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903.JPG

如果說來到東引有什麼一定要去的地方,那一定就是「東引島燈塔」了。

沿著燈塔路走到底就是一段沿著岩山開闢出來的步道了,只容兩人擦肩而過寬度的步道,蜿蜒在山海之間,預告即將見到的美景。

如果說海的美是一種遼闊,山的美是一種壯麗,那麼這段路就是一條山海之間的裝飾彩帶,以繞指的溫柔緩合兩股力量的遼闊壯麗。

走到底,眼前是一座充滿18世紀英國建築風情的燈塔,這就是「東引島燈塔」,中華民國目前治權所及最北處的燈塔。

事實上,沿途就可已陸續看見燈塔的附屬建築,純然白色的建築外牆,搭配蔚藍的大海,藍與白,一幅不須修飾的希臘地中海風景。

縱使在這個夏末秋初時節,天空被厚重的雲朵掩蓋,依舊擋不住旅人的腳步,跨越海洋,八方而來,尋訪這個傳說中的「東引別墅」。

DSC_3831.JPG
1. 通往東引島燈塔的步道開口可以看見大石頭上寫著「燈塔」二字。

DSC_3838.JPG
2. 繼續往前走一段路就可以看見東引島燈塔真正的入口,旁邊可以欣賞東引著名景點之一的「太白天聲」。

DSC_3844.JPG
3. 這一帶的花崗岩色澤偏白,當海浪擊打底下的岬灣時,浪濤聲迴盪在山海之間。

DSC_3841.JPG
4. 從太白天聲的眺望台往上望,就可以看見山壁頂端的燈塔附屬建築。

DSC_3853.JPG
5. 燈塔步道的白色水泥護欄宛如一匹白練般,瀟灑地在巨石間伸展綿延。

DSC_4063.JPG 
6. 步道沿途可以看見空置的營區據點,宛如孤懸營區的堡壘。

DSC_3864.JPG
7. 快到燈塔時,可以看見下方的霧砲與放置霧笛的平台

DSC_3868.JPG DSC_3877 
DSC_3870.JPG 
8. 步道走到底就是燈塔,燈塔前方有一道長長的花崗岩石梯。

DSC_3869.JPG
9. 雖然燈塔入口處上掛的牌子是「東引島燈塔」,但燈塔前的解說牌上寫的是「東湧燈塔」。

DSC_3879.JPG
10. 從東引島燈塔門口向外海看

DSC_3873.JPG
11. 沿著燈塔底走一圈,可以看到後方山頭上的附屬建築,花崗石巨岩上矗立的白色建築讓這裡很希臘。

DSC_3874.JPG
12. 雖然海面上籠罩著海霧,大海給人的感覺依舊浩瀚。

DSC_3880.JPG
13. 燈塔本身是參觀路線的轉折點,再來就是長長的階梯,其他附屬建築幾乎都在上面。

DSC_3887.JPG
14. 台灣其他地方的燈塔都是燈塔建築高於附屬建築,只有東引島燈塔不一樣,燈塔位在臨海岬角,其他建築在上方。

DSC_3997.JPG

i00589.jpg

15. 因為位於地勢較低的地方,所以能用俯視的角度來欣賞東引島燈塔之美。

東引島燈塔落成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燈塔本身為白色圓筒形磚結構,塔高24英呎,燈高325英呎,可以分成塔身、塔燈及塔頂三的部分。

塔身兩層,由石板基座、筒身、筒頂三段組成,外牆漆為白色。

塔燈為鑄鐵構造,分為上下兩段。
下段為主要工作層,外牆由十六面鑄鐵牆板鉚成封閉實體,並設有八櫺旋開式通風孔洞。
上段為透明玻璃罩,亦由十六面構成,除三面以鐵板封實外,其餘十三面皆為透明弧面玻璃罩。

塔頂是用來保護燈塔的屋頂,半圓穹窿構造,由十六片同板用鉚釘釘合,表面著以黑色漆,上方有筒形小燈籠頂。

 

DSC_4001.JPG 
16. 燈塔雖然是實用建築,缺乏華麗的建築裝飾,但是塔燈外牆、欄杆等鑄鐵構造呈現了十九世紀末葉盛行於歐陸工廠、車站等近代建築風格的簡潔美感。

DSC_3889.JPG
17. 階梯旁可以看見一塊「閩海關東湧鐙塔」的石碑。「鐙」在古時與「燈」字相通,現在幾乎沒有人這樣用了,由此也可看出東引島燈塔的歷史悠久。

DSC_3983.JPG DSC_3902.JPG
DSC_3928.JPG
18.最接近燈塔的附屬建築是「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裡面有主任守塔員室、辦公室、助理守塔員室、燈器室、儲藏室、廚房及蓄水池等。

其實從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到民國三十六年,燈塔主管都是外籍人士,而本國籍人士則任職管理員及雜工。

DSC_3908.JPG DSC_3915.JPG
DSC_3918.JPG
19. 在主管由本國籍人士擔任之後,這棟建築改為主任守塔員寢室、主任守塔員及助理守塔員辦公室兼主燈與霧號控制室、會客室,以及廚房、餐廳、廚房、蓄水池等用途。

DSC_3896.JPG
20. 民國七十八年東湧燈塔進行整修,在升旗台附近增設一座庫房。雖然是增建建築,但建築形式與舊有建築相近,如果沒有人刻意指點,很少有人看得出來這是後來加建的。

DSC_3980.JPG
21. 平台與浴廁也是同時期增建

DSC_3919.JPG
22. 再走上一小段階梯之後就可以看到「助理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首先看到的是華籍守塔員室及苦力房。

DSC_3934.JPG
23. 這區有兩棟並列的朝東南房舍,前棟為華籍守塔員室及苦力房,後棟為洗滌間、儲藏室、石灰房、工作房等附屬房舍。

DSC_3947.JPG
24. 後棟的石楣及拱弧設計非常具有歐洲風格,讓人有置身國外的感受。

DSC_3971.JPG
25. 前棟建築後來改為廚房及員工寢室,但是因為員工大多通勤,因此現在大多與後棟附屬房舍共同做為儲藏室使用。

DSC_3974.JPG
26. 這裡是整個燈塔區主要動線上的最高點,視野非常寬闊,純白的建築如果有碧海藍天相襯,整個就是希臘地中海的感覺啊!

DSC_3975.JPG
27. 當地人把這裡稱為「東引別墅」,只可惜燈塔並不開放遊客住宿,所以沒辦法體會住在裡面的感覺。

DSC_3937.JPG
28. 從「助理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往裡面走,是一般人比較不會進來的地方,不過從這裡往回看的風景非常美麗。

DSC_3939.JPG
28. 整個燈塔區的最高點可以看見隔成一個個的小空間,看起來很像是單身宿舍。

讓人驚訝的是,這裡不是給人住的地方,而是養豬的「豬舍」。這麼漂亮的豬舍,應該會有人願意住進來吧!

DSC_3948.JPG
29. 回到「助理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的後棟建築,旁邊有一個小門。

DSC_3950.JPG
30. 走出這個門,就是走出燈塔區的範圍了。

i00615.jpg
31. 有一根「海關地界」的界樁。

DSC_3960.JPG
32. 現在出了門之後有一條步道可以走到「義女烈坑」,沿途護欄上都可以看見縮小版的東引島燈塔。

DSC_3965.JPG
33. 步道旁有一組石頭看起來很像一個人,不知道有沒有類似「望夫石」的故事?

DSC_3953 DSC_3969
34. 從步道上看燈塔區,再次體驗東引島燈塔的 邊境 希臘 之美,雖然這次沒遇到蔚藍海天的景象,燈塔的美景依舊讓人屏息,不禁在心中與自己約定:有緣,一定要再來訪。

DSC_3979.JPG  

2013揚帆連江馬祖之旅系列文章

揚帆連江 啟航 

[連江‧東引] 揚帆連江 登陸國之北疆

[連江‧東引] 初秋午後北疆行 - 西引島行旅

[連江‧東引] 在國之北疆鎖住愛情

[連江‧東引] 邊境花海 夢幻之花

          

DSC_3890.JPG

 

 

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東湧燈塔 

地   址

連江縣 東引鄉樂華村142地號   

類   別

縣(市)定古蹟 

種       類

燈塔  

公告日期

1988/11/11  

公告文號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

清光緒年間30年  

歷史沿革

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廷因鴉片戰爭挫敗,被迫開放東南沿海五口通商,隨後又因幾度戰爭失利,中國由朝貢體制進入條約體制,港口貿易正式獲得官方認可。為保護、引導來往航行船隻,洋式燈塔的設置隨之展開。在此一世局變動下,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開始在馬祖東湧島上籌建燈塔,由任職於總營造司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負責。光緒三十年(1904年),東湧燈塔落成,燈器採用當時頗為先進的白熾紗罩燈頭,以煤油為主要然料,並於當年五月十八日日落時分首次發光。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為目前政府公告古蹟中距離臺灣本島最遠者。

外觀特徵

東湧燈塔及其附屬建築為典型的紅磚造燈塔,燈塔本身為白色圓筒形磚結構,塔高二十四英呎,燈高三二五英呎,由塔身、塔燈及塔頂三的部分組成。塔身兩層,由石板基座、筒身、筒頂三段組成。塔燈為鑄鐵構造,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主要工作層,外牆由十六面鑄鐵牆板鉚成封閉實體,並設有八櫺旋開式通風孔洞,上段為透明玻璃罩,亦由十六面構成,除三面以鐵板封實外,其餘十三面皆為透明弧面玻璃罩。塔頂是用來保護燈塔的屋頂,半圓穹窿構造,上加筒形小燈籠頂,穹窿由十六片同板用鉚釘釘合表面著以黑色漆。

內部構造

建築裝飾以鑄鐵構造表現在筒頂平臺,欄杆及燈塔室內鏡機的圓盤支架最具特色,前者有金屬預製科技的美感,也有近代建築風格的簡潔,後者呈現十九世紀末葉盛行於歐陸工廠、車站等的鑄鐵裝飾風格。

附近景觀

東引舊稱東湧或東永,為大陸閩江口外側,馬祖列島中的北部大島。地質以中生代的花崗岩為主,岩石多火成岩及變質岩,島上礁岩密佈,缺乏肥沃壤土及河川水源,不利農作。但因岩岸地形,多有小形良好港口。
燈塔及其附屬建物位於今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東引島樂華村東坡山腰,約略可分為圈舍、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燈塔、火藥庫及霧砲砲臺等五區。 

備   註

東湧燈塔地當閩江口北側三都澳口外海,與馬祖列島南方的東犬燈塔共扼閩江口門,是由北方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