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四月十二日迎城隍 (50)
- Oct 14 Mon 2013 01:20
[台灣宗教百景] 四月十二人看人-浯島迎城隍文化節(金門迎城隍)
- May 11 Fri 2012 20:35
四月十二日,遶境結束前的廟埕-2012年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側記 V
今年的「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是以金門每年最大的宗教盛事「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為核心,然後以金門縣政府主導,協調所屬的交通旅遊局、文化局、建設局、金城鎮公所、金湖鎮公所等等的機關組織,加上民間的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今年的爐主北鎮廟,以及後浦四境廟宇,共同架構出一個揉和了宗教文化、觀光旅遊、美食小吃、特產行銷等的大型活動。
- May 05 Sat 2012 23:50
迎鑼鼓踩街-2012年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側記 IV
雖然說這次回金門期間有一大半的時間都遇見雨天,但是今年的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的活動也參加了不少,只是受限於個人攝影裝備的不足以及捨不得讓自己的相機淋雨,很多活動就只能直接存檔於自己的腦海當中,所以能分享出來的圖文實在是很有限,不過我會陸續選一些比較能看的照片貼上來跟無緣到金門旅遊及參加活動的朋友們分享。
- May 03 Thu 2012 17:05
民俗技藝歡樂吧-2012年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側記 III
回金門已經好幾天了,這些日子裡參加了不少活動,不過就是因為琳瑯滿目的活動太多,每天從早忙到晚,回到水頭只想倒頭大睡,昨天剛過農曆四月十二日,也就是金門城隍遶境巡安的日子,終於稍為比較有空了,趕緊把這幾天的圖文整理一下,以免以後積太多就不想寫了。
- Apr 30 Mon 2012 18:25
踩街遊行-2012年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側記 II
往年回到金門參與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遶境隊伍中的陣頭及帶著天真笑容的孩子們。只是遶境隊伍常常綿延幾公里,加上觀賞的人很多,所以想要看清楚金門最具特色的「蜈蚣座」並不容易。而動輒三四個鐘頭的遶境時間也常常讓孩子們的臉上失去笑容。今年金門縣交通旅遊局在遶境前選了幾個假日辦了「踩街遊行」的活動,讓來訪的遊客可以在祭典以外的時間體驗金門的傳統陣頭演出,展現閩南傳統民俗的文化特色。
- Apr 29 Sun 2012 23:32
兩岸三地藝陣匯演-2012年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側記 I
各位好朋友,當你們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人還在金門,至於我為何會在這種動不動就會起霧的季節回金門,當然是有非常強大的動力,那就是一直很照顧我的金門邑主城隍爺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的遷治紀念日又快到了,基於與城隍爺的約定,一定要排除萬難回金門,也因為這樣的機緣,所以參加了很多相關活動,未來這幾天在下會盡量把參予的活動分享給大家,讓各位沒有辦法在這段時間來金門旅遊的朋友體驗這段時間的熱鬧景象。
- Apr 10 Tue 2012 13:55
2012年金門四月十二日迎城隍浯島宗教觀光季相關報導
三月底就看見金門縣政府來臺灣開「2012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活動」記者會的事了,可惜這陣子因為工作的關係東奔西跑的,沒有機會彙整這些日子以來關於「金門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的新聞資料,當然也沒機會拍出現金門縣政府所提供這般精彩的照片了。轉眼「2012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活動」活動已經開始了,在4月9日到5月6日有緣來金門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以下的報導,配合自己的時間安排參加活動,當然更歡迎還沒有出發的朋友們在這段時間來金門旅遊,一起參與這個金門島上每年最大的廟會與宗教文化活動,體驗金門獨特的閩南文化風情。
- May 29 Sun 2011 12:28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十)-恩主歸位
金門的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在農曆三月廿六日到四月十三日間有「收契子錢」的習俗,信眾們到浯島城隍廟裡繳交一年的「契子錢」作為廟會祭祀的花費。而祭典的開始是四月初一,除了城隍廟前「掛水牌」外,輪值境主要將「佛帖」送到後浦與豐蓮山牧馬侯祠邀請諸位神尊參與祭典,輪值境主的居民要準備紅龜粿、城隍神像與紙錢「送頭」, 接著是四月初九的「請佛」、初九到十一日夜間的「迎鑼鼓」、四月十二的遶境巡安,最後是在四月十四日的「送佛」作為結束,也就是說居民觀念中,「迎城隍」是後浦人在四月初一到十四日間的活動。但從這幾年的觀察來看,由於多方資源的挹注,以「迎城隍」為名的活動似乎有延長的趨勢,但成效如何,我想這也不用我多說,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今天金門日報的社論「好還要更好﹕為來年迎城隍進言」。
- May 25 Wed 2011 22:52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九)-送佛
- May 24 Tue 2011 00:19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八)-太子幫
連續觀察了好幾年的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有一些趨勢其實是蠻耐人尋味的,除了公部門的影響越來越大之外,遶境隊伍也可以看出一些變化,撇開假藉創意之名的亂搞不談,以傳統為根源的陣頭表現也產生改變,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大仙尪仔」數量的增加,尤其是「太子爺」神偶的數量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甚至多到讓人算不清楚到底出了幾尊「太子爺」相關的「大仙尪仔」,造型及步伐也到了讓人眼花撩亂的地步。
- May 21 Sat 2011 01:12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七)-乩動
「乩身」是金門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神人溝通媒介,地位與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童乩」相同,本質上都是神靈附體後,代替神明宣達神意的人,可以說是神明在人間的代言人,代表神與人對話,有時候需要透過「桌頭」翻譯。任何人要問任何事,無論是疾病、運勢、到祈福、避邪,可以說是無所不能。這些「乩身」平常隱身在群眾之中,各有各的生活,但當鄉親需要問神或是地方要舉辦祭儀時,「乩身」便要出來為鄉親服務,所以像四月十二迎城隍這樣重要的祭典舉辦時,「乩身」們責無旁貸地要接受徵招,出現在相關的場域之中。
- May 20 Fri 2011 15:13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六)-神舞
參加過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或看過遶境隊伍的人,很難不對金門人抬神輦的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兩人、四人、六人,甚至是八人的神輦,在神威降臨之下無不展現出充滿力與美的姿態,扛輦的人宛如神靈附體,以接近狂亂的肢體語言與諸天神佛對話。於是乎,金門迎城隍的祭典成為一場眾神之舞,在硝煙中震撼旁觀者的心靈。
- May 19 Thu 2011 00:10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五)-鬥陣
金門這幾年的四月十二迎城隍由於公部門的資源挹注及祭典觀光化的影響,遶境隊伍的內容是越來越豐富,這其實是一把兩面刃,雖然營造出熱鬧繽紛的景象,卻也讓祭典的神聖莊嚴遭受到質疑,其實以現在的資源來說,相關部門真的是可以考慮把一些陣頭或遊藝隊伍放在城隍遶境的前一天或後一天。以今年為例,為了締造金氏世界紀錄推出了千人蜈蚣座,卻也壓縮到其他活動的人力,許多門境人手不夠,不但往年會出的陣頭沒有出來,連抬輦的也有不少新手,光我個人在某一觀察點就親眼目睹了五次以上的摔輦,看來大家的體力都到了極限,這對活動的長久經營來說其實不是件好事。
- May 11 Wed 2011 23:27
2011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一)-請佛
任何事情都是有個開頭的,無論之後的發展是好還是壞,除非它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我一直是這麼相信著,最好你也是。所以對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這件事,不可避免的也會有一個開頭,如果沒有這個開頭,後面所有的祭典儀式就不用再提了。
- Jun 10 Thu 2010 23:46
2010年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III-迎神榜示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日子裡,廟埕的某個角落會有一張紅紙黑字的大紙,這就是「迎神榜示」。在台灣,「迎神榜示」通常是在迎神事宜與任務編組底定後,由負責宣傳的人張貼,上面寫上某廟定於某月某日,要至某廟進香或是遶境巡安,請境內善信共襄盛舉。但是金門建醮時所公開的榜卻由主持祭儀的法師書寫,目的是為了 通知各路神明前來觀禮,然後在整個祭典結束之後便與天台一起燒化。
- Jun 03 Thu 2010 22:05
2010年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側記II-再遇雷公電母
有人問我,對於今年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有什麼看法。連續看了這麼許多年,其實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從起初在浯島城隍廟前感受到浯島子民對於古老祭儀的堅持與城隍老爺的虔誠,到如今的廟前萬頭鑽動,拿相機的取代拿香的,觀光客多於香客的改變。自己也知道,最好出門前不要有太多的期待,就當成是自己與金門島上諸天神佛與在地子民的一場約定,這樣才不會因為落差太大而有太深的失落。懷抱著沒有期待的心情,這一趟的金門迎城隍之行倒也輕鬆了許多,如果知道無法扭轉改變的風向,不如就順著改變的風走,記下改變的過程,記下曾經有的存在。所以這一趟,自己是把它定位在是一個履約之旅。
- Jul 07 Tue 2009 01:28
2009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篇之六>
- Jul 06 Mon 2009 00:12
2009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篇之五>
- Jun 30 Tue 2009 00:32
2009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篇之四>
- Jun 26 Fri 2009 16:00
2009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篇之三>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隊伍的第四部份是後浦四個門境的香陣。每年出場順序不同,四個門境依照東門、西門、南門、北門的順序輪流帶頭出場。原則上當年輪值的門境會壓軸,次年輪值的門境打頭陣。所以說今年(2009年)輪值的東門境壓軸,四個門境的隊伍出場順序是依照西門、南門、北門、東門的順序出場。