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其建築群包括鐘鼓樓、拜亭、正殿、長壽堂、宏願堂、後殿等。海印寺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再度重修。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通遠仙翁,宋初人,人稱白鬚公,姓氏已不可考;隱居於永春樂山,故又被稱為樂山王。他常常頭戴花草,攜帶葫蘆在村市之間邊走邊唱著:「好酒喫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樂是便宜」。其後相傳羽化成仙,而被封為通遠王。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年),蔡忠惠為泉州守時,因為向其禱雨有驗,而請封為善利王,並加封廣福顯濟。金門太武山所以建祠奉祀通遠仙翁,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談。首先根據明代盧若騰的「太武寺碑記」記載:「舊傳山椒嘗有玉笏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巖宇,祀通遠仙翁,事蹟詳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禱輒應。」從文中可以得知,先是有神蹟顯現於金門的太武山,於是鄉民興建巖宇,奉祀當時泉屬各邑普遍信仰的通遠仙翁。其後又發生神諭擒賊之事,因而有萬曆八年之修建。根據《同安縣志》通遠仙翁傳中所記:「(咸淳年間)島居者始建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祈風禱雨悉奇應。(明)萬曆間,邑獲劇賊,越獄而遁。知縣金枝,夢登太武山,遇神示賊處,乃恭渡海詣祠以禱,如夢指,果得賊,因捐金新其祠宇。」文中所言,同安知縣金枝捐助修建祠宇,便是指萬曆八年修建一事。不過在當時,海印寺仍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的祠宇。這由盧若騰所書的碑記中,便能夠明瞭。其後由於祠宇中的廟眾,於夜間見到觀音菩薩現身於其間,乃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也就變成一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據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至遲在永曆十五年(1661年)的重修時,海印寺便已成為一佛寺,並更名為今之「海印寺」。舊志中記載,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勝,今雖因經歷滄桑,舊觀多已改變,但其中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
海印寺後殿約於1970年代新建,被稱為大雄寶殿,供俸三寶佛。三寶佛指的是毗盧遮那佛、釋迦佛及盧舍那佛,按一般中國佛寺的傳統,寺廟中之主殿稱為大雄寶殿,然在海印寺,因後殿供佛陀,故稱它為大雄寶殿。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上一頁下一頁
  • DSC_4302.JPG
  • DSC_4296.JPG
  • DSC_4194.JPG
  • DSC_4196.JPG
  • DSC_4199.JPG
  • DSC_4201.JPG
  • DSC_4202.JPG
  • DSC_4204.JPG
  • DSC_4205.JPG
  • DSC_4260.JPG
  • DSC_4268.JPG
  • DSC_4269.JPG
  • DSC_4271.JPG
  • DSC_4272.JPG
  • DSC_4275.JPG
  • DSC_4289.JPG
  • DSC_4290.JPG
  • DSC_4291.JPG
  • DSC_4189.JPG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出現在:

相簿列表資訊

最新上傳:
2015/08/16
全站分類:
國內旅遊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