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塔影壓滄波,反照射巖樹。顛倒非神通,理惟靜者悟。」這是清人林樹梅所著《太武山十八詠》中描寫金門太武山頂 「倒影塔」的句子,描寫石塔影子映照在海面後再反射回來的奇景。

「倒影塔」與金門城文台古塔,前水頭茅山塔合稱「金門三塔」,都是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所建的石塔,但在歷史長河中,堅固如磐石一般的質地並不能保證永垂不朽,總會有頹圮的一天。花崗岩質的「倒影塔」雖然所在位置是三塔最高者,卻也是命運最多舛的,幾次歷史上的起落對它都造成了影響,光是有記載的重建記錄就有三次。但也因此,塔周圍留下了為數不少的石刻碑碣,為這個太武山十二景之一的戲劇性身世留下註腳。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從太武山腳的忠烈祠沿著玉章路往上走,可以看到路旁有一塊石頭刻著:

倒影塔

明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

金門縣長李炷烽敬題

的文字。從旁邊的石梯往上走就可以連結到「倒影塔」。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到達倒影塔之前有一條岔路,可以看到被榕樹盤根而據的巨石上有著充滿戰地風情的石刻:

總統訓示

精誠奮發者必勝

一心併力者必勝

哀兵敢死者必勝

金門司令官恭錄

中華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卅一日

這一類激勵民心士氣的石刻在金門戰地政務時期很常見,尤其是整個太武山區曾經都是軍事要地,宛如一個大型的營區,更是常常可以看見。這些可以視為標語的石刻在營區舊址中都可以看見,但是有許多隨著營區的荒廢而被荒煙蔓草所掩沒。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雖然石刻上沒有當年的金門司令官是誰,但從刻石的時間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卅日依舊可以推論出當時的司令官是誰。

民國五十四年三月十六日到五十八年一月五日間,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第六任司令官的人是尹俊將軍。

尹俊,字杰夫,湖南邵陽人,民國十九年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第七期步科,曾經率領十八師部隊參與古寧頭戰役,戰後蒙總統頒授五等雲麾勳章。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再往上豁然開朗,石鋪平台旁有一塊巨石,刻著

明延平郡王

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傳說旁邊的石洞是當年鄭成功下棋的地方,而平台是鄭成功觀兵處。兩岸分治以後,鄭成功被台灣塑造成「光復」、「復興」、「繼承正統」的形象,所以很多地方都有相關傳說,也把他的歷史地位提高。但對金門人而言,對於他的評價普遍不高,關於這一點,要講清楚頗費時間,將來有機會再提。

這個石刻是民國五十八年時,由金門社教館鐫刻,不過這些字有個問題.......

《說文解字》:「奕,大也。」《詩經˙大雅˙韓奕》:「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說文解字》:「弈,圍棋也。從丌、亦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後來把「奕」與「弈」兩字混用,連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奕」字下也寫:「通弈。」所以這一帶的石刻都是用「奕」字代「弈」字使用。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平台另一側有道新建的階梯,往上走就通倒影塔,就在剛要往上爬的地方,石頭上刻了「長嘯」兩個字。

很可惜,這兩個字沒有年代,也沒有落款,所以關於這兩個字的來源只能就文獻紀錄來推測。

如果要找與太武山有較深淵源的人,就不能不提到後浦人林樹梅。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林樹梅,字嘯雲,亦曰瘦雲,生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本姓陳,生父陳春圃為金門營百總,將其過繼給林廷福當養子。初名光前,字宦夫。少賦梅花詩為師所激賞,贈字樹梅,因以字行。晚年常登金門太武山頂,撫石長嘯,聲徹雲表,自署「歉雲子」。他最為人所知與太武山相關的傳奇就是在山中藏劍的傳說,據說他所藏的一對劍因有五金之精,所以清朝海印寺的僧人夜間往山裡望去都會看到直衝雲霄的劍氣。

至於這兩個字是不是他所題當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但是出處典故,從地緣來看,應該與他很有關係。不過,還需要更多的文獻來證明。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順著石梯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塊石碑,這塊石碑記載著倒影塔前一次重建的前因後果。

重建倒影塔碑記

太武山之有倒影塔不知建自何時,其可知者當為有明初葉物。據志載:「山有十二勝景,塔占其一;塔影倒海,游魚屏跡。明代鄉先正多有紀詠,則明中葉□有塔審矣!」山距海七、八里而遙,塔在山之巓;並影乃及於海上,或云「塔影朝陽」,故名「倒影」,是則奇矣。顧余謂數百年巍然長存,繫人心之仰止、作航海之標準,所關尤鉅,非僅以勝名也。民國五、六年間,大風地震,塔亦就圮。丙子秋,鄉人士倡募經營,即舊址而重建之日。甚至頂凡七級、高丈八有奇。循級而登其巓,縮全島於一覽,儼中流之砥柱,洋洋乎大觀也。董其事者蔡嘉種、許維舟、林乃斌、王廷植、林燕貽、何肅牆、陳智澤、王金鎮、蔡曉東、陳慶珪、張雲瑤、□安□。輸以貲者陳廷□一百八十元、□昌一百八十元、王金城一百元、陳清吉一百元、吳光杆五十元、張延四十元、何肅□二十元、林□白五七元、林聖州皆有造於斯塔。工既竣,乃記其巓末如此。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夏月,里人林乃斌識,陳慶珪書。

(*標□處表字跡不清或不識其字)

由此碑文可知,民國五、六年間,倒影塔就曾因大風地震而毀壞,到二十五年時,林乃斌等人才發起重建,隔年竣工。塔有七層、高有丈八(5.76公尺)。

碑上有名者幾乎都是當時各界名人,像是得月樓的題字者許維舟,建洋樓的陳清吉,修建葉章塔的何肅牆,曾任金門縣商業會會長的王廷植、林燕貽等人。

DSC_0889(2007).JPG

只可惜民國二十六年重建好的倒影塔不久就因為當年適逢七七盧溝橋事件,日軍也於十月佔據金門,當地人傳說倒影塔的重建是為了引導日本人上岸,倡建人之一的張雲瑤更因此事被冠以「通日」之罪而被槍決,雖然整件事很有可能是政治上的冤殺,但重建的倒影塔因此蒙上不祥之名,沒有多久就被拆掉了,只留下這塊碑見證政權轉換之際的一頁政治鬥爭史。

所以,當前幾年倒影塔再次重修,這塊碑差點被當成垃圾處理的事情傳出來時,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還好地方有心人士的關切與金門縣政府的關注才把這塊重要的碑記留下來。

請看當時中央社的相關報導: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復建施作不當破壞附近景觀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六日電)金門太武山頂「倒影塔」進行復建工程,不料發生包商未依規定申請建築執照,及施工方式、範圍與計畫有異,造成附近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景觀遭破壞,金門縣政府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一致要求包商停工,並將就違法部分清查,以確保文化資產。

位於太武山的倒影塔,為明代初年興建的三座石塔之一,與名列台閩地區二級古蹟的文台寶塔齊名,民國七年毀於地震,二十四年曾重建,旋因軍事因素拆除,遺留塔石僅四件原構件,金門縣政府為恢復古蹟,斥資新台幣近三千萬元,連同水頭矛山塔於今年二月十七日動工復建,預定七月底完工。

不料,由於倒影塔復建工程施作不當,大型機械怪手開上塔址下方的另一處古蹟景點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將原有的景觀平台鏟平,而且民國二十六年立的「重建倒影塔碑記」歷史石碑也被棄置在地上,與工程沙石和在一起,引起文史工作者的高度關切。

針對倒影塔復建工程施作案,金管處指出,倒影塔位在金門國家公園太武山特別景觀區內,當初審查時的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承包的現代營造公司提出復建工程主要工項均於工廠內製作,再運抵現場安裝組立,且由於位置地形的關係,採小搬運與安裝組立等工作均須採人力進行,不會使用大型機具施作,才予以同意,並請依建築法相關法規申請雜項建築執照。

金管處表示,全案包商未依建築法規定申請建築執照,廠商即逕行施工,且其施工方式與範圍與所審計畫內容有所差異,將先函請金門縣政府要求包商即刻停工外,有關不當施作影響的環境與周邊設施等,將於清查後提出損害復原或賠償要求,另違法部份並將依相關規定處罰。

對於保存文化資產的美事,因包商未依規定辦理發生波折,金門縣政府民政局長洪國正下午趕到太武山了解,將隨意棄置的石碑安置妥當,縣府強調,將要求包商立刻停工,依法申請建照,並依計畫施作。至於包商陳榮文也坦承施作疏失,為了趕工才未請准建照即先行動工,他表示,將向金管處請示後續處理問題,配合做好保存文化資產工作。 5/26/2004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民國九十三年重建倒影塔自然也留下碑記:

倒影塔整建碑記

夫太武山雄偉莊厚,崚嶒皆石山顛,倒影塔者係七層實心,形制高五點七六公尺,狀呈八角形,為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一三八八年,江夏侯周德興始建。有明一代海權思想沛然昌盛,是時非機械時代之海上航道,須沿循島嶼外緣,傳船工賴此並傳習前人所示航道,參據簡略輿圖經商,威武海上稱便。巍立峰頂稜線之倒影塔更是俯瞰金門海域,供南北舟楫航行之指標。蓋以山川秀麗石塔崇峻,自有明以來,形飄影倒魚屏其迹,是故文人雅士羈旅從遊,佳作傳唱史不絕書。此塔鐫刻文峯聳秀四字,寄寓昌振文風之意,尤盼承繼過往二百餘年進士登第遍地科甲之盛緒,寄興文於後世,著公益於立即。是故寶塔崇巍又屬器用不凡。民國七年其因地震之故塌毀,廿五年秋重建,翌年夏完工,惟落成後有謂將成日敵轟炸之目標,旋遭拆除,幾般興頹情牽數世,金門縣政府為紹承歷史風華,爰乃葺復僅餘之石塔構件重建復原,即於民國九十三年,公元二零零四年孟春鳩工施建,同年初秋告竣。祈冀金門三塔長佑浯島,再開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盛世。殷願彌懷值茲藏事特為記勉。

金門縣長 李炷烽 敬泐

浯州後學 唐敏銳 敬書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歲次甲申季秋吉旦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從石梯走到頂就是倒影塔,下了塔可以走到塔下石洞的另一側。

這一側在以前是被封起來的,因為這裡是營區。撤軍之後才把它打通。

此洞深十三公尺,寬七公尺,高四公尺,是明末鄭成功當年觀兵弈棋處。原來有一付刻上棋盤的古桌椅,但已毀損,目前所見為駐後來軍整修後的樣子,至於兩個花崗岩長石椅則是最近一次整建工程所加。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裡面有一塊金門社教館在民國五十九年用白色大理石鐫刻的碑:

宋丘葵石室誌

接石為巢瓦縫攲,家風惟有白雲知。
連筒遠取煎茶水,種竹先尋挂衲枝。
庵小偏涵新世界,山空不見舊亭池。
清宵一叚西來意,林影參差月上時。

庚戌年金門社教館勒

這原是邱葵的《題誼上人石室》詩,不過詩中的場景到底是應該是海印寺後的古石室還是這裡,還需要再仔細推敲。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當然,留下石刻的不一定是文人雅士,也不一定是公侯將相,如果仔細觀察石壁,常常可以發現上面有一些不知出處,也不知何義的文字。這兩個字是在石室外的山壁上發現的。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附近舊營區山壁上有一個石刻,上面刻著:

同治戊辰花月

藏書處

雪樵黃周卿書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同治戊辰是七年(1868年),基本上那年前後都不是好年,從《金城鎮誌》的記載來看,那幾年的金門狀況真的很糟:

同治三年(1864)饑;斗米八百錢。

同治七年(1868),旱。

同治八年(1869),旱,大饑。

同治九年(1870),大旱,饑。民掘草根,煎乾葉為食,餓殍載道。

同治十年(1871),冬十一月,雨雪三日,冰堅二寸許,長老皆以為未見。

不只發生旱災,冬天還下雪,加上連年饑荒。這個藏書處或許就是某人上山時的避難所吧!不然,一般人是不會刻意把書搬到山頂來的。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倒影塔下的巨石上有整個石刻群最大的一片石刻,是為了慶祝金門建縣九十週年暨世界金門日,由福建省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與縣長李炷烽所題:

金門建縣九十週年暨世界金門日宣言

金門固守閩南天險 致以歷代兵燹 數承戰禍 唯吾先民 累世胼營 爰得 人丁不滿百 京官三十六 海濱鄒魯 譽載華表 鬱鬱蒼蒼 黍禾酎足 斯逢建縣九十週年慶暨世界金門日 戰爭無情 和平無價 島內島外 匯聚無數金門人的感懷與希望 興思歷史過往 勾勒未來遠景 讓兩岸認識金門 讓金門走向世界

謹此宣言

我們追求和平的決心與毅力絕不改變 我們是兩岸友誼的橋樑 不是兩岸爭戰的沙場 我們即將不再是離島 乃是以海洋與大陸為腹地的中心 戰役遺跡 僑鄉文化 閩南風情 自然生態 舉目所見獨特的在地文化 尤屬世界珍貴之資產 讓我們結合海內外鄉親與關心金門的各界人士 建構金門成為和平經貿特區 追求島嶼永續發展 掌握區位優勢 建立文化認同 共同努力 持志不懈 將金門推向國際舞台 

未來 金門將要起飛

今天 金門正要出發

偉哉仙洲 大哉金門 

福建省主席顏忠誠 

縣長李炷烽撰書

歲次民國第二乙酉(西元二○○五)年拾月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倒影塔以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地位,匯集了古往今來得石刻碑碣,雖然有古有今,但都為所屬的時代作了見證,所謂「雲去雲歸亦自由,古人今日共風流。」至於文章好壞,那就因人而異,隨人各自感受吧!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