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9866.JPG

南宋末年(西元1275年),宋杜宗淑妃楊氏的兄弟「楊亮節」,也就是宋瑞宗(帝昺)的舅舅,所謂的「國舅」,在與瑞宗一起走避元末戰亂時失散,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無法跟上行伍,因此隱姓埋名,改名為「允藏」,避居到金門的「寶珠石」附近。亮節公的長子佛細,次子佛成隱居在浯江之北的達山之下,將地名改成「官澳」,代表楊家不忘昔日精華的盛況以及伺奉皇帝的榮耀。

早年「官澳」水深達八公尺,可以停下二百檐的帆船七八十艘,如今卻已經無法停下大型的船隻。

DSCN9854.JPG

「寶珠石」的故址就大約在官澳楊氏宗祠「達山堂」的後方。現在金門各地的楊姓,除了烈嶼前埔者出於清初的同安塔頭,後浦楊姓出於清代惠安,幾乎都出於此。而官澳除了全金門楊姓的始祖廟「達山堂」之外,還有小宗的楊姓八房家廟。

DSC_0486.JPG

從西元十三世紀末年楊亮節避居官澳之後,七百多年來的世代綿衍,加上張、李、黃諸姓陸續移民至此,不但讓官澳成為了一個多姓的聚落,也讓官澳成為金門重要的渡口與公文傳輸的重要口岸,加上東側的官澳平原是東半島重要的農業區及此地是古官路(官道)的起點,讓官澳成為金門島上的大型聚落之一。

DSC_0514.JPG

也因為官澳聚落七百多年的發展歷史,讓它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龍鳳宮」,而龍鳳宮自古有名,從「青嶼祖祠,官澳宮」的俗諺中就可以知道龍鳳宮所曾經擁有的風光歷史。而這棟兩進的古寺大廟也擁有許多遠近馳名的傳說故事。

DSCN0033.JPG

官澳是個多姓聚落,聚落最南邊聚居的是黃姓人家,這從他們屋前的堂號就可以看出來,例如這一棟傳統民居的堂號就是「紫雲衍派」。

DSC_0548.JPG

DSC_0550.JPG

凹壽牆上方書卷形的彩繪,不但造型特殊,書法流暢,而且畫面的精細程度在現在的金門已不多見。

DSCN0047.JPG

官澳既然是島上的大型聚落,且為重要的通商口岸,自然不乏洋樓建築,文獻紀錄上官澳共有七座洋樓,僅次於前水頭、後浦及浦邊,雖然其中兩座現在已經改建,但是僅存的五座還是各有特色,其中裝飾最精美的應該要算是「李康塔洋樓」了,而這座洋樓如今也被登錄為金門縣的歷史建築。

DSC_0773.JPG

楊姓為官澳的大姓,且為宋代皇族之後,自然也較多發達的人家,也因此官澳原有的七座洋樓中有五座為楊家人所有。只是這五座洋樓中,有兩座已經改建,一座瀕臨坍塌,只有一座現在還有人居住,另外一座作工精細的「楊永自洋樓」位於整個聚落的東北角,如今已是荒煙漫草一片,只剩下「清白傳家」的家訓矗立在雜樹之間。

DSCN0054.JPG

聚落中的「楊誠拋洋樓」是楊家洋樓中現在唯一還有人居住的,二樓的完整拱圈似乎提醒人們楊家曾有光輝歲月。

DSCN9861.JPG

相較之下,隱身窄巷中的另一棟楊家洋樓就沒有那麼受重視了,失去屋頂的二樓外廊,紅磚拱圈堅持著最後的一絲尊嚴,努力地挺立在時光之流中,卻讓人更有美好時光已去的感嘆。

DSCN9858.JPG

官澳聚落的興盛來自於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及與大陸本土的交通要津,但在1949年以後,隨著金門海岸線的管制及岸際反登陸軍事設施的配置,官澳的經濟結構整個改變了。部隊的進駐在官澳聚落中留下了許多的軍事地景。碉堡、瓊麻、集合場,這些原本不屬於古老聚落的設施如今已經成為聚落景觀的一部分。

DSC_0765.JPG

現在,駐軍走了,殘留的軍事標語宛如咒語般提醒人們那一段「反共復國」的歷史。牆上的圖可以告訴我們舉槍瞄準時是瞄對?瞄錯?但在不斷前進的時光洪流中,有什麼可以可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對?能不能也有一張圖告訴我們,這樣作是對?是錯?

DSC_0528.JPG

風化的射擊規定就像是風化的記憶,過去的歷史已經逝去,還有多少能從我們手中交給後來的人們?

DSCN0046.JPG

歷史無言,就像「整潔為-強身之本」一樣,只能透過殘留的痕跡去追憶、紀念或保存。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