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太武山公墓

沿著伯玉路往太武山方向走,過了胡璉將軍像之後是一段彎曲的上坡道路,再往前,可以看見 國父銅像,之後的路又回復筆直明亮,而原本的中央公路則是向右折,往山外而去。 國父銅像後筆直往太武山的路叫作「玉章路」,一般人要爬太武山都是走這條路。話雖如此,但不代表車子就可以直接開到太武山的登山口,如果沒有特別的允許,車子往前走一段路後就要停下來,人員就要下車開始徒步前進。這個地方位於太武山群峰環繞之中,也是許多為國犧牲的國軍英雄長眠所在。

金門太武山公墓

入口處的牌坊由前副總統陳誠所題的「太武山公墓」點出了這個地方的身分,兩側由黨國大老周至柔所題的「正氣千秋」及郭寄嶠題的「浩氣長存」則是代表了人們對於長眠在此的英雄們一種最由衷的崇敬。

這個建在太武山西麓的公墓,地名為「山內埔」,是一塊位於太武群峰中的平地。國共戰後,國民軍部隊轉進臺灣,固守台澎金馬,但自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幾次想要進佔金門,陸續發動了古寧頭、南日島、大二膽等戰役,許多國軍弟兄在這些戰役裡為國犧牲。於是民國四十一年冬天,在太武山的此處興建了一座占地九百八十多平方公尺的公墓,作為陣亡將士的安靈之所。

金門太武山公墓

從牌坊前直走約數十公尺,就是這些國軍英雄們的墓園,木園四周環繞水泥矮牆,牆外是通往太武山登山口的水泥道路。墓塚前方有一座拱形的水泥石橋,跨越由群樹環繞的方型水池之後就是一片廣場,廣場正中央矗立著一塊高大的紀念碑,是由三塊大理石合刻,高約306公分,寬約140公分。上面寫著: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

蔣中正 印

這就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碑的背面則是「國民革命軍太武山公墓序」: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俄羅斯帝國主義者,乘我對日長期抗戟之疲憊,及國際態度曖昧混亂之機會,驅使其豢養多年之走狗朱毛漢奸及其黨徒,窺竊大陸。我國民革命軍雖本予任務,曾奮力而戰,無如陰象叢生,獨木難支危廈,故於是年冬,即止於東南海上,苦綀潛修,以期重整革命軍威,再起義師,力圖匡復。歲月易逝,轉瞬三年,在金門之防軍,迭經古寧頭,南日島,大擔島三次大戰,與沿海之突擊,每戰皆捷。然我將士殉國於陣前者,亦為數頗多。且三年來屯戍孤島,或因公殉命,或罹疾喪生者,亦不在少數,新墳舊塚,散佈全區,誠以袍澤之誼,親如手足,同志之愛,有逾骨肉,況國破家亡,鄉關萬裡,共同託命斯土,則其意義尤為重。四十一年冬,各將校群議建立公墓,藉慰忠魂,而勵後死,余欣然允之,由蘇副司令官宇沾,張處長子英,率工兵二十團第三營及四十五師工兵營主之,另以七十五師工兵營,十四師工兵營副之。遂卜基於太武山之陽,克日興工六月而成。時值遷靈歸葬之日,被等索序於余。忝為本區主帥,各忠烈之於余,正不啻家人兄弟,豈可無一言以表其赤忱,並慰英靈於九泉耶。

吾人深知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發動之國民革命,本質上在挽救中國之危亡,且以實行三民主義進而求得中國之富強康樂,並貢獻其優美文化於全體人類,以促進世界大同為職志。動機純潔而高尚,作為正大而光明,上承吾民族數千年來之道統,下啟吾子孫億萬世之太平,崇高偉大,神聖莊嚴。故仁人君子,英哲賢豪,風累雲從,前僕後繼,爭以於役於此一運動為無上光榮,及無比安慰,更不計其生死成敗也。夫人者,秉天地正氣,受父母骨血,乃為萬物之靈,而其生存又不過百年,若如匹夫匹婦之為謀,僅為本身衣食而自經於溝瀆,與草木同榮腐,與蚊蟻共生滅,竟不敢恢宏其生命之火花,創造驚天動地之事業,此實人生之最可憐而又最可惜者。茍明乎此,則吾人應本其良知,為遠大崇高之理想而奮鬥。其生也,轟轟烈烈,立德立功,尊為人雄,媲美聖哲。其死也,顯顯赫赫,可歌可泣,諡為忠烈,流芳百世。是則吾金門區已故諸將士,既炳麟於生前,復榮耀於死後,誠可謂生得其時,死得其所,榮哀與之。余於作序時,百感交集,異常悲痛,然而又不能不破涕為笑而樂於序之者也。

抑猶有進者,國民革命運動之發起,已六十餘年矣,彼其時也,己故將士尚末誕生,但此運動勢如怒潮上澎湃於中華原野,先烈先賢,曾役於此運動,生死與之,其未竟事業,吾輩接力而為。在慘烈搏鬥中,為吾輩之責任,而後人之將接力吾輩,亦將如吾輩接力前人,殆可以繼。況國民革命事業,乃應乎天,順乎人,合乎潮流,而為人群所需要,凡屬中華兒女,均樂於效命,爭為先發也。是則我已故諸將士之白骨碧血,正為後死者努力奮鬥之燈塔,引渡國民革命運動進入成功之路耳。好男兒,生則一身當萬難,保衛國族,死則屍骨化長虹,照耀千古。生耶,死耶,浩氣長存,英風永垂,死猶生也。

溯自朱毛漢奸,稱兵禍國,莽莽神州,飄搖於腥風血雨之中,堂堂華胄,桎梏於昏天黑地之域,明知俄寇乃滅我宗國之仇敵,竟覥顏承奉而終至於供其奴役,含冤負屈而傷命。明知朱毛乃出賣民族之漢奸,竟又俯首任其宰割,而終至於家破人亡,或暴骨於韓國戰場,或執戈以抗台灣祖國,昧天良以圖苟活。鳴呼,人世之羞辱,孰有甚於此者也。我中華民族之列列祖宗,以血汗創造天地,以生命開闢河山,或為國族而奮身於荒塞朔漠,或因衛道而不計其粉身碎骨,其精力,其志節何其雄也。不圖今日至於吾人,竟引領自戮,甘為魚肉。噫嘻,我黃帝子孫何其怯懦衰敗,至於此極,此種怯魂懦鬼,吾實不知其將何以見祖宗於地下,更將何以對後代之子孫也。惟我已故諸將士,生為總統 蔣公之部曲,頂天立地,死為 國父孫公之信徒,精神不泯,生安死有,俯仰無怍,誠國魂之所聚,秀氣之所鍾,日月精華之所孕,後死者豈可因其肉體之解脫,而為悲也。

雖然生死離別,為人生一大悲痛,余亦人也,當此黃土白骨,芳草夕陽,觸景生情,淒涼滿目,實不禁愴然墮淚,放聲一哭也。已故諸將士乎。此乃中華民國之土地,青天白日永照汝等之上空,余亦飲淚以正告中華兒女曰:此民族戰士也,此黃帝子孫也,彼等為維護其國族而埋骨於此。

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金門防衛司令官陸軍中將胡 璉 印敬撰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這篇由胡璉將軍所寫的序,則是將太武山公墓建造的前因與過程作了非常詳細的記述。

金門太武山公墓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後方的建築是「太武忠烈祠」,這裡是原來的祭堂,堂三楹,飛簷碧瓦,氣象莊嚴隆重。

一進忠烈祠,正中央的牆面上便是以紅底金字寫上的「國魂」兩個字,上方的木匾則是陳誠所題的「丹心千古」。

金門太武山公墓 金門太武山公墓

原本供奉在此的殉國將士遺像及牌位已經移到近年新建的「忠烈殿」,原本的牆面除了「國魂」兩個字之外,另外就是張奇才所撰的「金門保衛戰-古寧頭大捷史略」與「台海戰役-八二三砲戰勝利紀要」。

張奇才,字仁溥,號無塵居士,民國廿七年生於金門,為金門著名書法家,曾任公職三十餘年,推動興建鄉鎮社教中心,創立地方藝文及宗親會社,曾任金門文獻會副主任委員、縣府民俗顧問、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以及諸多藝文宗親會社團榮譽職。

金門太武山公墓

原本的太武山忠烈祠只有一棟建築物,但是在金門縣政府在民國九十一年主導的整建工程中,在原有建築後方加建「忠烈殿」,周圍也加了一圈有許多石刻的雲牆。之前供奉在忠烈祠內的烈士牌位也都移到了這裡,這幾年的公祭也都改到「忠烈殿」中舉行,原本的祭堂便成了穿堂。

金門太武山公墓

這個由內政部補助三千六百多萬再加上金門縣政府配合五百萬的整建工程,除了加建「忠烈殿」與「雲牆」之外,對於烈士們的墓碑形式也作了改變,不過三座千人塚及墳塋七百五十座的數量沒太大的改變。位於忠烈殿後方的墓園如今已是美式墓園的風格,寬敞明亮。

太武山公墓在民國四十一年秋天籌畫設計,歷時八個月施工完成。而整個移靈安厝的作業,則在當年二月就開始進行。整個墓園分兩部分:戰士以紅綾裹骨,白絹為袋,外型雖僅三塚,內則數重層架,每體書名繫牌。另外一種說法是當年因為有些烈士屍骨殘破不全,根本無法區分,甚至連國軍和共軍都分不出來,所以才合葬在一起。

金門太武山公墓

環繞太武山公墓的路最後是回到牌坊處,然後直出十字路後通到無愧亭。牌坊的背面中央是于右任所書的「天地正氣」,兩旁則是鄒魯寫的「重於泰山」與丁惟汾寫的「英靈永昭」,所代表的不只是對於烈士們的緬懷,更有對於後繼者的勉勵之意。雖然這裡是公墓,但在先烈的浩然正氣下卻不顯陰森,或許就像是胡璉將軍當年在「國民革命軍太武山公墓序」上寫的:「青天白日永照汝等之上空」,擁有《九歌‧國殤 》中所寫:「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精神,這也就是這些烈士們能被「身既死兮神以靈」最後達到「子魂魄兮為鬼雄」境界的原因吧!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 金城市區沿伯玉路往山外方向直行,接玉章路即可到達。
2. 山外市區沿太湖路往太武山方向直行,右轉玉章路即可到達。

搭乘公車

山外車站:搭27路往金剛寺或藍1路往金城公車前往,在太武公墓站下車,往玉章路步行登山約三十分鐘即達,班車間隔約三十分鐘。
金城車站:搭藍1路往山外公車前往,在太武公墓站下車,往玉章路步行登山約三十分鐘即達,班車間隔約三十分鐘。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