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_0440

民國四十六年,當時的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趙家驤將軍品定了「新金門十景」。在那個兩岸情勢風聲鶴唳的年代裡,位處前線戰地的金門凡事皆是以「備戰」為最高原則,於是品定出來的十個景點:明王古墓聖哲名題、亭榜無愧、樓重莒光、料羅疊浪、太武雄風、古寧碧血 、 忠烈崇祠、寶泉醮月、翠谷蓮塘等。有許多都是充滿戰地氣息的景點,有些在當時還是管制區。當隨著兩岸情勢的改變,後來幾次金門景點品選的戰地色彩變越來越淡,原本管制的區域也逐漸的對一般老百姓開放。

DSC_0460

位在太武山區的「無愧亭」就是這樣的一個景點。事實上,這一帶也是金門少數會有夜間管制的地區。所以雖然金門現在已經開放觀光,但你絕對不會聽到有誰說晚上要去爬太武山夜遊的,因為「無愧亭」前的伯玉路旁就可以看見幾個拒馬,上面寫著:

2400至0430 管制地區 禁止通行

DSC_0461

雖然說「無愧亭」是新金門十景中唯一沒有被選入新金門二十四景的景點,後來也再沒有回到金門風景品題的名單上,但它的存在卻見證了屬於那個年代的金門社會氛圍,從趙家驤將軍品選時所寫的入選原因及為它寫的詩即可看出:

亭遙對 國父銅像及忠烈祠,登臨太武山必經之地。翼然卓立,發人深思,榜曰無愧。蓋高山仰止,典型在前,成仁取義,庶幾無愧,此時此地,如對斯人。

板蕩中原日,獨榜無愧亭。人人方擾攘,我我自安寧。嚙雪甘頭白,丹心照汗青。男兒仁義盡,低首拜儀型。

雖然趙將軍對於無愧亭極為推崇,但是無愧亭的興建卻是成於當時的司令官胡璉將軍之手。

DSC_0415

胡璉將軍所著《金門憶舊》中《陣亡將士墓‧無愧亭》一章中對於「無愧亭」的由來有極為詳細的敘述:

故為國民革命運動而死,可追隨國父 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萬代馨香,正不獨人格完整,光榮無限已也。言念及此,乃商諸於各高級幹部,在陣亡將士墓前,敬塑 國父遺像,以說明已故各將士之光榮犧牲,乃是上對億萬世之祖宗,下為億萬世之後代,中對全國國民與世界人類之幸福、榮譽,追隨國父 孫中山先生之英靈而埋骨於此。

四月中,賡續上述之概念,乃在 國父像前數百公尺,公路南折之崖岸,修建一亭,紅柱綠瓦,旁樹欄杆,中豎大理石碑,兩面鐫刻.......

亭成之日,各將校齊集亭前,各獻亭名,筆者最後決定副總指揮柯遠芬中將所擬的「無愧亭」。

DSC_0417 DSC_0421

整個無愧亭的建築結構並不複雜,除了八根朱紅色的柱子之外,最明顯的就是石碑,石碑正面橫額為「總理遺教」,碑文內容為:

軍人精神教育

吾人何為而革命 務在造成三民主義安樂之世
界 期其成功 不成功 毋寧死 死 即成仁
之謂也 成功則造出莊嚴華麗之國家 共享幸
褔 不成功則同拚一死 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
自不失為殺身成仁之志士 雖然均一死也 有
泰山鴻毛之別 若因革命而死 因主義而死 
則死重於泰山 其價值乃無量之價值 其光榮
乃無量之光榮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月宗孝忱書

DSC_0430 DSC_0436

背面則刻女書法家張默君所書宋代文天祥衣帶贊:

文信公自贊

孔曰成仁孟曰取人惟其
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
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
無愧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月張默君書

DSC_0425

在胡璉將軍眼中,「無愧亭」不只能表明已故各將士之哀榮外,也對屯戍官兵及往來有一種精神啟示。他在《金門憶舊》中寫道:

例如「毀譽之遭,不能剖白」時,走到亭內,對碑朗誦,果真神明毫不內就,便會心安理得怡然而退。又如工作艱難,心情頹喪時,面對此亭,「自反而縮」,則憂慮頓失,神采奕奕矣。尤其對新來的人們,如能默誦數回,聚神凝思,將會有一種「生命誠可貴,榮譽更無價」之觀念產生。筆者曾多次到亭內徘徊誦維,每每獲得至大之安慰。

或許,在過往那個年代裡,「成功則造出莊嚴華麗之國家 共享幸褔 不成功則同拚一死 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被看作是一種美德,但我很懷疑當前的社會裡是否有人作得到。

DSC_0420

亭子上高掛的「無愧亭」三個字,是大老鄒魯所題。

不同年代裡,對於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解釋。在過往的那個年代,「無愧」是一種國家犧牲的義無反顧,在我們這個年代呢?「無愧」代表什麼樣的涵義呢?又有誰能夠豪爽地以此自表?

DSC_0432

從無愧亭中向上仰望,眼中盡是滿滿地青天白日滿地紅,只是在現在人的眼中,有多少人心中還留有哪股烈士鮮血所染鮮紅的熱血印象?或許,在現在的年代裡,連「熱血」也都被重新定義?

DSC_0449

DSC_0452

DSC_0454

旅遊資訊

地址: 金門縣金湖鎮伯玉路五段
GPS: 經度【118.389763】緯度【24.451019】

交通資訊

公車:山外車站或金城車站搭藍1路(繞行)太武公園公車至金剛堡站下車後步行約300公尺
開車:請參考下方Google Map所提供之地圖 

無愧亭-1-horz-vert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無愧亭與相關戰役史蹟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