人書諸廟碣示不得與於廟然又恐汙吾廟也惟就所捐之人彙列銀數悉銘貞石大書某房某公之派俾知有賢子孫宗支得以不隳外此則其房其鄉其人亦得以途人視之非過刻也勸戒既明後人得知所奮勉焉。
宣統三年桂秋吉日己酉科鄉貢進士藍翎五品銜籤分知縣事鳩宗建廟廿一世孫都試撰 

續記

昔先考石亭公屢謂不肖鵬曰吾曇楊姓系出金門也道光初始祖廟圮先王父國泰公曾偕族人鳩金往修未數年燬於英亂至今數十寒暑春露秋霜我亮節公祖無安□鬯處余老矣力綿不逮所志汝慎勿忘光緒丁丑家石泉大□與雪滄山長於省光祿坊重建道南祠
鵬襄其事募巨款得將始祖亮節公從祀報功祠先考心稍慰曰此雖暫妥先靈官澳舊廟終當復也戊子先考捐館鵬亦橐筆四方未計及此癸卯夏宗兄振圭即都試父偕兆榮姪茂才來曇□鵬家以譜牒募捐諸紳富無踴躍者鵬恥之謂振圭前輩曰他日茍不棄願自傾橐進得少裨於廟無遺先考惆唯命是聽振圭兄曰老弟具此心幽明共鑒當遲以待遂相慰勉而歸是秋鵬適抱城壞之痛逾夏先慈棄養三數年中無日不在泣血飲淚之中金門宗親亦諒不來責何也丙午符匪煽亂浦邑傾危族強憑空乘機搶燬上元之夜我世隆公三子派遭罹劫火幾成邱墟魚肉之殘惟斯稱最自慚涼德不足感化宗強然亦由父兄紳富平日膜視不知本始故也根源之不識何論葉枝嗚呼不肖自是靡甯處矣明年丁未藉襄路事避居鷺門庚戌出洋招股思及官澳祖廟自分己身不能親見矣是年冬初歸自洋有宗姪都試自京選用分知縣事歸而即來曇者也坐甫定即曰亮節祖廟留一半以待曇之子孫久矣將若何鵬且感且喜遂與遍告族人勉念本始是行也二十餘日鳩金千數十員雖不敷前進之用而事獲以濟是又仗我祖之靈感諸樂輸不為背本忘祖之徒所阻俾鵬得以未死之年茍完先志竊喜都試與鵬志相同祖訓又同不可無書後數語以告厥來人同知本始焉

宣統三年八月吉日丁酉科拔元甲午科舉人江蘇補用知縣鳩宗建廟二十世孫士鵬撰

佛曇世隆公派各捐戶以銀數多者列首
三房花翎道銜白石社明簡捐佰二十元三房花翎道銜白石社容捐六十元三房義夫公派庠生子中公長男孫巽已庠生以宏捐乙元次男庠生濟川孫庠生庥子誠宜捐貳元三男貢生孝銘男廩生青蓮監生青蕖捐拾貳元孫拔貢生觀瀾子庠生有光捐貳元五男歲貢生教諭鼎銘男拔貢舉人江蘇補用知縣士鵬捐參拾元六男庠生盤銘男仲生捐乙元合肆拾元大房岸頭理中公派□年綠樹生員夢庚金水合捐參拾元大房齋昭公派作霖柒元荳粒肆元烏述篤昌士亨各參元增生守謙明遠明周各貳元白玖三善各乙元合捐貳捌元四房江口長水明來合捐貳捌元大房九三公派監生昭大房林尾社各捐二十四元三房東圃四房江口銀春洋尾依梅各捐貳拾元三房明硯虞舞四房江口純陽各捐拾陸元二房市仔埔四海長房先鋒孔希三景福來三房有信建立各捐拾貳元三房下樓茂雲白石江淮四房江口誠文各捐拾元三房岱嵩生員春江三房監生家駒各捌元三房金順松叢各柒元三房安然明芳各陸元二房湖西交耳三房及弟各伍元三房泰呵興烏九明勘德性各四元天賜三元九畝水仙堅成篤連豆粒色番順道鎖士良大吉闇粿紹輝篤誠明日烏先四齊齊勒嘴針倩達柏子有楚急計央好其仲大炮諧鼻清吉六使擺子矮金土各貳元金毛大耳五安然淵墻烏仙烏牛順發錦生嬰長命有本松枝才貴武進君侯水盛柳歹薄皮三南塗虱天猛利水篤九其盆各乙元岱嵩篤產有起紹堂誠述太水昭來各四元長生誠
慶各參元清華江溪添丁採梅誠巷輀明丁舉各貳元紅加身生員景嵩其華佳碧石柱心婦兆榮鎮治馬喊各乙元白池五元順崇龜各四元順宗明允月色火爐松木硯善慶明上安順頂全大芬巧言各貳元竹葉食婆目寡其香仁盛烏舌慶夜更篤先松濤秋林各乙元下樓金水各四元拋鼎烏述苕永昌鳥鼠各乙元湖山長毛貳元井尾允德貳元官埔兵字篤□ 任生各四元豔初王化生各貳元泰廣志意龜各乙元以上三房派。
先鋒印捌元心藜各參元家長旺爐篤芳篤乾允墻各貳元大蟬六賽應其在朝丈克食和瑞各乙元新庵賡歌賡揚各捌元桂林源池耀坤琢參各四元必成員長美海路有斐各貳元柳柳蚶各乙元岑兜歡喜陸元永福參元篤野貳元烏元篤評篤崇各乙元林埭德龍參元生員際春貳元明港友恭各乙元岑石嶺德備公裔五元嶼仔埔連魚貳元后窟誠性連池合五元閒來誠合參元岸頭生員宗城子虎班乙元。
後亭見龍參元吉祥梓直六步大溪九義各貳元江口各社老乞參元允見萬富大白美口百壽錢取全孝虎獅紅桃漏浸各貳元杜決添灶蕉根石頭柳貴誠風含水香林復初金水後生罕允榮才朱蔭篤允閃杜猴神祐九金城目理直查某娘先治江澤玉順碧塘金水古色撈希崇生毛乞侯萍侯貴□沙太古好廳生毛清水狗亦秋巖各乙元頂美允財貳元允連乙元
協襄建廟附貢生兆榮書丹
督造 鄉飲賓明瓦
五品軍功文童天澤
生員春江 生員有光 監生耕
生員景嵩 鄉飲賓誠泉 誠糞
增生守謙 四品封職篤文 篤立
宣統三年桂秋吉日董事裔孫生員夢庚 師範畢業大中 篤福 仝立石
生員際春 監生振榮 誠鋪
縣丞康 軍功水榭 誠犛

 

DSC_0302

附錄二:重修金門大宗祖廟誌

夫族之有祠也,上以興尊祖敬宗之思,下以垂後昆奕葉之美,厥繫豈不重哉。
溯吾 始祖亮節公,派衍弘農,基肇官澳,支分本縣塘頭、湖峰、湖美、林厝、榜林及漳浦佛曇,暨散居海外各角落,宗支昌熾,人文鼎盛,雖地區不同,盛衰迥異,然窮源究本,終歸一致。
蓋以官澳楊氏祖廟(達山堂),自構立以還,輒遭兵燹災厄,顛沛毀損,屢以當地丁小財困,振作無力,自明迄清,凡有修廟,皆佛曇之來倡首,道光辛丑,廟燬於英夷為墟者垂六十餘年,迨光緒癸卯,廟右誠入族人蓋住屋,後進侵巷少許,慨然獨建祖廟後進,徵取眾悅,嗣災旱連年,續蓋前進中輟,至宣統庚戊,二十一世孫都試,鑒及前進未成,後進風雨侵蝕,時抱耿耿,因而挺身赴曇謀續舉,承二十世孫士鵬襄募鉅款,事獲有濟,廟復舊觀,然而歲月悠久,雨摧蟻損,椽腐桶朽,亟待興修,吾等裔孫,職無旁貸。
民國六十一年秋,本縣宗親總會,曾昌起修葺,奈所籌經費短絀,僅整修屋頂,完其頹缺,迄七十二年冬,各地區支派裔孫,咸認若再懸宕,傾圮堪虞,紛紛提倡翻修,故重組建委會,廣籌經費,策進舉辦,迺蒙海內外族親,熱烈響應,欣
獲有成,遂於七十三年八月開始鳩工,歷經年告竣,廟貌崇新,不遜昔日氣象。顧此一脈之親,萬流歸宗,發榮滋長,展現慎終追遠之念,益深水源木本之思,願今後子孫昌盛,詩書繼傳,地靈亦因之而人傑也。僅將各地區捐資總金額,暨鼎助芳名,臚列於后。是為誌。
金門楊氏大宗祖廟重修建築委員會
主任委員:越進
副主任委員:維汀、志文、誠玉、文良
副主任委員兼執行秘書:忠福
總幹事:金土
副總幹事:誠友
委員:根強、振添、誠明、永民、延文、勝全、忠志、忠烈、長東、鴻禮、天可、誠平、金陂、景輝、中央、水襄、忠詩、在根、誠栽、耀東、耀芸、宗肯、吉寧、春木、誠良、應世、忠等、誠惠、誠萬、培輝。
二十二世孫:楊志文恭撰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桂月立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