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917

每個地方都該有一個亮點,一個地標性的建築物或地點,讓素昧平生的人可以一眼就辨識出這個地方,以後看見這個亮點也能馬上聯想到這個地方。

在金門傳統聚落裡,這樣的亮點往往是一棟充滿異國風情的洋樓。落番致富或事業有成的鄉親,將建築費用匯回故鄉或是親自尋找在地的工匠,在故鄉的土地上興建起規模宏闊或富麗堂皇的洋樓來彰顯自己的成就,光耀自己的祖宗。

興建給自己家人住的洋樓很常見,但是以個人的力量為鄉親興建一棟美麗的洋樓作學校就很少見了。而金門碧山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聚落中央就有一所私人籌建的學校,現在不但是聚落的亮點,也是全村唯一被金門縣政府指定為古蹟的文化資產。

這所成為碧山亮點的學校是「睿友學校」,第一期主體建築於民國廿五年(1936年)竣工,是鄉親陳睿友先生赴南洋發跡後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先生返鄉籌建(《金門古蹟導覽-45處新版》一書中則寫逝後其後人提撥)的學校。原本的規劃是佔地約二十公畝,包含禮堂、教室、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及浴廁等的建築群,但第一期主體建築竣工後,因為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佔領金門而暫停後續工程。之後又接連遇到國共戰爭,兩岸分治,剩餘建材大多被國軍搬去充作軍事工事建材,工程因此完全停止。

雖然「睿友學校」沒有全部完成,但在第一期主體建築完成之後就開始招收碧山本地還有鄰近山后、山前、東珩、東店、西吳、陽宅、田浦、大地等聚落的兒童就讀。不但全免學雜費,對於校長及教職員的聘任也十分嚴謹,而且為了避免往後沒有營運的經費,還籌了一萬銀元定存在廈門中國銀行,以利息來聘請教職員及添購設備。可惜時局動盪,再多的計劃也比不上變化,學校業務終究是停止。校舍在古寧頭戰役時成為青年軍營房,再轉為碧山小學校舍,最後成為三山村辦公室。直到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被指定為古蹟以前,「睿友學校」在三山村辦公室遷出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空置的。民國一百零一年(2012年)金門縣政府完成古蹟整修之後作為碧山東沙社區發展協會使用。

整修後的「睿友學校」,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的高大山頭再顯風華,尤其山牆上鮮明的國旗及國民黨旗泥塑最引人注目。如果您有機會來金門旅遊,不妨安排到碧山一遊,拜訪「睿友學校」這個私人興學的典範,感受有為者對於故鄉教育的重是,還有對於故鄉子弟的殷切期盼。

DSC_2909
1.睿友學校的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山牆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等泥塑主題。

DSC_2973 DSC_2967
DSC_2977
2.睿友學校擁有以泉州白石為廊柱的長廊,為學童提供一個休息時能夠遮陽蔽雨的地方。

DSC_2966
3.學校前空蕩蕩的廣場

DSC_2972
4.整修之後的睿友學校大門

DSC_2922
5.一樓正中央的部分是禮堂,現在成為展示空間。

DSC_2960
6.原本腐朽的木梯在整修後展現秩序之美。

DSC_2951
7.上樓之後可以看見過去的校長寢室。

DSC_2945
8.校長寢室兩邊都有露臺,露臺邊緣是從當年從廈門買來的水泥預鑄欄杆。

DSC_2933 DSC_2934
DSC_2935
9.露臺往下看可以看見排水孔。這些用灰泥作成青蛙與鯉魚造型的排水孔看起來栩栩如生。

DSC_2948 DSC_2955
DSC_2930
10.露臺可以居高臨下地俯瞰週圍的閩南傳統建築,視野非常好。

DSC_2899
11.走到睿友學校建築後方可以看到一個小庭院。

DSC_2879
12.庭院中最明顯的建築就是幾個防空洞

DSC_2890
13.防空洞的入口處還用毛筆寫著 保管人 陳榮山 王添城

DSC_2884  DSC_2880
14.防空洞外牆上鑲著一塊睿友學校重修誌

DSC_2883
15.這一塊石碑寫著關於這一次睿友學校古蹟整建的前因後果。

DSC_2907
16.蔚藍天空下的睿友學校美得讓人屏息,吸引了往來遊人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來這裡尋找碧山風獅爺的人停下來拍照。

DSC_3039
17.原本這個學校是屬於孩子們的,只是歷盡滄桑後,孩子成了少數的存在,偶而傳來的笑語讓人更加珍惜。

DSC_3063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稱:睿友學校

類別 古蹟

指定
類別

縣(市)定古蹟
種類 宅第
地址 金門縣 金沙鎮三山村碧山1號

竣工
年代

民國廿五年(西元 1936 年)
*文化資產局網頁資料誤為1926年

法令
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指定
理由

1.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評定
基準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公告
    

2006/06/13 公告
文號 
金門縣政府文資字第0950022518號

歷史
沿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間,赴南洋發跡的陳睿友先生,提撥銀元二萬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先生,全權返鄉(碧山)籌建「睿友學校」。是校規劃構想,有禮堂、教室、教師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浴廁,佔地約二十公畝,建築物佔地約三分之一。前為二樓西式建築,其建材採石、磚、花崗石及木材構造、正面走廊石柱踏階,皆自晉江之泉州白,大禮堂橫樑係用南洋運用之冰片木材,而牆壁全由大陸定製之紅磚砌成,不透風不透熱,冬暖夏涼。第一期主體建築於民國二十五年竣工,美奐美侖。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引人注目;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第二期教師生活設施及體育運動場所正準備施工,惜因抗日戰爭爆發,金門陷日而停輟。剩餘建材殊多嗣後被國軍搬運充作軍事工事建材。
  學校竣工後,隨即招收碧山及鄰村山后、山前、東珩、東店、西吳、陽宅、田浦、大地等村社兒童就讀,概免學雜等費。睿友學校辦學認真,曾由檳榔嶼鄉僑陳能顯向廈門集美學校校董陳嘉庚提出申請,補助辦學經費及支援師資。因此,校長聘任十分嚴謹,需經廈門集美學校董事陳村牧先生介紹。首任校長為王國禎先生擔任,並聘本村師資陳振坤、陳安補等教員。
  睿友學校建校理想甚為長遠,為免往後經費不繼,捐資壹萬元以陳文允、陳智炎、陳允妙等三人代表名義,專戶定存廈門中國銀行,以孳息聘請教職員且添購設備。
  抗戰勝利後,政府無力普設小學,里人經集議由陳怡情執筆,函南洋鄉僑陳智從、陳能顯、陳允妙等前輩,向僑埠鄉僑募款,乃央集美學校陳村牧先生介紹安溪才俊李擇土先生任校長,為時雖暫,惟成績斐然、蜚聲全島。惜因大陸戰局急轉,李校長逼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初返大陸,學政暫由本鄉教員陳文聚、文和昆仲維持,旋即古寧頭戰役,校舍為青年軍遷作營房、學校被迫停課。迄民國四十年秩序粗定,時政府始設縣立碧山小學,仍借用睿友學校校舍上課,嗣後並借三山村公所使用。
建築特色 學校佔地約20公畝,建築物佔地約1/3,前為2樓西式建築,建築平面格局為三開間,中有閣樓。本體牆身為正面水泥粉光加白漆,側、背面下緣磉仔石平砌,上緣外層抹灰;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外觀造形為巴洛克風格的山頭,上有印度樂儀兵、警察泥塑及傳統花草裝飾主題,並飾以國民黨黨旗及中華民國國旗。
附近景觀

前面為一空地,平時居民停車打籃球之用﹔後方為一小塊農地種菜。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DSC_2908   

旅遊資訊

睿友學校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碧山1號
電話:082-351473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環島東路一段至陽翟後轉陽沙路,過安瀾國小後即可在路邊看見碧山村名碑,再右轉進入聚落即可到達
搭乘公車:可在沙美車站搭18、31路公車或在山外車站搭25路公車,在「碧山」站下車。

周邊景點:陳德幸洋樓陳清吉洋樓陳氏小宗宗祠碧山風獅爺I碧山風獅爺II

延伸閱讀:金東之珠導遊誌-金門碧山八大傳奇(碧山八景) 

DSC_2920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