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73

金門榕園的某個角落裡,有唯一的閩南古厝。這幢外表散著花崗岩溫潤色澤房子的最後主人是一位老太太,而在她搬出這棟過去掛著西洪4號門牌的房子之後,房子的院門被鑲入了「慰廬」兩個字。

DSC_0333

房子所在的位置是過去曾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美名之稱的「西洪」。但在現在被稱為西洪風獅爺的石獅(有一說為「鳳母石」)被人擊破之後,原本既富且貴的風水被破壞。沃土變成了「西洪沙原」,漂動的沙丘讓這裡的居民逐漸外移。根據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的《正氣中華報》報導,當時的西洪只剩下四座院落與八九棟民房,還有環繞村莊的六七棵大榕樹。

到了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前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巡視太湖工程時來到這個快要被積沙掩上後屋簷的小村莊,便指示在附近另闢國民住宅,將此處居民遷居,同時破屋整新,興建一個現在被稱為榕園的遊憩區。

當時的整建,留下了唯一的民居,就是現在的「慰廬」。

DSC_0349

從建築型式來看,「慰廬」的格局是金門最常見的「一落四櫸頭」,房屋正身加上左右兩側各兩間房的櫸頭(廂房),還有以院門圍起的天井,就是建築的全部了。

DSC_0334

但這樣平實的建築,除了「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的傳奇、西洪飛沙來由的故事之外,還在金門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DSC_0341

一進慰廬正身,迎面而來的屋樑上就是一張前總統蔣中正來訪的老照片。

DSC_0345

至於原本懸掛子婿燈的位置,則是高高掛起寫著「慰廬」兩個字的大燈籠。

只有兩側牆壁上的說明,才讓人對於這裡的前世今生,還有屋主的生平有了認識:

DSC_0339

榕園簡介

  「榕園」原名西洪,又名鳳山,為明嘉靖,隆慶年間國子監助教洪受故居,洪受當年全族貴盛,時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諺。
  村居本島東部平原,明末鄭成功伐木造船,樹林被蔓,風沙為患,房屋多被淹沒,祉存今之「慰廬」一寓而已。民國四十五年間,金門縣政府為策居民安全,乃擇地遷建,以安民生,自軍民大力造林綠化金門以來,西洪亦一蹴而為金門林木拱茂綠草如茵之幽美園林矣。
  五十六年八月,前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以此地風景佳構,囑廣植花卉,闢為風景區,以古榕蔚然如蓋,為名曰「榕園」,經整修後之古屋,名為「慰廬」,右建一亭,名曰「思親」,蓋寓有深意焉,園後山阜,石級曲折而上,名曰
「曲徑通幽」,綠蔭深處,則名為「別有洞天」,實為軍民遊憩之勝地也。

DSC_0343

洪受生平

  洪受,字鳳鳴,金門西洪人,學問精博,早年即任州、縣學,所授門生登科第甚眾,一時望重士林,被尊為「大師」,嘉靖四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五年),以歲貢出仕北京國子監助教,後陞任夔州(今四川奉節縣)通判,卒於任所。
  受生平潛心力學,於經傳多所發明,著有「四書、易經從止錄」及「滄海紀遺」二書,前者為闡揚朱子疏註四書、易經之作,以正諸家雜紀,可惜失傳。後者乃金門方誌之始,為金門史料之重要文獻,其書撰於隆慶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旨在補同安縣誌,(金門原屬同安)紀金門之不足,蓋取金門遺珠之意也。民初,此書曾被收入上海中國圖書有限公司之「明清筆記小說叢書」,由中華書店發行。民國五十八年金門文獻委員會因遍求中華版未得,乃將五十五年所發現之清代手抄本予以整理審校付印,列為金門叢書之二。

DSC_0352

姑且不論現在所傳的《滄海紀遺》版本與內容是有問題的。這本書的存在,開啟了金門四百多年以來的文史紀錄之始,前仆後繼的研究者及同好,以各自的方式豐厚了金門的文化內涵。

DSC_0337 DSC_0346  
DSC_0357

當然,我們都不是研究者,只是因緣際會來訪的八方遊客,短時間之內無法吸納太多深奧的文史典故。

作為一個專業或業餘的觀光客,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金門硝煙散去之後的寧靜致遠,找到旅程中的身心安傾。

DSC_0471  

旅遊資訊

電話:082-330-599
地址:金湖鎮榕園旁
開放時間:上午8:30至下午17:00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尚義機場依路標往山外方向,到山外後往榕園方向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由山外車站搭23路往田浦(繞建華)公車前往,在「金門高職站」下車,班車間隔約一至二小時

 

 鄰近景點

 金門太湖八二三戰史館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西洪風獅爺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