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找遍全金門,大概找不到一棟跟「許允策洋樓」一樣,所在位置這麼明顯,卻又讓人忽視的洋樓了。

「許允策洋樓」的正前方是金門縣定古蹟「奎閣」,右邊一巷之隔的是同為縣定古蹟的「陳詩吟洋樓」,它夾在兩棟金門著名的古蹟景點之間,只是默默地成為一種陪襯。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每次經過這棟洋樓,看著門前那塊「珠浦東路43號」的門牌,都會替它覺得委屈。

因為正前方的奎閣沒有自己的地址,所以很多介紹資料上都寫「珠浦東路43號前」。偏偏有些自作聰明的人自動去掉最後的那個「前」字,於是原本屬於這棟洋樓的地址在很多地方被寫成奎閣的地址。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與隔鄰陳詩吟洋樓的華美相比,許允策洋樓是比較素樸的,尤其從奎閣二樓遠望時,兩者的比較更是明顯。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從洋樓現在的破敗中,很難想像它曾經是整個金城鎮的行政中心,鎮公所的所在地。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走進洋樓,圍牆內是一個前埕,裡面則是堆積了雜物。

至於洋樓的正立面,沒有許多洋樓常見的泥塑裝飾,只是一層抹平的灰泥。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三凹壽的正立面,形制與古崗董允耀洋樓水頭黃輝煌洋樓相同,規模卻小了很多,外觀也少了許多裝飾,比較特殊的就是平拱圓柱了。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三凹壽洋樓外廊兩側向外凸出的部分稱為「龜頭」或是「亭」,是這一類洋樓的外觀特徵。

許允策洋樓的「龜頭」部分仍然保有昔日的木窗,在歲月洪流侵蝕下,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走進洋樓內部,一樓的天花板已經開始塌落,卻擋不住廳堂中央「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字跡。

是昔日鎮公所所在地的痕跡嗎?還是屋主本來就有的家訓呢?

答案,或許只能等待昔日屋主的解答了。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前埕裡,木質座椅一字排開,似乎等待主人的到來。

在1999年出版的《金門洋樓建築》一書中,將這棟洋樓的建築年代定在1938年,堂號是西河衍派。2009年的《安定的家園 金門民居宗祠寺廟》一書中沿用這種說法,並將建築名稱定為「林氏洋樓」。

但是在地後浦(金城市區)東門人王振漢老師所著的《東門傳奇-金門閩南文化之美》一書中提供了一種說法,稱這棟洋樓為「許氏洋樓」,是向陳詩吟先生借款蓋的,而且因為經費不足,才會蓋成現在這樣粗糙的模樣。2011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報告《金門古洋樓裝飾藝術調查研究》中,稱此洋樓為「許允策洋樓」,

雖然陳詩吟洋樓落成於1935年,但陳詩吟先生卻在1933年逝世,後續工程是由其夫人薛賢珍女士完成,所以許允策洋樓的完工年代,似乎還需要更多的推敲。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1958年,原本設置在南門許氏宗祠的金城鎮公所遷到這裡來辦公,直到1964年遷到浯江書院為止。等到最後住在裡面的段姓人家搬到台灣之後,許允策洋樓就閒置了下來。

緊閉門扇上有著新繪的「文章 華國」字樣,偶而也可以看見門扇打開,不知是主人已經歸來,還是代管的人前來整理。

或許,關於洋樓的故事,沒有太多人知曉,關於洋樓的未來,沒有太多人知道。但位在後浦老城區核心區域的許允策洋樓,有著全後浦現存唯一的三凹壽洋樓形式,或許可以思考與隔壁出龜形式的陳詩吟洋樓,鄰近的五腳基王慶雲洋樓,加上附近的其它洋樓一起規劃為後浦洋樓的展示場,向人們訴說關於後浦洋樓的一頁傳奇。

金門後浦許允策洋樓

金門縣洋樓基本資料

名   稱

許氏洋樓 

地   址

金門縣金城鎮珠浦東路43號

創建年代

1938年 

歷史沿革

建於1938年。1958年至1964年曾作為金城鎮公所使用。之後曾作為民居使用,最後住戶搬出後空置至今。

外觀特徵

後浦現存唯一三凹壽形式洋樓,建築本體外表沒有裝飾,前埕外有西式門樓。

內部特徵

一樓大廳掛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字跡橫木板

附近景觀

位在後浦老城區核心區域,隔壁為縣定古蹟陳詩吟洋樓,正前方為縣定古蹟奎閣,鄰近有王慶雲洋樓等。 

參考資料

《金門洋樓建築》、《安定的家園 金門民居宗祠寺廟》、《東門傳奇-金門閩南文化之美》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