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1

十年前第一次參加金門四月十二日迎城隍,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就是跟著一群朋友在清金門鎮總兵署前的莒光路上跟著看熱鬧,後來才開始留意遶境隊伍的組成與順序。

之前的順序都是在城隍粉閣後直接接上後浦四境,不過自從幾年前廣邀台灣與大陸的相關宮廟共襄盛舉之後,在城隍專屬儀仗走完後,接下來就是來自各方共襄盛舉的隊伍。

DSC_1874.JPG

不過首先出現的是金門在地的迎懷堂,一群人在廟前舞動龍頭柺杖。

DSC_1879.JPG

接下來是全國城隍進香團,以台灣省城隍廟為首的團體,其實沒有太多神尊來訪。

DSC_1888.JPG

第一個表演團體是來自金門的公揹婆。接下來是金門某大學某系冗長且屁股對廟門的無聊表演,雖然有拍照片,但實在是不想幫他們作宣傳,所以就不放上來了。

DSC_1924.JPG

這次唯一拜訪金門的台灣城隍爺神尊-鹿港城隍爺坐著神輦參與遶境。

DSC_1927.JPG

有些台灣的城隍廟沒有派代表,工作人員舉著有參加活動的宮廟牌子帶領宮廟團體前進,這間人數最多的蘇澳頂寮城隍廟,其他還有嘉義市城隍廟、臺北府城隍廟、羅東城隍廟、台中都城隍廟、埔里瀛海城隍廟、屏東都城隍廟、元長城隍廟、台東都城隍廟、潮州城隍廟、鳳山鳳邑城隍廟,還有田中悟修堂。

DSC_1934.JPG

接下來出場的就是來自大陸的宮廟與團體了,首先登場的是海澄城隍廟。

DSC_1939.JPG

海澄城隍廟除了旗陣之外,城隍神尊也參與遶境。

DSC_1950.JPG

接著是漳浦縣城隍廟。

DSC_1955.JPG

這個團體最特殊的是派出了一個舞龍陣,精彩表演博得滿堂彩。

DSC_1957.JPG

參與遶境的漳浦城隍爺神尊。之後還有漳浦漳郡仙腳川土地宮廟進香團、平和都城隍廟的代表。

DSC_1972.JPG

然後接著一個金門縣台灣同鄉會的團體。

DSC_1979.JPG

後面的團體以寫著伍圓九龍太子協會的陣旗前導,後面跟著兩位乩身。

DSC_1987.JPG

其中一位乩身這幾年都有出現,會操弄狼牙棒敲打頭部與背部,每次都會見血。

DSC_1992.JPG

見血後都會有人用嘴巴把酒(?)噴在傷口上。

DSC_2013.JPG

他們的神輦是軟貫的,

DSC_2016.JPG

然後是三太子團的神輦。

神輦之後是金門縣某縣議員,還有打鼓的表演與三太子神偶。

DSC_2030.JPG

接著才接回原本應該在漳浦城隍廟後面出場的長泰城隍廟。

DSC_2037.JPG

長泰城隍廟帶來了精彩的涼傘大鼓隊表演。

這個表演,有點像早期金門天後公的蓮花大鼓陣,只是配合的樂器是大鼓而不是雙鈸。

DSC_2058.JPG

這個代表隊來的人數可觀。

DSC_2073.JPG

後面接上的是廈門城隍廟,帶來了舞獅表演。

DSC_2087.JPG

舞獅後是旗陣與廈門城隍爺神尊。

DSC_2092.JPG

接著是臥龍山土地公廟,詔安城隍廟。

DSC_2093.JPG

然後是南靖城隍廟與永寧城隍廟,這兩座廟的神尊都沒有過來。

DSC_2102.JPG

然後是五通泥金宋江陣。

DSC_2108.JPG

北鎮廟的主事人員有一點作得很棒的是,盡量不讓每個陣頭把表演時間拖太長。所以雖然宋江陣的表演很精彩,旦也只能喊停,讓下一個進場。

DSC_2118.JPG

接下來進場的是金門縣浯島天后宮陣頭。這次表演的是迎神陣,有點街頭劇的感覺,帶頭一位拿鞭炮串,後面兩位拿執事牌,再下來的兩位舉托燈,然後有人敲鑼,有人打鼓,還有一群人拿著道具鼓吹,最後一位扛扁擔,繞著作一家人打扮的人繞圈。

因為宋江陣在廣場表演得時間比較久,所以天后宮的人就在路口同時演陣,變成同時間有兩個陣頭表演,不過後來打扮成仙女的人有拿著壽桃與鮮花拜廟。

DSC_2129.JPG 

最後壓軸的是塔后社區陣頭,她們打扮成邊疆女子,隨著音樂揮舞權充馬鞭的筷子,結束了這個階段的演出。

接下來,就是後浦四個門境登場了。 

 

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系列文章:

四月十二人看人-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前導隊伍與城隍儀仗篇[國家重要民俗] 

人神共來迓城隍-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外來宮廟與陣頭表演篇[國家重要民俗]  

諸天神佛鬥鬧熱-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北門香陣篇[國家重要民俗] 

扶老攜幼迎城隍-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東門香陣篇[國家重要民俗] 

長長人龍迎城隍-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西門香陣篇[國家重要民俗] 

人神同歡迎城隍-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南門香陣篇[國家重要民俗]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金門迎城隍
類   別 民俗及有關文物 等 級 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       類 信仰
其他別名 四月十二日迎城隍
所在地 金門縣 金城鎮
舉行時間 農曆4月12日 辦理週期 每年 所屬族群 漢民族
活動規模 全島參與 主辦單位 金門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5條及第6條。
公告日期 2013/10/04 公告文號 文資局傳字第10220115721號
評定基準 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
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
民俗藝能之發生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者
登錄理由

一、從收契子錢、送頭與掛水牌、送佛帖等,直到熱烈盛大的迎城隍遶境,所有祭典環節皆立基於轄境居民的生活之上,祭典內涵充分顯現金門民眾的生活文化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皆為地方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例如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打花草、神將等,展現在地閩南文化之藝能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三、從遶境陣頭的排練組成、沿途香案迎接參與,以及眾多隨香隊伍,顯現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及居民向心力。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民俗藝能之發生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準。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歷史源流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此後即以農曆四月十二日作為後浦城隍爺生日。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

迎城隍活動過去是每年一次「小迎」,神輦遶於城區四境,還有每三至五年一次「大迎」,遶行於今金城鎮大部分及金寧鄉少部分村里。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則只有小迎而未曾舉行過大迎了,後演變為全島性的宗教活動。

浯島城隍廟肇建於清康熙年間;清嘉慶十六年,因廟貌久圮,金門鎮的左營遊擊文應舉曾倡議重建。浯島城隍廟內祀浯島城隍,浯島城隍爺的爵號為「顯佑伯」,封號淵源於明初;從屬神有解冤公、文武判官、財帛、福德、採訪、衡文、功德、速報等司及范謝二將軍,馬軍爺神像。「四月十二日」相傳是清朝年間,城隍爺由「舊金城」分爐到「金城」(後浦)的「遷治」紀念日。

儀式過程 迎城隍的活動,稱為出巡。城隍出巡時,金鼓鞭炮震耳,正神端拱於輦上,餘神馳輦擁進;旌旆飛揚,民樂吹打;粉閣、陣頭等遊藝團體浩浩盪盪;家家置几案,戶戶焚香楮,城區四境喧騰。 
重要特徵 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皆為地方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例如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打花草、神將等,展現在地閩南文化之藝能特色。
備   註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