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金門建城的歷史可以上推到明朝初年,日本倭寇大舉侵擾中國東南沿海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嘗試以外交的方式解決倭寇入侵的問題,交涉失敗後便改用固守海防的方式來維持海疆平靖,金門城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於明洪武廿年建城。

不過,現在金門最熱鬧的金城市區並不是金門城的所在地。在金門的政治與商業中心移至後浦後,古老的金門城,一如過去的六百多個寒暑般,遠望夕陽從虛江嘯臥的方向落下。

金門城城門舊蹟 

現在看到的金門城樓是近代重建的,雖然金門城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美名,卻也不敵歲月與戰火的摧殘,原本的石築城牆幾乎不可見,只剩下東門外通往文台古堡的路邊 還有一些殘跡,如果沒有特別的留意,大概只會把它當成是一段普通的駁坎,甚至只是石頭的堆積,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有一道高八公尺的城牆。

 38

東門的左邊可以看到城牆的遺跡,城門的右邊則見證了「官道」的過往。

這條「官道」其實不是官方修築的道路,而是不同條鄉野間小路所連而城的道路,因為它連接了金門島東北角的 「官澳」巡檢司城跟 軍事中心的「金門城」,文書傳遞,官員往來都走這條路,所以被稱為 「官道」。一直到民國四十年左右,官道還是金門最主要的道路,但在新式道路的開闢下,古官道漸漸湮沒,只剩下一些立在官道旁的石碑、牌坊見證官道的存在,東門城外的 「邵朴庵神道碑」便是其中之ㄧ。

常被誤認為金門城西門的路標 

除了東門城外,北門城是另一個這幾年重建的城門。金門城本來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其中的南門變成了金門酒廠的大門,其他的三個門也在歷史的洪流下漸漸湮沒,在之前的年代裡,北門的舊址在路的兩邊被立上兩根柱子,上面寫著「北門」,但是柱子上有「西門」字樣的地方卻不是真正西門的所在地,姑且稱作「新西門」吧!西門與北門的重建是這幾年的事。

 金門城北門舊照 北門城舊照

新建的北門樓40   

 

金門城目前已經重建的東門城,西門城跟北門城的城樓都是可以走上城樓的,走上北門城樓,便可以看見北門外的「明遺老街」,這條老街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但他卻是中華民國目前惟一維持明朝建築風格的老街。

 41

從北門城上遠望,不同的方向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城內的這個方向幾乎都是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築,反而是城外的方向有比較多的老建築,如此一想,突然覺得有點好笑。

43 

如果反過來,城裡保有較多古風,那麼夕陽時眺望古城的感覺一定更美。

走出北門,第一條路右轉可以看到「迴向殿」,廟的前面就是「明遺老街」的終點,如果時間足夠,不妨就從北門城樓底下的小巷子右轉,馬上就可以轉入老街,然後慢慢地走在老街上,踩著明朝時鋪的石板路,一步一步地走到老街的終點。

走到了終點的迴向殿也別急著回頭,繞過了迴向殿,廟的後面有兩尊風獅爺,喜歡拜訪風獅爺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就算是在風獅爺的故鄉-金門,想要一次看到兩尊風獅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說不定是全金門唯一的點。

44 

金門城的風獅爺專注地遙望遠方,盡責的看守一城的平安,原本與祂一起守護城池的東門與南門風獅爺已是陳跡,不過一大一小的兩尊風獅爺彼此也算有個伴,更何況小獅爺左右還各有一隻石獅作伴。

我很喜歡大風獅爺那種下巴微微上揚的表情,看起來總是精神飽滿。

45 

回到金門城的路上,剛好看到西下的太陽從北門方向緩緩落下,突然有種方向錯位的感覺,空間的不確定性,讓人腦中一片混亂,如果不是路邊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熟悉的景物,真的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不是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42 

我在隆冬的黃昏造訪了金門城,看見了金門城的變與不變。從城起到城圮,再從城圮到城起,城起城圮之間,改變的是時光流轉下,人群在城裡留下的痕跡。明朝人來了,築起了「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城,還有行旅依憑的石板老街。清朝人來了,留下了新的空間地景與空間結構。國民政府來了,高聳的城牆化作土堆,留下了聞名中外的金門酒廠。戰地政務解除後,後來的人又將在金門城中留下些什麼?

但是不管怎麼變,太陽每天還是會從西邊落下的,就像它每天清晨從東方升起。

47 

黃昏的光線,奇異地將空氣染成香檳般的微橘色調,新建的北門樓上,窗花上的雙龍親暱地擁吻,在這玫瑰色的天空下,讓人有了浪漫的聯想,這也算是這一趟金門之旅中另一種不同的感受吧。

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