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當過兵的都知道,一個連的官兵加起來應該都超過100個人,如果這些人要住在一起,那營舍的空間絕對不會太小。或許你不相信,在烈嶼青岐有一棟房子曾經住進一整連的人,而且不是樓房,是一棟上百年的古厝,一棟被登錄為金門歷史建築的古厝。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第一眼看到烈嶼青岐的洪氏古厝,很難不被它那寬闊的屋寬所吸引,本身已經是左右兩邊加蓋護龍的「大六路」(護龍厝)了,東護龍的外側又再加了一條為「三行護龍厝」,然後這個「三行護龍厝」又向前落的門口埕突出一個落規,如此的加蓋再加建,讓它成為烈嶼規模最大的古厝。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洪氏古厝雖然橫向寬廣,縱向卻只是二落大厝,而不是規模更大的三落大厝。

烈嶼二落大厝有一個在其他地方少見的特點,就是後落的後寮牆上會預留一個「後尾門」。這個門在將來房子加蓋成三落大厝時,可以作為通道使用,在洪氏古厝上可以明顯看見這個特徵。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至於為何當年不直接蓋三落大厝,有一種說法是經費不足。

這一點,從洪氏古厝所使用的建材上可以略窺一二。除了建築裝飾少,整個建築外觀素樸之外,從大量使用烈嶼當地所產的黑色玄武岩以亂石砌的手法築牆的手法來看,資金不足極有可能是沒有建成三落大厝的原因。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但也因為資金不足必須因地制宜的緣故,大量使用的黑色玄武岩讓洪氏古厝充滿了烈嶼獨特的地方風情,與鄰近金門本島多用黃色花崗片麻岩相比,更是顯得大異其趣。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從洪氏古厝正立面可以看見寬廣大宅特有的霸氣。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但走進古厝之後就會發現,房子內部現在已經破敗的非常厲害。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兩落之間的內埕廣場已是荒煙蔓草。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左櫸頭倒塌到只剩下一棟不完整的牆。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右櫸頭內部也是破敗不已。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走進後落的大廳中,真的是家徒四壁,祖先牌位與神像被放在簡單的神桌上,其他的就是一張供桌,一張長板凳了。

軍隊,住進來過。常時間的佔住,讓洪家子孫八方而去。後來軍隊走了,但回來住的人也都住不久,房子也就沒有再整建,定格在過往的某個時空裡,只有歲月在上面留下深深刻痕。

金門烈嶼青岐洪氏古厝[歷史建築]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洪氏古厝
地   址 金門縣烈嶼鄉青岐16、16-3號
類   別 歷史建築 種       類 宅第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2006/11/09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0950045787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登錄理由 創建年代久遠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創建年代 清代不確定時期
歷史沿革 洪氏一族在宋朝末年時期自南安英內地區遷來世居於此,據訪談屋主洪友茂先生表示,洪氏一族在此落地生根後大都以務農為業,但在他這一房柱中,有先祖名為洪集,他生於清咸豐年間,光緒十年(1884年)於揚武兵艦任充員兵,中法失和馬江之戰時,洪集就在此艦之上,後揚武兵艦遭砲擊沉,洪集亦死於船艦之上,今其子孫仍留有洪集當年穿著官服之畫相。
在訪談之中了解,洪氏古厝原本打算興建三落大厝,後因資金不足後來僅蓋了二落,但其護龍部份卻興建有三落規模,後來因子孫人數過多,又在左護龍外在加蓋一條護龍;由於其規模宏大,在烈嶼地區並不多見,因此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軍進駐金門之時,曾有過一整連的官兵暫住於此,直至四十七年(1958年)才離開。也因為建築長期遭國軍佔用,其子孫不得己只好向外發展,在國軍離開後建築雖陸續有人居住,但時間都不長,建築亦未再行整修。  
外觀特徵 裝飾特徵:對看堵拼花磚砌精美。       
附近景觀 前有廣場,左前方有一三層樓現代R.C建築。
備   註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