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793

小橋流水,亭台水榭,這樣美麗的景色不是風光旖旎的中國杭州西湖或是蘇州園林,而是在曾經是前線戰地的金門。

DSC_0121

這裡是金門太湖休憩區的「中正紀念林」,入口處階梯山牆般的牌樓加上兩側的軒亭,充滿了中國浙江民居的風格。

DSC_0778

還沒踏進大門,旁邊就可以遠遠看見一潭靜謐的池水,藍天白雲綠樹的倒影與周邊景物成就了充滿文人氣質的水色波光。

DSC_0784

如此一個充滿文人氣質的地方,很難讓人相信是由國軍官兵所興建。

民國七十五年,適逢前總統蔣中正先生出生百年,在當時的社會情勢之下,自然會有所謂「為了緬懷先總統 蔣公的豐功偉績暨百年誕辰而籌建」的行為。

DSC_0787

還好,當時的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趙萬富將軍採擷相關單位與專家意見之後,決定採用台灣大學所設計的傳統建築風格,而不是九六一五政戰幹部親自設計的現代化風格,才為充滿陽剛軍事風格的金門增加了一個帶有濃厚文化內涵的遊憩空間。

DSC_0797

蔣中正先生於浙江省奉化縣出生,所以當年台灣大學在以傳統建築風格設計時自然也採用了大量的浙江民居元素。只是金門畢竟地屬福建南方外海,而台灣也是長期深受閩南文化薰陶的地方,於是「中正紀念林」的入口也有閩南文化特色的朱紅色梁柱與磚紅瓦片,以及金門特色的花崗岩石牆。

DSC_0800

一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蘇州古典園林」(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中的許多地點一樣,「水池」是「中正紀念林」入口庭園的中心。水池周邊低矮的池岸與鄰近[榕園]中樹冠整齊的榕樹林營造出開朗而且質樸園景風格。

這裡的建築是以最低限的姿態存在,亭台水榭之間是以蜿蜒曲折的九曲橋於拱橋相連,雖然沒有直來直往的廣獷豪邁,卻也有另一種迂迴的纏綿情致。

DSC_0826

江南園林是講究隨形就勢,師法自然的,追求渾然天成的境界。「中正紀念林」裡的園林水池看似天然形成,其實是經過當時施工的國軍官兵努力構工的成果。

這個水池是個人工湖,本來是一灘黃土爛泥,要挖掘地基十分不容易,據當時施工的官兵形容,常常是挖一尺,自己的雙腳也陷在泥中幾十公分,後來一鋤一土的挖掘加上抽去裡面的積水,終到達可以用花崗岩排放在地基上的程度,然後才有之後的水泥灌漿及立橋柱等工程,進而興建水榭與四元亭。

DSC_0825 DSC_0829
DSC_0810

如今人們跨橋越池,看見周邊這些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景象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被眼前極具詩​​情畫意的景緻打動而陶醉。 

有人說,江南園林的特點妙在小,精在景,貴在變,長在情。「中正紀念林」的入口園林可以說是深得其趣,處處都可以看見好風景。

DSC_0839

過了小橋之後,池水對岸就是中正紀念林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中正紀念林

從Google Map所提供的衛星地圖可以看出來,過了水池之後直走,就可以到達八二三戰史館還有俞大維先生紀念館了。

DSC_0812

雖然中正紀念林的面積只有6公頃,但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經營,如今已經是綠樹成林,松、杉、樟、榕等各種樹木井然有序,茂盛成蔭,而入口的斜坡上則是可以看見油罐從修剪而成的「中正林」三個字。

DSC_0805

令人難解的是,像這樣一個美麗的景點,又位在金門國家公園的範圍當中,怎麼水榭上的紅瓦殘破都沒人管呢?

或許,中正紀念林的興建是因為某個曾經被神話的人物,但它的存在卻也真時的反映了某個時代的社會氛圍,如果只是因為抽象的意識形態而不敢加以修整,那未免太糟蹋了當年構工官兵們的汗水。

DSC_0814

以金門現在的旅遊景點來說,太湖周邊算是遊客比較少的區域。少了人聲的嘈雜,包括中正紀念林在內的周邊景點,其實不失為一個可以讓人放鬆緊繃神經的所在。

DSC_0802

繞回入口的牌樓處,從門口看出去就是煙波繚邈的太湖了。

DSC_0786

太湖的對岸,是中正公園的牌坊,在白雲藍天之下,與中正紀念林恆久地遙遙相望。

DSC_0804

旅遊資訊

地  址:金門縣金湖鎮山外至林兜間
自行開車:自山外循太湖路二段或復興路往太湖方向,至士校路左轉,過太湖二橋右轉,沿太湖湖畔前進即可到達。
搭乘公車:自山外車站搭20路往復國墩公車在「中正公園」站下車後步行即達。或是直接從山外車站走到太湖。

DSC_0776

附錄: 中正紀念林規劃與施工相關報導

19860815正氣中華報-1

19870115正氣中華報-1   19870303正氣中華報-2   

19870303正氣中華報-1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