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邊,位於金門中部北側海岸偏東,舊名「奎浦」,名稱由來是因該地臨海,海岸西側有岬角,狀如雞冠,名為雞髻頭或奎髻頭,因此奎髻頭旁邊臨海的浦地就稱為奎浦。原來金門東北側的海岸地形有甚多岬角,海岸屬平緩的潮汐泥質灘地,這種內灣海岸後側較高處,是先民擇址定居的絕佳地點,以兼收耕漁之利,除農耕外,也可置船捕魚,採集貝類、海菜,設場養蚵,甚至闢場曬鹽,又地近福建,所以常藉船隻與閩南互通有無。從馬山岬角到奎髻頭岬角間的數個岬角後側,分佈著十多個聚落,在明末已開發完成,聚落相連,浦邊聚落背山面海,依山坡地地形而建,地下水源豐富,更是一絕佳的聚落發展之處。
浦邊周氏以「濂溪」為堂號,清楚表明係宋代周敦頤之後,始祖在明朝初年自福建南安遷來,依周氏家廟始祖神主牌,知始祖為周賜,育二子,分家發展,長居南,次居北,繁衍至明末時已是地方大族,因有「南周」、「北周」之別,各有文武功名,尤以長房(南周)十二世周全斌功績最為顯赫,原輔佐鄭成功、鄭經父子,鄭成功因其南征北討的功績,在驅逐荷蘭擁有臺灣後(1661年),授其總督承天府(今臺南)南北諸路一職,鄭經繼任藩主,更升任五軍戎務,總統水陸各軍,是藩主以下的最高官職,但康熙3年(1664年)卻率所部官兵船艦與眷屬投效清廷,清廷獎其投誠,特封三等承恩伯,康熙7年入京,供職京師,授官一品內閣大臣,編入漢軍正黃旗,康熙9年(1670年)卒,因未能歸浦邊原籍,影響長房在浦邊的繁衍發展。不過,次房(北周)十二世周中權,明末時官至九江道布政使司參議,以及隨周全斌投效清廷的周公佐,授河南懷慶府通判,二人致仕後皆返回浦邊原鄉,對家族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浦邊周宅的創建者周弁(十六世,1769-1843年),屬於北周,可能是周弁為長子周高堂(1792-1840年)結婚所準備的新居,約建於清嘉慶18年至道光年間(1813-1850年)。周弁之父周文(1734-1815年)是浦邊富商,經營金融貸款業(當鋪),周弁繼承父業,擁有田園、房屋及鹽埕多處,並繼續經營典當業,長子周高堂協理之,父子二人在嘉慶、道光年間(1796-1840年)承典了頗為可觀的田地,以及房屋五棟、鹽埕十二筆以上,是家業最輝煌的時候。周弁父子相繼去世後,由周高堂長子周從龍(十八世,1816-1861年)繼承經營,在祖厝、頂厝、下厝(即本古蹟,又稱下三落)外,又營建更精美的三落大厝(稱頂三落,二落今已傾頹),今日浦邊有句俗諺,「有從龍富,無從龍厝」,描述的正是周家鼎盛期建物的情況。但周從龍之後,家業日趨沒落,產業陸續典讓,同族已開始往南洋發展,一直到民國30年代(1940年代)仍陸續有往南洋謀生者。
浦邊周宅一直由周家成員繁衍其間,但民國38年(1949年)起國軍佔駐後落及五間多年。民國81年最後的周家成員搬出,但祭祖活動仍在該宅舉行,以慎終追遠。
該宅燕尾翹脊,規模宏敞,為磚石木構造,雕工、泥塑、剪粘與彩繪等俱屬精緻,處處表現出是一有功名者的豪商住宅,位於今金門縣金沙鎮浦邊95號。
民國88年(1999年)6月15日經金門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
上一頁下一頁
  • DSC_6113.JPG
  • DSC_6115.JPG
  • DSC_6116.JPG
  • DSC_6119.JPG
  • DSC_6120.JPG
  • DSC_6122.JPG
  • DSC_6123.JPG
  • DSC_6126.JPG
  • DSC_6134.JPG
  • DSC_6136.JPG
  • DSC_6137.JPG
  • DSC_6143.JPG
  • DSC_6145.JPG
  • DSC_6147.JPG
  • DSC_6148.JPG
  • DSCN9968.JPG
  • DSCN9969.JPG
  • DSCN9969刊頭

    DSCN9969刊頭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相簿列表資訊

最新上傳:
2015/01/18
全站分類:
國內旅遊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