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81

就是這裡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

來到秘魯的第六天,身體正因為乍然從海拔250公尺的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到3399公尺高庫斯科(Cusco)的高度差所引發的高山症而頭痛欲裂。雖然前一夜已經在海拔已經降到只有2800公尺的歐蘭諾特波(Ollantaytambo)過夜,但高原反應所引發的身體不適一旦啟動後就很難停止。但想到夢想已久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近在咫尺,再怎麼樣不舒服也要撐到山上。

DSCN0846

雖然出發之前就已經知道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是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但並沒有想到這裡的遊客會這麼多。或許是因為臺灣對於中南美洲的相關訊息比較少,一直以為這裡是崇山峻嶺之間人跡罕至的地方。但從歐蘭諾特波火車站看到擁擠的人潮,還有山腳下溫泉鎮(Aguas Calientes)等待接駁車的人龍來看,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其實真的是一個旅遊的熱點。

經過蜿蜒的山路之後,接駁車來到馬丘比丘的入口,擁擠的人潮再次提醒我,這裡是個多麼熱門的景點。

DSCN0842 DSCN0847
DSCN0848

正式進入景區之前,門口有唯一的飯店Machu Picchu Sanctuary Lodge

想要入住這裡並不容易,隸屬於東方快車集團(Oriental Express),全球頂級飯店成員(The Leading Hotels)之ㄧ的這家飯店緊鄰馬丘比丘國家公園。為了保存世界遺產,整個飯店只有31個房間,所以雖然住一晚需要上千美金,依舊是一房難求。

Machu Picchu Sanctuary Lodge離世界遺產馬丘比丘有多近?飯店後方山頭上的石砌梯田就是古蹟的一部份,你說有多近。

DSC_0405

下了接駁車,往人群最多的地方走就可以看見進入馬丘比丘的入口。

或許是為了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吧!這個唯一出入口簡單的讓人驚訝。

DSC_0408

走進出入口之前,階梯旁邊就可以看見整個馬丘比丘的地圖還有重要的景點。當時雖然有注意到右上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標誌,但以為裡面會有石碑一類的標誌,結果並沒有。出來時又忘記跟這個標誌合照,所以又少了一個跟世界遺產標誌合照的紀錄。

DSC_0414

進入馬丘比丘的門票其實在山下就由導遊與接駁車的門票一起交給我們,是一張質地很普通的紙,但上面有購票者的個人資料。

不要小看這張紙,這張門票價值128新索爾(Nuevos Soles,祕魯貨幣單位)。如果沒有弄錯的話,換算成新臺幣,一張大約要1400元,真的是不便宜啊!

DSC_0415

進入出入口之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條窄小的山徑。山壁上可以看見一些石碑,可惜大多是西班牙文。

左邊這一塊碑中間的人名Hiram Bingham是在1911年7月24日「發現」馬丘比丘的美國歷史學者。關於他與馬丘比丘的恩怨情仇,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塊碑是在他「發現」這個地方的50年後,在1961年所立。

至於右邊那一塊,全部是看不懂的文字,應該是西班牙文吧!

DSC_0418

西班牙文的石碑上到底訴說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其實我真的很想知道。

DSC_0420

步道沿線的風景是十分讓人感動的,蜿蜒在崇山峻嶺之間的烏魯邦巴河(Rio Urubamba)還有其他小支流所氤氳的水氣讓這裡的山水充滿了靈性。行走在馬丘比丘的步道上,有如此的江山相伴,感覺也就沒有那麼疲憊了。

這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座名為普圖庫西(Putukusi)的山,意思是「總是開花」或「總是喜悅」的山。

DSC_0421  

這座山的山頂上有屬於馬丘比丘的遺址,不過一般人不會過去。

DSC_0489

仰望其中一個山頭,可以明顯地看出有石造建築,這就是位於印加古道(Inca Trail,Camino Inca)上的有名建築太陽門(Intipunku,Sungate)。對於印加人來說最神聖的建築就是太陽神殿,而神殿的主要大門就是太陽門。它所在的位置就是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其實是印加人奇楚瓦語(Quechua),意思是「古老的山」,是山的名字,後來被拿為當作城市的名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從景點的出入口走到太陽門大約要一個小時,因為時間因素所以我們這次沒有上去,聽說從上面俯瞰馬丘比丘聖城的風景非常美麗。

DSC_0424

一般遊客進入馬丘比丘之後是沿著步道往南走,在經過一段讓人氣喘吁吁的上坡之後,便會接到印加古道(Inca Trail,Camino Inca)最接近城市的一段路。

走在來回曲折的上坡路段,抬頭就可以看見幾棟石頭建造的小屋,這些是城市邊緣的守衛亭,以居高臨下的位置守護著城市的安全。

DSC_0429

隨著高度的逐漸增加,古城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也讓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景象充滿期待。 

DSC_0434

終於,到了第一個可以看見馬丘比丘聖城全景的平台了。霎時間,剛才爬坡的辛苦突然消失,因為眼前的景象實在是太讓人震撼了。

在我看來,馬丘比丘聖城的美在於一種人與環境的完美結合。如果沒有山,城只是一堆石頭的累積。如果沒有城,山只是地球上的另一個突起。只有這樣的融合,才讓人體會到一種相互映襯的壯盛。

DSC_0491

再往前走,山徑沿著南側農業區最上端前進。這一段路就是印加古道最接近城市的一段路,沿途往下看可以看見以石頭堆砌出來的梯田(Southern Agricultural Terraces),還有烏魯邦巴河以及馬丘比丘聖城遺址的西側居住區(The Western Urban of Machu Picchu)。

DSC_0507

馬丘比丘聖城遺址的西側居住區層層疊疊的石造建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動畫大施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Laputa)。

據說從山腳溫泉鎮的邦巴河(Rio Bamba)河谷仰望馬丘比丘聖城,真的會像是一座在天空中的城。這次雖然無緣見到那樣的景象,但從眼前的情景來看,看種感覺一定很像雲端飄浮著一座雄偉的石城吧!

DSC_0461

整個馬丘比丘聖城可以分成幾個主要的區域,維基百科中文的「馬丘比丘」詞條中分成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和祭司和貴族區(居住區)。不過這樣的分區比較偏向於居住區中的建築功能分類,並沒有包含外圍的農業區,而且詞條中所謂神聖區所包含的「拴日石」、「太陽廟」和「三窗之屋」中」,「太陽廟」與其他兩處並不在同一個區塊中,並且少列了「兀鷹神廟」(Temple of the Condor)。所以當初編這個詞條的人應該是沒有親身去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不然就是誤把「主神廟」(Principal Temple)當成了「太陽神廟」(Temple of the Sun)。

在維基百科英文(Wikipedia)的「Machu Picchu」詞條中,是以城牆為界將整個城分為農業區(Agricultural Sectors)及居住區(Urban Sectors)。然後農業區再依所在位置分成高低兩區,居住區則是分成東西兩區。

上面的照片就是位於馬丘比丘遺址東側居住區的幾個主要的宗教性建築。

DSC_0500

從印加古道遠望居住區,堅固的石牆以銅牆鐵壁的姿態守護著這個雄偉的傳說之城。

石城的遠方,群山宛如一個仰望上蒼的印加武士頭像,而整個居住區就像是裝飾在武士面頰上華美裝飾品。

DSC_0508 

很難想像,這麼大的一個石城居住區,入口竟然不是黃金門,而是這麼小的一個石門。

DSC_0519

城門的寬度大概只夠兩個人同時比肩通過,所以想要在這裡拍照的話,想要完全淨空是需要等待一些時間的。

如果可以的話,這裡是個拍照的好地方,從門的前方拍過去,可以拍到後方被門框住的的瓦納比丘(Wayna Picchu)山頭。

瓦納比丘(Wayna Picchu)的意思是「年輕的山」,也宛如印加武士面天頭像的群山最高峰,大約是頭像鼻子的位置。

DSC_0521

近入居住區後回頭看,最高的山頭正是古城名稱由來的「馬丘比丘」,意思是「古老的山」。

DSC_0531

堅固的石牆,抵不住風雨的侵蝕已經逐漸傾毀,如今從城內就能望見農業區中櫛比鱗次的梯田。

遠方的山坳中,太陽門依舊屹立。只是過去只居住750人的古城如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訪,一年超過50萬人的龐大遊客量加快了聖城的崩解,或許下一個地震就會讓聖城變成永恆的傳說。

DSC_0525 

DSC_0537 

進入主要入口(Acceso principal a la Ciudad Inka,Main gate)後的區域是王公貴族居住的區域。這些貴族們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兩層樓式的建築,但是大多不會在進入城門之後的道路旁,住在路旁的大多這些貴族們的衛士。

衛士們住在貴族附近,可以就近保護這些貴族。

DSC_0540

從這個貴族集中的區域遠望,隔著綠地的另一個區域中的建築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講究了。雖然同樣是以石頭為主要建材的房子,卻比較少見兩層樓的建築。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顯示,這個區域大多居住的是一些擁有專業技術的職人,房子是他們的工坊。

DSC_0549

這個貴族集中的區域是位於馬丘比丘遺址東側居住區中,也是遊客對於馬丘比丘居住區的第一印象。在這裡,隨處可以看見印加人精巧的建築技術,將天然的石頭裁切成多邊形之後,再精確地疊合在一起,石頭與石頭之間不使用任何黏合劑。

除此之外,也不時可以看到印加人充分利用地形建築的例子。許多地方的階梯都會採用部分用石頭堆砌,部分直接在地表上挖鑿的方式建造。

DSC_0539 DSC_0574 
DSC_0553

現在的這些石頭房子在過去都是有茅草屋頂的,只是荒廢過後,這些屋頂都消失無蹤,只留下石質的部份讓人緬懷聖城過往的榮光。

我不禁想到,如果今天這些茅草屋頂留下來了,那麼從這裡遠望群山,還會像現在這樣雄偉的讓人感動嗎?

或許就是石頭堅硬的質體成就了馬丘比丘聖城無以取代的風景吧!

DSC_0556

DSC_0559

在這樣的一個粗獷的石頭城裡,也有許多思慮慎密的細節。巨大的石塊之間常常可以看見細小的排水溝,讓位在海拔將近3000公尺雲霧帶的古城有了良好的排水,不會因為積水造成地質的不穩定。

DSC_0560

穿過馬丘比丘聖城遺址東側居住區中目前貴族住所保存最密集的區域是一道石頭階梯,階梯旁可以看見許多還沒有被切割的大石頭,這些石頭以各自的姿態屹立在山頭,用最質樸的性格與周邊的屋宇共存在這高地的山頭。 

DSC_0552 DSC_0572
DSC_0580

走下石梯後是一片小平地,散佈著幾塊看似經過人為切割的大石頭,盡頭是一堵石牆還有一個小型植物園。

整個馬丘比丘聖城中只有一棵直立的大樹,這棵樹其實是刻意留下來的樹。古城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森林所掩蓋,現在的樣貌是經過整理後的模樣。這棵大樹留下來的目的就是見證古城那段被掩藏的歲月。

DSC_0582

這個小型植物園裡栽種著許多印加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民俗植物,還有當地一些蘭花以及空氣鳳梨之類的原生植物。

DSC_0584  

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當地人稱為「Coca」的「古柯」。

「古柯」學名為Erythroxylum Coca Lam,是祕魯原產植物,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葉片可以提煉毒品「古柯鹼」(Cocaine)。不過在秘魯當地則是被當作舒緩高山症的尋常飲料。

DSC_0602

植物園末端有一個切割非常整齊的石頭堆砌起來的牆面,這就是馬丘比丘著名建築之一的「三窗神廟」(Templo de las tres ventanas,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再往前走,就是整個古城中最神聖的區域。 

DSC_0624

首先看見的是「三窗神廟」,這個神廟是以擁有三個面對著日出方向的大石窗而得名。

DSC_0612

關於它的用途則有各種說法。Hiram Bingham根據祕魯當地阿雅(Ayar)兄弟的傳說,認為這裡就是傳說中的Tampu Tocco,印加帝國創始人的發源地。但這種說法後來被質疑,因為所在的方位與傳說不同。目前認為最可能的說法是這裡是依據印加人傳統天地人三界哲學概念所建造的膜拜場所。

在拉丁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所寫的《革命前夕的摩拖車之旅》(Latinoamericana : un diario per un viaggio in motociceletta,The Motorcycle Diaries)一書的中文版裡似乎把這裡跟「太陽神廟」(Temple del Sol,Temple of Sun)混在一起了。不知道是原文就弄錯了,還是中文版翻譯時的問題?

DSC_0614

因為是神聖的場域,所以這棟建築的施工特別精細,每塊石頭都切割的十分平整。

DSC_0613 

「三窗神廟」左邊是「主神廟」(Principal Temple,Main Temple)。這個神廟主要的功能可能是供奉印加人的創造神Wiracocha,祂創造了宇宙與日月星辰。但也有這裡是奉祀義士的忠烈祠的說法。主神廟後方的山丘是「天文台」(Observatorio astronomico,astronomical observatory)整個馬丘比丘聖城最神聖的區域,上面有著名的「栓日石」(Intihuatana,The hitching post of the sun)。只可惜當時我的腦袋因為缺氧根本就不想爬上去,所以連主神廟後方那間著名的「聖器室」(Sacristy)也沒有看見,所以也沒看見傳說中那塊有32個角的石頭。

DSC_0616 

主神廟是在面對「三窗神廟」的左邊,右邊則是「祭司之家」(House of the High Priest)。

DSC_0638

讓我比較好奇的是,印加人的建築物一向都是直接用石塊堆積而成,但馬丘比丘聖城中似乎有不少外觀看起來完整的建築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比較大,而且有使用膠合物把石頭黏在一起的痕跡,會不會這些建築是後人修復過的呢?

DSC_0629

神廟區的另外一側是很深的峽谷,在這裡可以看見面積比城外小的梯田,在導覽地圖上把這裡標註為西側農業區(Sector agricola oeste,West agricultural zone)。

導遊告訴我們,這個區域其實是以前的花園,種植了許多的蘭花與鳳梨,並不是栽培糧食的地方。

DSC_0630

梯田的最上方是一堆看起來很凌亂的大石頭。事實上,這裡是整個馬丘比丘聖城的採石場。

傳統上印加人不會用挖掘的方式挖取深藏土中的石頭來利用,而是使用地面上現有的石塊,所以這些大石頭就是馬丘比丘的石材來源。如果需要更大的石頭,他們會想辦法從外地搬石頭過來,不會去開採附近山區的石礦。

DSC_0660

「天文台」雖然是一個天然的小丘,但是基部仍然有小型的梯田,在過往的年代裡,這裡或許曾經種滿了美麗的鮮花吧!

DSC_0639

這一大片的綠地是「主廣場」(Plaza principal,Main square),是過去居住在這裡的印加人生活的中心,也是居住區的分界。過了廣場就是職人們工坊的所在地了。

走過這裡,馬丘比丘聖城遺址之旅也接近過了一半,遠處茅草屋頂的房子是折返點,走到那裡可以選擇攀登瓦納比丘,或是穿越馬丘比丘聖城遺址的西側居住區往回程而去。

 

延伸閱讀:[秘魯]走在傳說之城的時空中-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DSC_0512

世界遺產基本資料:

名稱:馬丘比丘聖城遺址 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
國家:祕魯Peru
所在地:秘魯(Peru)
方位:西經13.11度;南緯72.58度
遺產類別:(i)(iii)(vii)(ix)
遺產種類:複合遺產
列入遺產時間:1983
其他:Ref: 274
連結:
http://whc.unesco.org/en/list/274

說明:
座落於安地斯山顛、海拔2,430公尺處的馬丘比丘,為印加帝國所遺留的巨石遺跡群,其四周壯麗的群山景緻,更襯托出此遺址的宏偉。遺址內巨大的石牆、台階以及斜坡道等石造建築,渾然天成,而位於安地斯山東簏、亞馬遜河上游盆地的絕佳地理位置,更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DSC_0536

 秘魯之旅相關文章

 [秘魯]初訪天空之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秘魯]走在傳說之城的時空中-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秘魯]風沙星圖 - 納斯卡線條與地畫(Lines and Geoglyphs of Nazca) 

 [秘魯] 高原上的弟弟哥哥 - 的的喀喀湖 (Lago Titi Caca) 

 [秘魯]數大便是美-秘魯鳥島(Islas Ballestas)生態之旅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