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今年浯島邑主城隍遷治三二七週年慶典活動程序單上的「巡安遊行隊伍排列次序表」,在「西門境香陣」出場後,再來的出場依序為「南門境香陣」、「中正國小鼓吹隊」、「笛鼓隊」、「小獅隊」、「舞龍隊」,最後壓軸的是「述美國小車鼓隊」。不過在金門縣商會前看到的情況是這些隊伍通通混在一起,成為「南門境香陣聯軍」。

首先出場的,自然是「陣旗」。南門境香陣的「陣旗」上有「南門境」「洪府藍濱王」的字樣,代表南門境的境主是「藍濱王」。「藍濱王」又被稱為「廠官爺」,生前是造船廠的廠官,處事公正不阿,死後被蓋廟祭祀,清初時出巡到南門境被留下來做境主神明,常為信徒伸不平之冤。

與「陣旗」一起前導的是南門天后宮的「五方大旗」,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綠、白、紅、黑、黃五色大旗與南門境的陣旗一起為後面的隊伍揭開序幕。

照次序表來看,「中正國小鼓吹隊」應該在南門境香陣走完後才出現,但是商會前看到的是他們緊接著南門境「陣旗」與「五方大旗」後出現。順序為何會改動?這不是我這個旁觀者可以理解的,看戲的人只要戲好看,哪管它順序對不對。

這群身穿黃杉或綠衫的中正國小同學們,隊伍前方的人拿著比長度超過他們身高的「掃角」在經過商會前高舉,吹出響亮的音響。隊伍中後段的人穿著綠衫,中間的人腰間繫著小鼓,後面的人則是吹著小的鼓吹,發出比前面清亮的聲音。

「中正國小鼓吹隊」後緊接著出現的是由中正國小擔綱演出的「舞龍隊」,與剛才鼓吹隊的純娘子軍相比,純由小男生組成的「舞龍隊」明顯地輕靈活現,別看他們年紀小小,舞起龍來也是虎虎生威,連昭德宮的乩身看見了都忍不住帶著笑意,連連點頭,想來神明看了也很高興吧!

「舞龍隊」後出現的是「管樂隊」,關於這個團體,我在節目單上看了半天都沒找到,倒是找到了遊行隊伍中沒有出現的「笛鼓隊」,這兩個隊伍是不是一樣的?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還是那句老話:戲好看就好,管它對不對。

這個樂隊的成員雖然年輕,倒是挺敬業的,吹奏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

「小獅隊」接在「管樂隊」後出現,擔綱者同樣是中正國小,看來中正國小在這一次迎城隍的隊伍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過畢竟是小孩子,從城隍廟走到商會前面也已經兩個多鐘頭了,炎熱的日光照射下,幾乎是人手一瓶飲料,有些人甚至已經拿下了獅頭,看來這一趟真夠他們受的。

「小獅隊」後面出現的是由掛著「南門境樊江關」牌子前導的化妝車,「樊江關」講的是「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這個故事簡單的說是樊梨花與薛丁山有前世姻緣,樊梨花對薛丁山一見鍾情,有意託付終身,偏偏薛丁山不接受,所以用法術讓薛丁山就範,薛丁山不得已,只好答應婚事。我還滿喜歡這個故事的,當然不是因為故事裡的薛丁山已經有兩個老婆還能取第三個,而是故事裡那種姻緣天註定的意涵,該你的絕對跑不掉,不該你的絕對得不到的覺悟,至於故事裡樊梨花能力比薛丁山強這件事,那就再研究,再研究。

南門境這次的化妝車總共有八部,不過我真的看不出來每一部車代表故事裡的哪一段。不過車上的小朋友都很可愛,都很值得拿出相機來拍照。

再來登場的是原本壓軸的「述美國小跳鼓隊」,這個隊伍在順序表上寫成「述美國小車鼓隊」。述美國小位於金沙,校門口前兩排美麗的楓香樹在低溫時的紅葉美景讓人印象深刻,學校本位課程的「跳鼓陣」一直是該校的特色,也曾多次在海峽兩岸各種場合中表演。

「跳鼓陣」是由福建沿海的涼傘舞演變而來,將軍民收穫時豐收歡樂的景象轉變成現在的跳鼓陣。跳鼓陣的成員人數不一,大多以八人為基準,成員手持頭旗、大鼓、涼傘、銅鑼等,表演時作方陣,大鼓居中間,涼傘在前後,銅鑼站四邊,整個表演熱鬧活潑,充滿節奏感,是很受歡迎的陣頭。

至於「車鼓陣」俗稱弄車鼓或車鼓弄,是一種以舞和弄為表演型態的小戲陣頭,分為前場和後場,前場舞弄,後場伴奏,前場人數不定,但以三對六人為多。成員可男可女,角色分為丑旦,丑角雙手拿四寶,隨劇情敲擊,旦角裝扮華麗,配合丑角的節奏邊歌邊舞。

也就是說,述美國小表演的是「跳鼓陣」而絕對不是插科打渾的「車鼓陣」,「車鼓陣」中沒有車翻和鼓,更與跳鼓陣扯不上關係,主要活動領域是在台灣中南部沿海,是台灣土產的陣頭。順序表上的「車鼓隊」應該是弄錯了。

在「述美國小跳鼓隊」後出場的是南門境本身的「鄭元和打花草」,這個陣頭最大的特色在於表演者中的空手者有拍胸的動作,所以也被稱為「拍胸舞」。「打花草」傳說是唐朝鄭元和落魄市集為丐時所創,後來他高中狀元,成為了天子門生,他所創的陣便廣為流傳。

這個陣在演動的時候幾個主要的角色會繞著手拿綵球棒的人旋轉,當綵球指向誰,誰就要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模擬「蹴踘」,演一齣行動劇。

「打花草」過後,輪到南門境的神明們現身了,首先出現的是「水門」的神靈,一面書有「南門境」「張池府王爺」的「陣旗」由穿著寫有「水門睢陽宮」磚紅上衣的人迎進場,後面緊接著的是青白紅黑黃的「五方大旗」。

小朋友抬的神轎上端坐著「池府王爺」,是奉祀在「睢陽宮」的神靈。

「睢陽宮」位於南門境水門,後浦除了東西南北四門之外,還有土門跟水門。傳說東門屬木而南門屬火,火與木兩者相剋,所以在屬水的北門開了土門,且在屬火的南門開水門,加上南門所在地位置較低,也需要一個水門排水出海,所以水門不但有實質排水的功用,也有化解東門及南門相剋的作用。

「睢陽廟」主祀「厲王爺」,或稱「張府厲王」、「張府王爺」,也就是唐朝的忠臣「張巡」,唐朝末年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殺愛妾餉軍士,每戰皆咬牙切齒,恨己力之不足,牙齒也因此碎裂,當他被敵軍俘虜時,嘴裡只剩下三四顆牙齒。文天祥正氣歌中的「為張睢陽齒」講的就是這一段典故。在睢陽廟中也有「厲聲一喊驚胡膽,王齒力磨咬虜心」的嵌字聯。

這一面大旗是水門的大旗,旗杆的布上有「玉帝敕封代天巡守厲池府王爺」的字樣。

水門的大旗後面是「水仙禹帝」的「旗隊」,隊裡除了五方大旗之外,還有兩面前導的旗,上面寫著「平山河」「水仙禹帝」,這些字有一段香木化神靈的典故。

「旗隊」後面緊接著「水仙禹帝神轎」及「大旗」。水仙禹帝的大旗跟睢陽宮厲池王爺的很像,最大的區別是其中間那個大大的「禹」字。

南門境鄰近渡口,因此聚居了與航運或漁業相關的人們,也因此南門境以造船之神「藍濱王」為境主,與媽祖共同成為南門天后宮的主祀神明,而屬於水神的大禹也因此成為南門境居民崇祀的神明。

水仙禹帝的陣仗過去之後,出現的是寫有「南門境」「安德宮」「駕前」「官將首」的「陣旗」。「安德宮」位於安和社區,主奉雷、金、康三府王爺。「雷府王爺」是唐朝安史之亂的英雄張巡的部將「雷萬春」,勇猛剛烈無人能敵。安史之亂時長安淪陷,雷萬春受命登睢陽城防守,不料叛軍弓箭齊發,雷萬春被射中七箭,敵軍趁此直逼城下,而雷萬春挺立城上,自己拔下臉上的箭而血流滿面,大罵敵軍,敵軍兵將個個膽破心驚,倉促而退。

「官將首」相傳為新莊地藏庵(大眾廟)所發展出來的陣頭,從前流行於北部一帶的廟會,如今已發展至全台,為廟會中常見的陣頭之一。

「安德宮」的官將首組織為「雷王會」,這次出七人的陣,除了主將損將軍、左班增將軍、右班增將軍、左班差役、右班差役之外,陣頭最外圍的是引路童子跟虎爺將軍。

這張照片裡的就是引路童子跟虎爺將軍。右邊的是「引路童子」,也叫「白鶴童子」,大多由小孩子扮演,襯托白鶴的靈巧。引路童子的臉譜是大鵬鳥,隱喻白鶴高飛,具有提燈探路的功能,是白天出陣時,手中的燈籠會改成木如意,以求萬事如意。

左邊的虎爺將軍與引路童子成對演出,臉上畫黃色虎臉,身穿戰甲,肩扛虎頭鍘,具有引路開道斬兇除惡的功力。祂與引路童子的配對可以說是陸空聯合的搜查組合,配合的天衣無縫,常常可以看到引路童子站在虎爺將軍身上的畫面。

整個浯島城隍遶境巡安的隊伍以這一座粉閣做結尾,就在旁邊大旗的陪伴下,所有隊伍走過商會,在依序繞經模範街、珠浦東路、東門代天府、莒光路一段、靈濟寺、莒光路、中興路、南門福德宮、光前路、水門睢陽宮、民族路、珠浦南路、天后宮、禹帝廟,最後走回出發點-浯島城隍廟,整個遶境巡安的活動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