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JPG

每棟房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但很少有地方的房子像金門的一樣,不但見證了海外遊子的飛黃騰達,也駐記了一段戰地的過往。

富麗堂皇的洋樓,人們從老遠就可以看見屋主的風光。但有些房子卻只是靜靜地等待與人結緣,只有因緣際會邂逅的有緣人,才能看見這低調的華麗。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初見金門城的南門傳統建築,如果只是匆匆一瞥,很容易看成是各自獨立的閩南古厝,細心的人或許會從門樓與圍牆注意到這是一個建築群。但要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就真的只能放慢腳步去欣賞。

37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2號與63號間窄巷.JPG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的四棟主要民居建築中,有三棟是陳家人的產業,其中的兩棟更是以門樓、隘門與圍牆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而防禦體系內的陳清白古厝與陳清塔古厝,主人都長期在海外。三兄弟中唯一人在金門故里的陳清泉,蓋的房子不但沒有被門牆包圍,而且還位在後方,這或許是因為陳家人的三棟房子是依照長幼順序興建的,而陳清泉排行老三。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聽起來,老三似乎吃虧了。但是陳清泉古厝卻是其中維一的一棟二落大厝,建築面積也是最大的。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陳清泉古厝的建築整體是二落大厝帶右護厝格局,二落大厝的是以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山牆形式為翹脊(燕尾),而護厝屋頂為鋼筋混凝土磚坪屋頂。至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中「攑頭為鋼筋混凝土磚坪屋頂」是重複的,因為「攑頭」與「護厝」指的是同樣的格局。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護厝入口門額上的字在水泥塗抹之後,只能隱約看出O園的字跡。

30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大門門額.JPG

奎璧聯輝的門額下可以看見陳清泉古厝的門牌號碼,不同年代的門牌上可以看見舊金城與金門城的差別。

31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正立面凹壽內的鏡面磚雕.JPG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規模大,所以民國38年後曾有國軍進駐。民國59年買進黑白電視機後,電視開播時就會立在陳清泉古厝的凹壽處向大埕播放,往往吸引鄉里人們共同來看電視,無形中促進了鄰居間的互動。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當年陳清泉興建宅第時是請不同人來蓋,所以三棟房子有各自的表情,而屬於陳清泉古厝的色調是閩南磚紅,這可以從古厝正面精緻的磚雕上看出來。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可惜這些磚雕在過往的歲月裡被抹上了灰泥,無論是鏡面牆上的珍禽瑞獸,還是對看牆上的博古花卉,閩南紅磚的豔紅色澤都已經被掩蓋。

page06  

除了磚雕之外,陳清泉古厝的木雕也值得欣賞。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或許一般人無法入內細看,但前落樑上的插角鳳凰還有吊筒花籃 ,都讓人能窺見古厝的木雕之美。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石牆腳上的精細雕刻表現了陳清泉古厝的石雕之美。

36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脊塞.JPG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脊塞處的小獅子則是泥塑的代表作。

page05

可惜水車堵上應該有的泥塑人偶如今已經佚失。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古厝雖然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從目前所見的裝飾材料來看,應該在近些年有整修過後,像屋頂上剪黏所使用的素材應該就是民國60年左右開始在台灣流行的材料。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至於水車堵上的磁磚,就更明顯是近代的建材了。

38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懸魚.JPG

雖然這些近代的裝飾沒有過往精緻,卻也代表了曾經有過的某個年代。在那個一切以軍事為主的時代,在有限的資源中想要修房子,其中艱難自是讓人不言而喻的。每個時代都有屬於每個時代的特色,古厝每一次的整修自然也留下當時的特有痕跡,一次又一次的整建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時代累積,如此成就了建築的美麗,豐厚了金門的文化內涵,也讓人們藉此懷想不同時空。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 - 陳清泉古厝(金門城63號) [歷史建築]    

33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正立面墀頭泥塑-雞.JPG       

29金門城南門建築群-金門城63號(陳清泉宅)正立面.JPG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金門城陳清泉古厝
地    址 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城63號
類   別 歷史建築 種       類 宅第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2011/10/31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1000079889號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登錄理由 金門城南門建築群落為僑匯閩式建築,聚族而居之小規模聚落,整體保留完好,四棟建築組合為整體的傳統居住環境,建築形式相近,但仍各有特質,其營建技術具一定的水平、木作、木雕具藝術價值,其埕及隘門、院門合圍之院落,代表當地民居特色風格,具文化及歷史價值。
創建年代 清光緒年間
歷史沿革

金門城陳添先生育有三子清白、清塔、清泉,同治年間清白至印尼峇里島(bali)專營咖啡原料,十多年後致富有成,於光緒年間僑匯回鄉委由清泉策劃興建三幢閩式傳統宅邸,分由三兄弟所有,清白擁有三蓋廊帶右護厝建築(58號),清塔擁有一落四攑頭帶左護厝建築(57號),清泉擁有二落帶右護厝建築。

三幢建築分別按長幼次序興建,也選擇不同匠師興建。金門城此三幢建物的興建,因前方留有內埕被稱為「新厝埕」。在前兩幢建築內埕設有牆規,並於右側設有門樓,連同後牆的隘門,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因陳氏族人為金門城南門家境較富裕的家族,建築規模較大,民國三十八年後,國軍進駐此地也借用廳堂作為兵舍使用,直至四十八年,時任酒廠廠長的周新春將軍,也寄居於此(57號),並提供作為酒廠科長級長官宿舍之用,長達二十餘年。民國五十九年買進黑白電視機,每當電視開播,立於陳清泉古厝的凹壽,向著門口埕播放,當時人滿為患的情景,也促進鄰里間的互動。

屋主生平 陳氏三兄弟,除清白長居印尼外,二弟清塔也至新加坡發展,僅三弟清泉留在金門,於後浦開設店面與僱工耕作等生意。清白每年返鄉,三兄弟間情感一如以往,也為鄉里稱羨。
外觀特徵 建築整體為二落帶右護厝格局,大厝身與前廳為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山牆形式為翹脊,攑頭為鋼筋混凝土磚坪屋頂。護厝屋頂為鋼筋混凝土磚坪屋頂。正面凹壽有吉祥獸磚雕,已遭水泥刷塗破壞,仍依稀可見雕工精細,插角木雕精緻(鳳、花籃)。        
室內特徵 大厝身廳中路牆仍保留傳統斗砌磚牆之半廳紅(蝙蝠圖樣),廳壽堂屏堵仍保留原有木構材料。攑頭較一般傳統民宅作法不同,於天井攑頭面中央開設門扇(一般較常接近巷頭處或出簷),原有馬鼻窗仍保持完好。前廳屏堵木門雕有戲齣。後落廳面為木作門扇,雕有螭虎團爐圖樣。
建築構造 建築構造主要為硬山擱檁承重牆,前落5架樑、後落9架樑,牆體以磚石構造為主。前廳中路牆為穿斗式木架結構系統,攑頭與護厝改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屋頂。 
使用材料 建築正面上堵為傳統斗砌磚牆,下堵為花崗石檻牆3紋(細鑿面);建築前落及攑頭外側面上堵為紅磚外抹水泥砂漿下堵為花崗石磉7紋,大厝身外側面和背面,為花崗石塊人字砌;護厝外側牆為花崗石塊人字砌;天井攑頭面與廳鏡面上堵為木作窗扇格屏,下堵為花崗石檻牆3紋;前廳中路牆為棟架與木屏堵,後廳下堵為傳統斗砌磚牆,其餘內牆皆為磚石造外抹灰。護厝天井面因修繕改為鋼筋混凝土造,牆體上堵水泥砂漿粉刷,下堵表面貼磁磚。前埕、天井、巷頭地坪為原有花崗石條鋪面,廳與房為30*30公分傳統紅磚地坪,護厝地坪改為磁磚。 
備   註

為歷史建築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登錄範圍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