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22.JPG

「台灣宗教百景」揭曉了,金門共有金門風獅爺金門浯島迎城隍、金門海印寺、沙美萬安堂與烈嶼保生大帝廟入選,其中在全民票選階段獲得最高票的就是「烈嶼保生大帝廟」。

DSCN6927

在烈嶼,要找到保生大帝廟絕對不是件難事,沿著連接島上最大兩個聚落「東林」與「青岐」的「八青路」走,過了「南塘」之後不久,可以看見一大片的田野。就在這片田野之間,矗立著一幢明顯的建築,這棟建築就是烈嶼現在規模最大的廟宇「保生大帝廟」。

DSC_4445.JPG

從前的金門傳統廟宇大多是走小巧精緻路線,少見如台灣的大型廟宇建築,烈嶼保生大帝廟算是先例,在民國85年時就開始以鋼筋混擬土結構來建廟,歷時十年時間,直到民國94年才全部完工。

DSC_4425.JPG

完工的烈嶼保生大帝廟為宮殿式構造,廟高17公尺,前殿雙臺脊,大殿加掛太子亭,看起來富麗堂皇。殿內龍柱壁堵、人物鳥獸全以青斗石材雕飾,工藝精巧細緻,栩栩如生。全廟佔地面積650平方公尺,規模不但是烈嶼全島廟宇之冠,全金門寺廟中也無出其右者。

DSC_4388.JPG

雖然民國94年才完工,但列嶼保生大帝廟並不是做全新的廟宇,它的興建年代可以上推到明朝初年,當時信眾從白礁請來保生大帝主神香火,再雕塑金身來奉祀,信仰圈廣及烈嶼全境,分為八保輪值爐主,也被稱為「八保老大」。

可惜明朝嘉靖壬午年(西元1522年)荷蘭人來到金門,毀壞了保生大帝廟,保生大帝神尊被當時爐主請到西方佛祖宮避難,直到清朝初年,烈嶼的信仰圈分成四個甲,每甲輪流將保生大帝請回境內奉祀,烈嶼保生大帝因此展開很長一段的流浪生涯。

DSC_0219.JPG

所謂「流浪」,到也不是沒人要,就是因為大家都搶著要,所以保生大帝只好輪流到不同甲去作客。

四甲分別是青歧、上庫、西方、上林,「青岐甲」有青岐、楊厝;「上庫甲」有上庫、南塘、后頭、湖下、羅厝、浦頭、林邊、黃厝、后宅、庵頂、庵下;「西方甲」有西方、東坑、雙口、湖井頭、下田、西吳;「上林甲」有上林、中墩、后井、東林、西宅。

四甲的區分,並不是以血緣或地緣關係做區分,而是以保生大帝廟被毀之前,每個聚落捐獻的金額與財力來分,然後才參考血緣與地緣。所以各自位在烈嶼島南北的上庫、后頭備分在同一甲,而同屬林姓宗親的雙口被分在西方甲,而不是上林甲。同為洪姓的埔頭、林邊、黃厝被放在上庫甲,而不是以洪姓為主的青歧甲。

輪值到該甲的時候,就到上一個甲把保生大帝請回來,請回來之後再依據各村莊的人口與宮廟的規模,分配在各村莊的奉祀時間,其中有一套很複雜的規則。

 

 DSC_4389.JPGDSC_4391.JPG
DSC_4402.JPG

現在這一套複雜的「請大道公」分甲輪祀習俗,因為烈嶼保生大帝廟興建,神尊有了固定的殿堂而消失,但保生大帝的信仰並沒有因此衰微,而是換了面貌,原本的甲頭仍要輪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時的建醮。

DSC_4407.JPG

保生大帝是醫藥之神,民間也稱為「大道公」,有許多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烈嶼保生大帝廟中供奉有兩尊金身,旁邊有兩個大龍峒保安宮敬獻的燈。

DSC_4420.JPG

除了保生大帝之外,廟中還配祀有福德正神土地公等

DSC_4421.JPG 

正殿之外,旁邊有太歲殿,供奉有六十尊太歲神尊,當年的值年太歲會被恭請到中間。

DSC_4412.JPG DSC_4417.JPG

在廟堂的一角有一塊介紹烈嶼民俗「乞龜吃平安」的牌子,不過現在烈嶼保生大帝廟最有名的卻不是這個活動,而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三辦理的「春節擲筊送轎車活動」。

這個活動是在民國94年2月9日(正月初一)舉辦,第一次只辦兩天。當時活動分成初賽與決賽,參加活動的人先繳交添緣款新台幣參佰元取得初賽卡,然後在指定的擲筊處進行比賽。初賽者要連擲三筊皆為聖筊者,才能進入決賽。決賽方式是每人擲筊一次,如獲聖筊,可連續擲筊,一直至沒擲出聖筊為止,最後聖筊最多者獲頭獎,次多者獲貳獎,依此類推。如果遇到聖筊數目相同的,就再進行複賽,直到定出名次為止。

當然,比賽用的筊是由烈嶼保生大帝廟方準備,而擲筊時要從比賽者胸部以上的高度放下才作數,否則就不列入計算。

DSC_4429.JPG DSC_4432.JPG 
DSC_4435.JPG

還記得當年上導遊課的時候,有來自台灣的朋友戶外題就選了這個點作發揮,為所有上課的學員介紹這個點。當時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對金門不熟,所以只好挑台灣也有的保生大帝廟。」這當然是句玩笑話,卻也說明關於保生大帝的信仰,是台灣與金門共通的事物之一,並沒有因為海峽的阻隔而被淡忘。

DSC_0221.JPG

也或許如此,新建成的烈嶼保生大帝廟有著濃濃的台灣廟宇建築風格,或許比某些鄉間小廟的規模還大,但有些地景卻是只有金門看得到,在台灣地區幾乎無緣得見的,像是廟旁一角的防空洞,見證了金門位處戰地的歷史過往。

DSC_4397.JPG

當然,深秋時節,金黃高梁田簇擁的景象,更是台灣看不到的文化地景。

DSC_4446.JPG  

至於我個人,喜歡在來烈嶼晃盪時,到這裡停留一下。雖然我從來不曾親眼目睹「春節擲筊送轎車」的熱鬧景象,更無緣參與「請大道公」的分甲輪祀習俗,但我能從宏偉的建築中感受到烈嶼人對於信仰的虔敬。

雖然每次到訪時,廟堂中總是靜靜的,只有清風日影相伴。但我想,平淡閑靜是宗教信仰的本來面目,就算烈嶼保生大帝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廟宇,依舊有屬於宗教的祥和,以幾乎感覺不出來的強大力量支持每一顆需要安撫的心靈。

DSC_4439.JPG

 

金門宗教建築基本資料

名  稱

保生大帝廟

教  別 

道教 

主祀神明

保生大帝 

始建年代

 民國85年

最近重修

 

所在位置

上庫3之1號 

聯絡電話

082-363638 

聯絡人

 洪成發

登記字號

金縣寺總登920001號 

歷史沿革

烈嶼大道公廟初建於明代初期,尊為烈嶼全境共奉的神佛,由全島各村落分成八股輪流當爐主,故稱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佔據台灣的荷蘭人結合海寇,大肆出沒廣東福建沿海,強奪劫掠,毀舍擄人,危害民生,烈嶼大道公廟也在這段時期被上岸的荷寇焚燬,保生大帝神像暫由廟祝遷奉於西方村佛祖宮避難,到了清朝初年,全島各村落信眾再重新編組為「四甲」,每年由一甲輪流當值,迎請保生大帝神像回該境坐鎮供奉。
民國八十年之後,百姓經濟環境日漸寬裕,乃思重建保生大帝廟宇,於是結合烈嶼旅外僑親成立重建委員會,於八十五年動工興建,兩年後落成。

建築特色

採鋼筋混凝土結構、宮殿式構造、大殿加掛太子亭,廟高17公尺,前殿雙臺脊,殿內龍柱壁堵、人物鳥獸全以青斗石材雕飾,工藝精巧細緻,栩栩如生。廟前是花崗石組砌的牌樓,全部面積650平方公尺,規模不但為烈嶼全島廟宇之冠,全金門的民間信仰寺廟中也無出其右者。

楹聯

廊柱聯:保四時翠柏蒼松風調雨順 生萬載青山綠樹國泰民安
正門聯:保生崇浯島千秋德澤傳丹井 大帝鎮烈山萬載馨香繼白礁
左門聯:三指審病情妙術回春稱大帝 一絲通脈理仁民濟物號真人
右門聯:神井生金液普濟人間功德大 丹爐煉妙方長拯疾苦法門高
中柱聯一:座擁青山黃蜂出巢鍾勝地 案朝陵水湖光迴照映神居
中柱聯二:東太武內擁麒麟頻繁俎豆百代 北銀城西臨思明巍峨馨香千秋
中柱聯三:保生鎮浯島廣澤仁風露霑萬物 大帝配乾坤浩施甘雨濟渡眾生
中柱聯四 保生驅除瘴癘大地福臻香火鼎盛 大帝消災化劫社稷增祥禮記千秋

備註

資料來源: 金門縣政府民政局

 

 

 

 

 

 

 

 

 

 

 

 

 

 

 

 

 

 

 

 

 

 

 

幫忙按個讚吧!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