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98.JPG

2008年11月,「田浦、大地生活空間計畫暨環境規劃」正如火如荼地在田浦聚落執行著,「田浦」這個在明朝初年就存在的聚落,也正在這波聚落整建的浪潮中期待著新生。

驀然,在一堆雜亂的石材間,出現了一塊鐫刻著「鎮海門」三個大字的石頭,讓島嶼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這個東北隅的古老聚落。

DSC_0192.JPG

明洪武廿年(西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的西南角建了「金門所」城。之後在洪武廿五年(西元1392年),又沿著島嶼東北隅一塊長約一百多公尺的橢圓花崗岩外圍建造了一座周圍一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基寬一丈的石城,以此地位居晉江、南安與同安三縣中的海防要地,名為「鎮海城」,內設巡檢司署。而這個巡檢司,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田浦巡檢司。

DSC_0175.JPG DSC_0176.JPG

現在所能看到的田浦城,是在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年)整修的。據居民表示,會整修田浦城,是因為兩蔣到此巡視時,看見城垣破舊,要求駐軍整修。因此,現有的田浦城是在過去的城基上重建,但是當時的資源匱乏,所以修城的工法並不講究,就是用混擬土,調合水泥砂石,把收集來的石材堆疊在一起而已。

DSC_0174.JPG

於是,之前舊城牆的牆石、田浦風獅爺,甚至是泰山廟的香爐、民間修船用的石臼都成為建材。在這次的田浦城重建工程中,許多之前的石材紛紛出土,鎮海門的門額石是一例,這個碉堡旁邊的石臼也是一例,或許哪天田浦風獅爺的殘件(據說當年風獅爺是被打碎再利用)也會出現。

DSC_0201.JPG DSC_0206.JPG

依照「田浦、大地生活空間計畫暨環境規劃設計委託服務工作總結報告書」,田浦城曾在明神宗萬曆十二年(西元1612年)重修,但在清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燬於兵亂。或許是因為這樣迭遭兵燹的過往吧,立於明神宗萬曆十二年的重修「田浦城碑記」,字跡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只剩下開頭隱約看見的「重建田」三個字。

這塊碑的命運也算坎坷的,之前是被當成水溝蓋,現在則是被放在泰山廟的後方,上面堆放著泰山廟近年重修時從屋頂上卸下來的構件。

DSC_0171.JPG

根據報告書,雖然田浦城已經不是明代初建時的面貌,但是現存的城牆仍然有保存的必要,所以城牆仍舊需要加以修護。原則上是以殘蹟保存的方式來穩固牆體,防止造成城牆崩塌。

事實上,整修期間就已經有部份城牆坍塌了,這些已經毀壞的牆段,就儘量用原本石材及工法修護,並局部開挖至牆基,以展示不同時期的城牆斷面。但現場所看到的,工法是採取明代的十字砌,但石材應該是取用新品,至於牆基並不見保留,因此也無法看出原本的城牆斷面。

DSC_0155.JPG

明代的城牆是有城垛的,民國五十七年長江部隊修牆時卻沒有休築牆垛,直到這次的再次重修才又修了幾個城垛。

拆除城垛所得到的石材,除了用來修補舊城牆外,也被拿來修築碉堡等軍事設施。

基本上,這些軍事設施已經跟田浦城融為一體了。

DSC_0163.JPG

DSC_0189.JPG DSC_0134.JPG DSC_0144.JPG DSC_0153.JPG

依據張榮強先生所著《浯州選集》一書中的敘述,田浦城分成「外城」與「內城」,外城供巡檢司使用,稱為「田浦城」,有東、西門。而內城有南、北門,北門是城的前門,瀕臨海邊。

如果是這樣,那麼現在這個田浦城是內城,那麼靠海應該還有一個外城。 

DSC_0166.JPG

這裡大概就是內城的北門了吧,從這裡看出去就是許白灣了。

DSC_0196.JPG

田浦城是金門目前唯一一座還保有城基與城區範圍的古城,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如果能夠好好的規劃,將來一定是很有看頭的。

現在城牆外圍的樹木與雜草都被清除了,沿著外圍也開始鋪設步道,也許不久的將來,遊人就可以沿著步道來欣賞田浦城。

DSC_0118.JPG

田浦東北方的岬角一直到太陽升起的海面是沒有任何島嶼的。

風平浪靜時,太陽剛從海面升起時,陽光會把海面染出一條約七浬長的光帶,宛如一條揉合著金黃、粉紅的地毯,直接接太陽引導到田浦城下,海面上波光瀲灩,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如果遇到了海面狂風巨浪,海面上的陽光變成為一條黃色巨龍,高卷的波濤就像是巨龍身上的逆鱗,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翻滾奔騰的雄偉氣勢。

這,就是舊金門八景之首的「浦城海日」。

如今的田浦城,駐軍已成過往,城與聚落,同樣在等待著新生。

DSC_0179.JPG DSC_0185.JPG DSC_0187.JPG   DSC_0194.JPG

相關文章:古城生與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