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官道新橋

「新橋」不新,清朝光緒年間便已存在;「新橋」很新,如今看到的樣貌是這兩年重修的結果。但無論它新不新,它的名字就叫做「新橋」,就像杭州西湖的「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一樣,「新橋」只是橋的名字。

古官道新橋

早先金門古官道的「後浦路」支線走到這裡就是海了,如今煙波飄渺的金山池正是圳仔溝(賢庵溪)入海口處的近海。這條橋到底存在多久了?目前的資料還沒有定論,但是依據《金門縣誌》的記載,光緒卅三年(1907年),副將劉賢斌與當地士紳林豪、陳佐才就倡捐重修,因此可以推知,如果這條橋重修後沒有毀壞,那麼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很可惜,雖然當時花了四百六十大洋重修,但是位於出海口的橋樑受到潮汐影響總是比較容易損壞,所以在這次金城鎮公所重修之前,「新橋」已經是崩毀狀態了。

古官道新橋

隨著金門縣文化局與金城鎮公所古官道復原工程的進行,從現在空中大學沿著金山池到山前聚落的這一段路基被整理出來,沿途鋪上石板,新橋也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重建,成為這段路跨越圳仔溝(賢庵溪)的重要途徑,也成為聯繫這條綿綿思遠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風景。

新鋪面的古道,成為古今時空的連結,引領人們走到那個官民商旅藉此往來的過往歲月。

古官道新橋

橋端的小亭,是供作行旅休憩的「路亭」,雖然造型簡單,卻為過往的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所在,與「新橋」一起訴說古時人情的醇美。

關於這個「路亭」,那就是另為一個故事了。

古官道新橋

昔日的內海成為了湖池,灘地也種上了樹木,百年前劉賢斌、林豪與陳佐才重修「新橋」不知是否能想像百年之內地景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甚至昔日漲潮時無法通行的岸邊道路,如今根本不受潮汐影響,成為人車往來頻繁的道路。「新橋」底下溪水潺潺而過,往日的溪水入海衝處的景象,人們只能依藉文獻記載來想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