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原本的「巡安遊行隊伍排列次序表」,文武判官之後會出現「南管樂團」,神駒後面會出現「十音」,「十音」後是「天女散花」,再來就是「邑主浯島城隍」的神轎,也就是說會出現兩次南管的樂團,但這次浯島城隍遶境巡安的隊伍中多了來自福建省石獅市的南音團,不知道是不是代表對遠方客人的尊重,他們竟然被排在「恩主公」(開浯恩主)與「關帝爺」後面就出場了,而金門本地的南管樂團出現的順序則改到「香燈」的後面,為何會做這樣的調動?這就要等更詳細的資料出土後才能得知了。

「香擔」後的「神駒」搶先出場了,所以這一次「香擔」後出場的就是第三個南管樂團「十音」,「十音」團有九位樂師演奏十件樂器,這十件樂器是兩支橫笛、兩支胡琴、一隻三弦、一面蘇鈸、一面南鑼、一副雙音、一副雙鐘,共同奏出御前清音為浯島城隍做前引。

在眾人簇擁之下,巡安隊伍的主角-邑主浯島城隍爺的神轎出現了,神轎本身動用了八位清勇來抬轎,不過以浯島城隍的赫赫神靈及對金門社會的重大影響,抬轎的當然也不會是普通人。這次走在神教最前頭的是穿著黑背心的立法委員吳成典,第二順位穿藍色襯衫的則是金門現任縣長李炷烽,兩位金門政壇上的大人人親身參與祭典,可見四月十二迎城隍的活動在金門鄉親的心目中有多重要。

在城隍爺神轎後面有一名清勇高舉「遮陽涼傘」,這頂傘從城隍爺從城隍爺離開廟開始就要護在神像上面,一直到城隍爺遶完境回到廟中為止,用來遮擋天上降下來的穢氣。轎邊還有一把橙黃色的大芭蕉扇彰顯浯島城隍爺的威儀。

次序表上再來排的是「城隍粉閣」,不過實際上先出現的是「隨香善信」,這些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們,手持馨香虔誠地跟在城隍爺轎後前進,用來感謝浯島城隍過去的庇祐,也祈求城隍爺能夠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再來現身的是順序表上沒有的「高雄浯島城隍爺」,前引的香擔帶著從浯島城隍廟分香而來的香火,帶著高雄浯島城隍跟隨著金門浯島城隍爺一起參加遶境巡安的行列。

浯島城隍爺所屬陣仗的最後是「城隍粉閣」,在三輪車上佈置的舞臺上演的是「昭君出塞」,粧扮成王昭君的小旦,隨著隊伍的前進彈唱古曲。

「城隍粉閣」過後登場的是後浦四個門境的香陣,所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各門境無不挖空心思出陣頭,不過這就要等到下一篇再介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