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素合葬墓

對於台灣人來說,百年以上的建築沒有被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會讓許多人覺得奇怪,似乎「百年以上」就代表了年代久遠。不過在金門,百年以上的建築比比皆是,如果光以百年以上作為古蹟指定的標準,只怕金門有一大半的傳統建築合於這個標準。所以,喜歡看傳統建築的人如果來到金門,一定會有不虛此行的感受,尤其是這些充滿歷史痕跡的建築往往都不在交通不易到達的地方,路邊就可以看見台灣所見不到的建築類型,有些甚至已經有500年以上的歷史。

例如說,陽翟金門歷史建築金東電影院附近的小山坡下有一個以花崗岩建成的石亭,亭子裡面豎立著一塊大石碑。如果看多了台灣的古蹟,看到這樣的建築形式大多會以為這是一塊石碑,外面那個亭子是保護石碑的碑亭。事實上,這是一個古墓。

陳行素合葬墓 陳行素合葬墓

比較有規模的明代古墓,通常在墳塚前會建一道護牆,護牆前面再加蓋一個墓亭,墓碑就放在墓亭裡。但台灣目前可見的明代古墓不多,被指定為古蹟的曾振暘墓 藩府二鄭公子墓 藩府曾蔡二姬墓 規模也都不大,年代最早的曾振暘墓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雖然合於明代墳墓建築形制,但受限於規模及年代,所以都看不到墓亭。

陽翟的這個古墓,從墓碑上的年代來看是明弘治壬戌年(十五年,1502年),距離現在已經有超過五百年的歷史,這個年代的漢人墓塚,在台灣是絕對看不見的,在金門卻是路邊就可以見到。

陳行素合葬墓

2003年拍的照片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見墓碑上的字:

  弘治壬戌年誌
大   守素陳公
  陳門貞一李氏 墓
明   行素陳公
    慈惠呂氏

只是2011年再見時,墓碑上的許多字都已經看不清楚了

陳行素合葬墓

這個墓裡葬了四個人,所以算是一個家族墓地,其中的行素陳公是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陳健的祖父。陳行素,名光澤,字慶元,是陽翟信房第十七世祖,其子陳禎為明正德乙亥年(十年,1515年)歲貢。 目前台閩地區唯一僅存的明代牌坊陳禎恩榮坊便是陳禎父以子貴的尊榮見證。而守素陳公是陳行素的堂兄弟,夫妻與陳行素夫妻同葬在這個歷史已經超過五百年的古墓中。

詩人化身為一棵開花的樹,為了來世的相逢而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只為結一段善緣。故事裡的女孩,為了等待心儀的善男子,修行了兩個五百年,終在化身大樹為男子遮蔭後,一解千年相思,悟得愛人不是一定要擁有的道理,在佛祖的安排下,啟程與修行兩千年只為了看她一眼的男子結緣。我們能夠跨海而來,與這個以三合土建造護牆與墓手,帶有石造墓亭的古墓相逢,不管墓中何人,總是完結了一段塵緣。

陳禎與陳健的墓也都在金門,也都是有墓亭建築的古墓,兩者更同是國定古蹟,祖孫三代都能以這樣的形式築墓,或許除了血緣的羈絆之外,還有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原因吧!

金門陽翟陳行素等人合葬墓目前並沒有被指定為古蹟,也沒有被金門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