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六合天然石洞天,巍峨雄踞大山巔。上方更有凌雲塔,影落池塘浸古泉。」這是民國初年文人林乃斌所寫的《太武山十八奇分詠》詞組中的一首,描寫金門太武山奇景之ㄧ的「古石室」的景觀。事實上,這首詩所描述的不只一個奇景,詩的前半段固然描述「古石室」,後半首卻是描寫另一個奇景「倒影塔」。而這首詩清楚地點出這兩個奇景的相對位置。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如果光說「古石室」,去過金門太武山的人或許會有一些印象再哪裡看到過這三個字,事實上,這三個字的確現在也出現在太武山中。

其實,現在太武山中出現「古石室」三個字的地方是在「海印寺」後方的一個石洞前,幾個簡單的石構件上赫然就出現「古石室」三個字。

問題是,這裡真的是古書上所提「太武山十二奇」中的「石室」所在嗎?

海印寺後古石室

林乃斌《太武山十八奇分詠》詞組中的《倒影塔》一詩序言中有:「塔建石室之上,計七級。」的句子,所以可知石室是在倒影塔下方,而不是海印寺後方。

至於現在倒影塔下方得確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洞,只是人們現在不叫它「古石室」,而是稱它為「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奕棋處」。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據說當年鄭成功曾經在此與魯王對弈,也是他俯看沿海形勢的地方,所以也被稱為「成功洞」或「延平帥府」。國共戰後成為成功洞坑道的一部份,聯合觀測所在八二三炮戰時也曾棲身其中,洞外的「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幾個大字則是民國五十九年由金門縣立社教館鐫刻上去的。

這個石洞深十三公尺、寬七公尺、高四公尺,是個兩側開通的山洞,國軍進駐後曾經將面山的一側封閉,在裡面設置了石桌石椅。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洞中目前可見兩塊石碑,一塊刻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另外一塊碑的材質也是白色大理石,由金門社教館在民國五十九年所鐫刻,上面刻著金門宋代鄉賢丘葵的《題誼上人石室》詩,但如今是以《送丘葵石室銘》為題:

宋丘葵石室室誌

接石為巢瓦縫攲,
家風惟有白雲知。
連筒遠取煎茶水,
種竹先尋挂衲枝。
庵小偏涵新世界,
山空不見舊亭池。
清宵一叚西來意,
林影參差月上時。

庚戌年金門社教館勒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如今所見的洞內景象也不是部隊整後的模樣,除了石洞的兩側已經被打穿外,當時的桌椅也已經破損,最近一次的整建工程中除了將原有刻有棋盤的石桌椅組整修外,並加上兩條長的花崗岩石椅。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走出之前被軍方所封閉的那一側洞口,上方兩塊巨石上有許多明顯是人為開鑿的孔洞,看起來像是這裡曾經有人倚石建屋,房子的樑椽就放在這些孔洞上。

如果丘葵「誼上人石室」詩中「接石為巢瓦縫攲」的場景真是這裡,以他生存的年代,宋理宗淳佑4年(1244),卒於元統元年(1333)來看,這些洞起碼已經有六百七十年了,那真是歷史悠久啊!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金門志》引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以「不斷木以為椽、不積土以為垣,石室天成;微風遠響,坐臨終日,若與安期羨門接於物外也。」描寫石室的神奇所在。

歷代文人中,傳明洪受《詠太武山十二奇》詩組中的《古石室》寫道:「天生高士搆蜃臺,鈇碧銀山絕往來。何事關心關不住,長餘日色映蒼苔。」清代詩人林樹梅《太武山十八詠》詩組中則有《古石室》詩:「仙山信步登,石竅敞虛空。中有太古雲,未肯因人出。」

太武山古石室(成功洞.延平帥府)

這些詩文吟詠著這個幾乎是太武山十二奇中目前最被確認所在位置的奇景,而這個位置也成為現代人們尋找太武山十二奇的座標原點。

微風遠響,石竅虛空,這個時有太古雲棲身的古洞成為可親炙的太武山奇景,讓人們世世代代傳述著的屬於太武山的一頁傳奇。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