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插海雲根撼暮潮,橫吹鐵笛過山腰;笑看老樹雄猶在,怪底狂濤怒未銷。風月乘除留故址,衣冠寂寞話前朝。煙蘿深處尋荒剎,踏破芒鞋不厭遙。

這是清人林焜熿所寫的《登一覽亭有懷》,地點就在金門太武山上。可以看出當時的一覽亭已經只剩下故址,而山中有依座荒廢的古剎。至於這座古剎是不是現在的海印寺,詩中並沒有透露太多。

金門後浦林豪故居舊址   

林焜熿是何許人也?

他有個兒子叫「林豪」,是清代咸豐朝的舉人,熟悉台灣歷史的人對他一定不會陌生,因為《淡水廳志》、《澎湖廳志》是他編纂,而他也曾在同治元年(1862年)受竹塹仕紳林占梅之邀到潛園任西席,期間把自己所見證的戴潮春事件寫成《東瀛紀事》,之後也曾在澎湖文石書院主講,現在金門後浦老城區(金城市區)還可以看見他的故居(林豪故居)。 從他《登一覽亭有懷》詩中「風月乘除留故址」的句中就可以看出最起碼在清咸豐之前,一覽亭就只剩下故址了。

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滄海紀遺》書中的《太武巖十二奇誌》文中,對於一覽亭只是以「其他千丈之壁,一覽之亭,與夫風動之石,偃蓋之松,步雲之梯,詎非種種稱奇耶」一語帶過。清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中明確指出一覽亭的位置是在「石室之右、高邱之上。」清道光年間的金門縣丞蕭重《太武山十二景詩》中,一覽亭是「盪胸決眥陡危亭」。而同為道光年間的文人林樹梅《太武山十八詠》中則說「危亭矗雲表」,但都沒有明白指出一覽亭是否還存在。到民國初年林乃斌《太武山十八景分詠》中已是「人工勝景多荒廢,惟有天然舊蹟遺」,但依舊描述「漫跨亭在最高處」。到民國57年的《金門縣志》,已經寫明「一覽亭已圮」,所以現在到太武山是看不到一覽亭的。

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依照清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中「石室之右、高邱之上」的記載,有人推論現在古石室(今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奕棋處)後方高處崗哨所在就是一覽亭的位置,相關單位也用了一個小插牌寫了「一覽亭」三個字來標示位置。

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至於這個哨亭為什麼會蓋在這裡?將來還會不會繼續存在?或許在某個不預期得時空裡,問題會有解答。

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一覽亭過去是怎樣?將來又會變成怎麼?我們或許沒辦法知道,但我們卻可以看到古來文人們對這裡的吟詠,還有親眼見到「百里山川一覽收」的美景。

東西南北絕玲瓏,萬象森羅在眼中。有佛不留無應去,聖凡今古自同風。 明 《滄海紀遺》‧《詠太武山十二奇》

盪胸決眥陡危亭,萬里歸心入窗冥。村落依微衰草白,煙霞滅沒遠山青。恆河浩劫身如寄,滄江奇觀夢未經。我欲臨風發長嘯,雲端恐有眾仙聽。 清 蕭重 《太武山十二景詩》‧《一覽亭》

插海雲根撼暮朝,橫吹鐵笛過山腰。笑看老樹雄猶在,怪底狂濤怒未消。風月乘除留故址,衣冠寂寞話前朝。烟蘿深處尋荒剎,踏破芒鞋不厭遙。 清 林焜熿 《登一覽亭有懷》

孤嶼如掌平,危亭矗雲表。一覽極秋空,天外征帆小。 清 林樹梅  《太武山十八詠》

百里山川一覽收,海環四面等浮漚。漫跨亭在最高處,遙望江天到盡頭。 民國 林乃斌 《太武山十八景分詠》‧《一覽亭》

 
太武山十二奇
 太武山蘸月池 蟹眼泉 DSC_0755.JPG 太武山跨鰲石與海印靈光碣

蘸月池

蟹眼泉  眠雲石 跨鰲石
金門太武山倒影塔周邊石刻群 玉几案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DSC_0655.JPG
倒影塔 玉几案 石室 門關
  太武山十二奇 - 一覽亭    
千丈壁 一覽亭 偃蓋松 步雲梯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