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門城的北門樓上往城外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條低矮卻相連在一起的老房子,在時間的洪流下,宅子透出歲月的刻痕而顯得殘舊,如果告訴你這條街已經六百歲了,或許你就能了解他的古意從何而來,這條街就是「明遺老街」。

當然,現在這條街上的房子不是明朝初年建造的那一批房子,人事的更迭,改朝換代,不同的時期留下了不同的建築,所以說這條長僅百餘公尺的老街是金門傳統建築的伸展台,其實並不為過。

別的不說,就光說從北門樓遠眺老街,就可以看到一棟現代的三層樓鋼筋水房子間雜在連棟的老平房中。

先別覺得驚奇,裡面還有更多不同時期的建築出現。

不過就像服裝秀的伸展台最重要的存在是模特兒們走秀的平台一樣,這個歷史建築伸展台最重要的就是地上所鋪的石板。

這些石板,雖然比不上金門城建立的歷史悠久,但在城牆幾乎已成舊跡,目前所見都是後代重建的情況下,石板道就成為少數存在六個多世紀的遺物。

老街位在城外,因為是商船靠岸後運送貨物進城的路徑發達而成的街市,缺乏城牆的守護,連棟的房屋變成保護街市的手段,部分貫穿屋宇的巷弄,也都窄小曲折,有些甚至設有隘門,入夜或防盜時就成為街市與外圍的阻隔。


不同的時期,在老街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跡,就算是相近的時期,因為家戶經濟能力的不同,屋宅所表現出的面容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老街上可以看到石砌的宅子,也可以看到紅磚的家屋,也些則是敷上了一層灰泥,當然也有所謂的土角屋,光看這一點,老街中的房子便有了不同的表情。

>

既然是因為商業而興起的街市,裡面出現一些外地的建材或裝飾也就不足為奇。在一間可以看到北門城樓的老宅雀踏下,日本產的花磚誇耀著主人曾有的富足,只是老宅的人氣似乎隨著老街的沒落而散去,只留下一個空殼,看著城樓的起起落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花磚也成為收藏家所愛,許多地方的花磚便開始消失,成為藏家瑰寶,老宅上能看到的,大多是不容易取下來的,不然就是帶有破損。

曾經的榮光,隨著政經中心簽到後浦而漸趨黯淡,所以,建築考究的紅磚屋,屋瓦上已是荒煙蔓草,半人高的草正一點一點將屋宇帶向頹圮。


到了這棟屋頂長草的紅磚屋,街道上就可以看到一間廟,提醒人們:老街的盡頭快了。

別急著太快離開老街,再往前的左手邊,一棟出龜老洋樓靜靜地矗立著。這棟建造於上個世紀初期的洋樓,傳說裡面曾經住著習醫的黃姓人家,洋樓曾經最為藥房使用,是真是假,從現場的痕跡讀不出答案。

不過,那又怎樣?古意依舊是充滿在整個空間的。

這棟洋樓的正面有個向外突出的亭子,看起來就像是烏龜探出的頭,所以這種形式的洋樓稱為「出龜」,整個屋子平面像是「凸」字形。突出的亭子與房子的長廊相連,夏天時如果一家人在這裡乘涼感覺一定不錯。


過了洋樓再往前,迴向殿就到了。老街本來在街的兩端各有一間廟,不過現在只剩下一座了,另一座廟的神明現在也住這裡。如果有興趣,廟後面還有兩尊風獅爺可以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