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12-1.jpg

法國名著《追憶逝水年華》中,作者普魯斯特描寫了這樣一個畫面:說故事的人把一塊瑪德琳蛋糕浸入茶中,蛋糕散發出的氣味啟動了他關於童年生活的記憶,然後一個家族的故事就在他的回憶中展開.....

記憶,總需要有一把啟動的鑰匙,「當人亡物喪,昔日的一切都蕩然無存的時候,只有氣味和滋味長久存在。」《追憶逝水年華》書中這麼寫著。

人的記憶總是與感官相連,也許,感官能喚醒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或許該說,感官的提醒本來就是記憶之網的經緯。

DSC_0059.JPG

「歐厝」,金門國家公園範圍中的七大傳統聚落之一,保留了完整的閩南傳統建築群,樸實雅緻的氛圍就像島民內斂低調的性格,默默地留住時光長河的刻痕。現在能看到的建築大多建於清道光年間,大約以「庫池」為界將聚落分為上、下社。上社以宗祠、順天商店、二落大厝群為主,築有許多隘門,界定共同空間領域,表現出防禦建築群組織特色。下社則為以四排一落四櫸頭為主的建築群組,展現了血緣房份梳式佈局特性。

DSC_0061.JPG

「歐陽氏宗祠」是一棟單進式閩南建築,以花崗岩砌成的品字形大門看起來典雅有致。創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約有270年歷史,1988年,澎湖縣長歐堅壯返鄉祭祖,晉獻「祖德流芳」匾,見證金門歐陽氏和澎湖歐姓是一家人的史實。

根據金門歐陽氏族譜記載,歐陽氏開基祖歐陽文卿,是在明代嘉靖年間,從福建泉州蚶江出海捕魚後發生船難,漂流到金門,因為竹筏被巨浪打壞,沒辦法回去,就在煙墩山南方,現在歐厝的位置搭蓋茅屋住了下來,後來逐漸發展成歐厝聚落。

DSC_0141.JPG

歐陽文卿娶珠山薛氏為妻,育有五子,其中第五房的歐陽定輝大約在明萬曆年間由歐厝渡海遷徒到澎湖雞母塢(今五德里),成為歐陽氏澎湖開拓之始。

DSC_0138.JPG

金門一般傳統民居以一落二櫸頭或一落四櫸頭為主,承襲泉漳一帶的建築樣式,但規模較小,而且常會依實際需要而有所改變。歐厝有些房子的櫸頭是平頂的,在比較內陸的聚落裡就比較少見,這是因為歐厝從前是個以漁業為主的聚落,平的屋頂可以用來曝曬漁獲以便儲存,雖然說現在的歐厝不再是個漁業聚落,但是這樣的房屋形式卻能喚醒聚落關於海的回憶。

DSC_0063.JPG

屋主整修房屋時,通常也很少將房屋的形式做太大的改變,大多是將一落四櫸頭修成四合院形式的二落大厝,把下櫸與門廳合在一個屋頂之下,讓整個建物分為前後兩落宅院。祖廳置於後落,後落的高度高於前落,且通常為燕尾的屋脊,兩落之間的廂房則多為磚坪。

拼2.jpg

DSC_0068.JPG

歐厝聚落中最顯眼的建築就是「歐陽鍾遠洋樓」。歐厝是個濱海的聚落,早期漁業活動頻繁,也因為戰略地位重要,明清兩代及戰地政務時期都是海防據點。在過去那個有駐軍的年代,「歐陽鍾遠洋樓」是「順天商店」的一部份,附近的阿兵哥常會到這裡消費。但在戰地解除之後,商店回復民居的身分,留存到今的建築物也成為曾經在此服役的人們喚起記憶的引信。

DSC_0080.JPG

「歐陽鍾遠洋樓」是歐厝上社隘門傳統建築群的一部份。歐厝在聚落入口附近有一個以花崗石圍牆圍起的建築群,建築群中包含了洋樓、古井、二落大厝、疊樓、六路大厝與隘門,構築成一個獨立的防禦空間,當敵人來襲時就可關上隘門保護人員生命及財產的安全。這個建築群被認為是金門島上規模僅次於山后中堡的建築群。

走在紅磚鋪成的地坪上,遙想建築群主人輝煌的過往,圍牆的石材在歲月浸潤下顯現出深淺不一的黃褐色彩,地坪的磚塊則在古今過往人群的腳步下也有了濃淡不同的磚紅,不知道曾經到過這裡的人們再次登臨時,眼中映入這些時光焠鍊的色彩時,能不能喚醒自己前次造訪時的記憶?

DSC_0147.JPG

走出隘門傳統建築群,新近建成的黃磚道引導人們前往下一個標的,在這個充滿閩南紅磚與花崗岩溫潤色調的聚落裡,不知道下一個相遇的,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在這裡,新與舊不是強烈的對比,而是彼此包容地交織在一起,觸發遊人心中舊回憶與新感動的融合。

 DSC_0184.JPG

下社一落四櫸頭為主的建築群組,沒有上社隘門傳統建築群的精巧裝飾與輝煌氣度,花崗石為主的牆面樸實雅緻卻訴說著當地民眾過往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走在其間,充滿古樸之意。

DSC_0183.JPG

歐厝的開發雖然早在明朝就開始,但現在聚落的型態卻大致是清朝禁海令之後居民重返金門後的發展。基本上,開基祖在劃分土地時是以房份為考慮,因此,同房份的房屋會聚在一起。其次,房屋的興建更要在社會集體意識規範下,保留祭祀、道路、防禦需要的公共空間,遵從之前已蓋者的方式,才得以出現所謂的棋盤式的配置。

 

金門的傳統聚落講究風水及倫理配置,聚落宗祠大多是開金祖子嗣祖厝改建或是在其旁的土地興建,而且時間大約在清初。主要原因在於此時在金門後代及聚落規模已經到達一定程度,所以聚落型態是以宗祠為中心,向外作幅射式擴展。

DSC_0187.JPG

至於寺廟則大多位於聚落周邊主要出入口,這是因為寺廟的設置除了作為居民宗教信仰之外,還可以作為聚落守護的象徵。歐厝聚落裡只有一間「五顯廟」,始建年代不可考,而在民國第二甲子年(西元1984年)重建,主奉金府王爺,另奉蘇王爺與廣澤尊王。這間廟位於歐厝聚落前,再往外,就是位於海濱,全金門最美麗的石雕風獅爺了。

歐厝位於金門西南隅,是海防重要據點,明朝時為「歐山寨」,清朝時則為「歐厝汛」,1949年後則有國軍進駐,一直到現在有些據點仍然還有駐軍,不過聚落內部現在是沒有駐軍了,只能從殘留的標語及佈告欄上逐漸褪去的圖像與文字中讀出部隊曾經存在的過往。有一天,這些會褪到肉眼無法察覺,到那時,駐軍在這裡的存在將被深埋在記憶的深處,等待另一把鑰匙的開啟。

DSC_0150.JPG

歐陽文卿的開基,歐陽鐘遠的顯達,部隊駐軍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走入逝去的時光之中。現在,人們走在靜謐的歐厝聚落中試著追尋那些逝去的時光。

追尋逝去時光的瞬間,記憶被無限延伸,生命中的平凡和美好,都被定格,然後停留在那永遠的一天。

拼3.jpg拼1.jpg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