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08.JPG

雖然只有窄窄的金烈水道阻隔,但烈嶼洋樓所受到的重視遠遠不及金門本島,目前烈嶼已知的17棟中,被官方認定為文化資產的只有歷史建築林天來洋樓,另一棟歷史建築西方方宅有些人不把它算作是洋樓。事實上,烈嶼還有其他精采的洋樓建築,上林「林屏洋樓」便是其中之一。

DSC_0111.JPG

很難相信這樣一棟兼具宏偉規模與精緻的洋樓在很多文獻上都把它忽略。1994年的《金門與澎湖地區傳統聚落及民宅之調查研究》中沒有「林屏洋樓」的身影,1999年的《金門洋樓建築》一書中也沒有記錄。直到金門歷史建築調查開始之後,這棟洋樓才開始以「林信屏洋樓」之名被記錄下來。2009年的《安定的家園 金門民居宗祠寺廟》一書中仍沿用此名,但2010年的《增修烈嶼鄉志》中用的是「林屏洋樓」。

DSC_0143.JPG

關於「林屏洋樓」,《增修烈嶼鄉志》中是這樣敘述的:

林屏先生在新加坡經營航運致富,於民國二十五年動工興建,延聘大陸內地名師傅設計,以揉合中國傳統格局和西洋風貌,建構出四合院式中西合壁的番仔樓,由金門內洋村林姓師傅施工,並結合本鄉土木工匠施築。建材包括福州杉,泉州上等白石、石磚瓦,水泥鋼筋由新加坡進口,精緻磁磚則來自日本。洋樓正面山牆有西河衍派字樣,並有雙獅、雙人偶及鷹展雄姿等精美雕飾。部分柱旁有以水泥灌注接續而成作為屋頂排水的明管設計,是較特殊之處。

DSC_0114.JPG

實際拜訪「林屏洋樓」,很難不被屋子正前方那些宛如文物館收藏的物件所吸引,主人家將收集來的文物作為造景的材料,營造出一個充滿古意的小型園林。

DSC_0115.JPG

樹上掛著的,是用砲彈改造成的警報器。

DSC_0118.JPG

與金門其他洋樓相比,「林屏洋樓」周邊的環境明顯整潔許多。根據帶領前往拜訪的友人說,裡面住的是一位很有名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很可惜去的時候主人不在家,無法登門拜訪,一窺洋樓的內在美。

DSC_0141.JPG

雖然只能作一個門外漢,但林屏洋樓的外觀還是非常值得細細欣賞,正立面來自日本的彩色磁磚雖然已經有時光蝕痕,依舊保有屬於廿世紀初期的華麗。

DSC_0113.JPG

一片眼花撩亂之中,窗戶兩側有其它金門洋樓少見的「虞美人」,花朵與鴉片原料罌粟花非常相像,但是花苞下垂,而且葉子不抱莖。

DSC_0148.JPG

至於洋樓視覺焦點的正立面山牆,林屏洋樓也有精彩的裝飾,尤其是正中央的鷹展雄姿泥塑。

DSC_0119.JPG

繞著房子走一圈,可以從側面看到前半段的牆壁顏色與後面不同。

DSC_0120.JPG

比較之後就可以看出,其實前半段是經過改建的。

DSC_0139.JPG

我很喜歡這棟洋樓窗戶的變化,不同地方的窗戶上方有不同裝飾圖案。

DSC_0124.JPG

側邊窗戶上沿的泥塑是如流水般流暢的線條。

DSC_0133.JPG DSC_0135.JPG

後方牆面一樓窗戶上沿有兩種型式,一種是宛如佛塔屋頂的線條,一種是等腰三角形。

DSC_0131.JPG

至於二樓的窗戶,那就是厚重的平行直線了。

DSC_0125.JPG

光是窗戶的變化就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DSC_0130.JPG

相較之下,裝飾部分就顯得比較制式了,只是採用水泥預鑄的構件在二樓屋簷下作排列組合。

DSC_0136.JPG DSC_0123.JPG
DSC_0128.JPG

林屏洋樓外觀最特殊的地方是柱子旁邊有預鑄水泥接連起來的明管,可以把屋頂積水順著明管排到地面,還不用擔心會滴到樓下的行人。

DSC_0140.JPG

洋樓側面的門額可以隱約看出「上□國校上林□校」的字跡,看來在過往的歷史裡,林屏洋樓曾經作為校舍使用。《烈嶼觀察筆記》部落格中,對於這段歷史有這樣的記述:

此屋距今已近七十年,埈工時適逢抗日戰起,主人未及進住,即被偽鹽警佔用,至民國三十八年國軍據守金門,樓被佔為軍事指揮所;民國四十年推行一村一校時,遂被改成「上林國民小學」,四十六年小學遷離,又轉變成為上林村辦公處兼民防指揮部。

DSC_0109.JPG

這似乎是許多金門洋樓的宿命,主人還沒有進住,洋樓就因為局勢的轉變被占用。

幸運的是,林屏洋樓最後還是回歸原本主人,以低調的華麗繼續榮耀著西河一脈。

DSC_0153.JPG 

 

金門縣洋樓基本資料

名   稱

 林屏洋樓

地   址

 金門縣烈嶼鄉上林35號

創建年代

 民國廿五年(1936)

歷史沿革

林屏先生在新加坡經營航運致富,於民國二十五年動工興建,延聘大陸內地名師傅設計,以揉合中國傳統格局和西洋風貌,建構出四合院式中西合壁的番仔樓,由金門內洋村林姓師傅施工,並結合本鄉土木工匠施築。 

建築特徵

洋樓正面山牆有西河衍派字樣,並有雙獅、雙人偶及鷹展雄姿等精美雕飾。部分柱旁有以水泥灌注接續而成作為屋頂排水的明管設計,是較特殊之處。

備   註

資料來源:《增修烈嶼鄉志》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